APP下载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用于急性和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2019-02-15于海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腹腔镜

于海洋

阑尾炎是一种急腹症, 在临床较为常见, 该病主要治疗方式就是手术切除治疗。在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下, 在临床治疗中,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应用越来越广泛, 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能明确病灶位置, 避免不必要的切除, 对患者影响较小, 且术后恢复速度快[1]。阑尾炎分为两种, 一种为急性阑尾炎, 另一种为慢性阑尾炎, 由于病情的不同,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2]。本研究选取本院2016年7月~2018年5月收治的87例急性和慢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旨在评价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用于急性和慢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87例急性和慢性阑尾炎患者, 其中急性阑尾炎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 慢性阑尾炎患者4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7例,女26例, 年龄19~45岁, 平均年龄(34.62±3.71)岁;观察组男19例, 女25例, 年龄21~44岁, 平均年龄(35.81±3.7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急性感染期患者;癌症终末期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患者取头低脚高仰卧位, 角度为30°, 给予硬膜外麻醉进行全身麻醉。术前, 叮嘱患者将膀胱内尿液排空, 留置导尿管。在患者脐缘左侧下缘作弧形切口, 长度约为10 mm, 主操作孔:用气腹针进行穿刺。建立气腹, 通常情况下在8~12 mm Hg(1 mm Hg=0.133 kPa)内。副操作孔:在耻骨与脐部连线的中点处进行再次穿刺[3]。在腹腔中置入腹腔镜, 进行扫视检查,无任何异常后, 沿着盲肠寻找阑尾, 将阑尾用阑尾抓钳夹住,电凝钩及分离钳游离阑尾系膜, 将阑尾系膜的残端使用钛夹夹闭, 给予丝线结扎术(观察组:夹闭法18例, 结扎法26例;对照组:夹闭法8例, 结扎法35例), 将阑尾根部使用电凝血管钳压瘪, 使用套扎器或丝线进行阑尾结扎术处理, 位置在距离阑尾跟7.5 px处, 在12.5 px处取出阑尾, 对术区进行局部冲洗, 在患者无出血症状后, 将腹腔镜及其他用具撤出,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恢复情况(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感染、肠梗阻、腹腔脓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

2.2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s, d)

表2 两组患者恢复情况对比( ±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切口感染1例、占2.27%, 肠梗阻1例、占2.27%, 并发症发生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55%;对照组切口感染2例、占4.65%, 肠梗阻3例、占6.98%, 腹腔脓肿3例、占6.98%, 并发症发生8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8.6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2254, P=0.0398<0.05)。

3 讨论

阑尾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炎性改变即为阑尾炎, 有急性与慢性之分。急性阑尾炎病情发展较快, 患者会出现强烈的腹痛等症状, 如果不能进行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不彻底, 就比较容易变成慢性[4], 慢性阑尾炎的主要治疗方法也是手术切除阑尾, 由此可见, 在阑尾炎治疗中, 阑尾切除术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果中, 观察组手术时间(54.62±21.38)min短于对照组的(78.44±23.61)min, 出血量(11.43±1.76)ml少于对照组的(20.17±2.44)ml,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排气时间为(1.4±0.8)d、进食时间为(1.3±0.5)d、下床活动时间为(1.1±0.3)d, 均短于对照组的(2.7±1.3)、(2.7±1.8)、(1.5±0.2)d,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55%, 低于对照组的18.6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254, P=0.0398<0.05)。在阑尾炎患者治疗中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具有较多优势, 手术带给患者的伤害小, 术野宽阔, 有利于更好的清除病灶, 且术后愈合快, 不会留下明显的瘢痕, 具有美观效果[5]。手术时间短, 减少了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本文中, 慢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时间短,主要原因可能是急性阑尾炎患者常出现盲肠水肿、炎性粘连等, 加大了操作难度, 进而延长了手术时间, 慢性阑尾炎患者相比于急性阑尾炎患者, 病情较轻, 阑尾没有出现水肿情况, 因此,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慢性阑尾炎中的应用效果更好。术中, 急性阑尾炎患者结扎术较多, 可能与阑尾急性炎症期水肿、缺乏弹性等有关, 因为使用钛夹可能会对水肿的阑尾造成破坏, 出现阑尾残端瘘的情况[6]。

综上所述, 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患者中, 不同病情的患者治疗效果存在差异, 应用于慢性阑尾患者治疗中, 能促进患者身体恢复, 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安全性高, 效果好, 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腹腔镜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在老年复杂性阑尾炎诊断中应用
3D腹腔镜下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脏肿瘤中的应用
阑尾真的无用吗?
阑尾炎能自愈吗?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