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效果研究

2019-02-15王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尿素氮灌流肌酐

王玮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功能发生渐进性不可逆的减退, 直到功能丧失而引发一些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 尿毒症则是慢性肾衰竭进入终末期出现的临床表现综合征[1]。尿毒症患者的病情通常较为严重, 其身体的正常代谢难以完成, 因此会有明显的代谢紊乱情况, 并且会导致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胃肠道等多个系统受累,严重威胁其生命安全[2]。本研究对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80例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男23例, 女17例, 年龄32~73岁, 平均年龄(51.89±8.42)岁。试验组男21例, 女19例, 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51.96±8.1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实施常规治疗, 控制患者的血糖、血压, 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并给予其他对症支持治疗等。①对照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 采用高通量透析器, 以碳酸氢盐溶液作为透析液, 完成高通量透析治疗, 透析过程中超滤系数设定为40 ml/(mm Hg·h)(1 mmHg=0.133 kPa), 将透析液的流速控制在500 ml/min, 将血液流速控制在260 ml/min,治疗持续时间为4 h/次, 1次/周, 连续治疗3个月。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血液灌流治疗, 血液灌流治疗采用一次性活性炭血液灌流器完成, 2次/周, 每次治疗前2 h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方式, 之后2 h单纯使用血液透析治疗, 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疗效判定标准:治疗后患者皮肤瘙痒和睡眠障碍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血清学指标得到明显改善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 血清学指标有所恢复为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病情无明显变化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血清学指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 对患者肌酐、血尿素氮和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 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2.2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肌酐、尿素氮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酐、尿素氮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试验组肌酐(410.39±102.67)μmol/L、尿素氮(22.96±3.95)mmol/L及甲状旁腺激素(239.46±32.15)pmol/L低于对照组的 (541.12±114.54)μmol/L、(26.98±3.14)mmol/L、(296.15±34.94)p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bP<0.05

组别 时间 肌酐(μmol/L) 尿素氮(mmol/L) 甲状旁腺激素(pmol/L)试验组 治疗前 846.25±125.43 29.87±4.12 356.18±43.62治疗后 410.39±102.67a b 22.96±3.95a b 239.46±32.15a b对照组 治疗前 841.16±131.41 29.94±4.08 351.34±45.78治疗后 541.12±114.54a 26.98±3.14a 296.15±34.94a

3 讨论

尿毒症是肾内科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 容易因体内代谢废物不能清除而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瘙痒、血压上升和睡眠障碍等临床症状,并且会出现多系统受累的情况, 严重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3]。临床上对尿毒症患者的治疗通常是采用血液净化技术完成, 以此帮助患者清除代谢废物, 从而确保机体能正常完成各种代谢活动, 让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4]。

血液透析是临床上用于尿毒症治疗的最常见方式, 其通过将患者的血液引流进入透析机, 然后对其中的代谢废物进行清除, 再将净化后的血液送回患者体内, 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根据临床上对血液透析的实际应用, 患者长时间治疗容易发生贫血的情况, 并且血压会受到严重影响, 导致其发生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几率上升[5]。同时, 血液透析不能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的大分子物质, 因此, 临床上在使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进行治疗时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不利于患者预后效果的提升。血液灌流是另一种血液净化方式,其主要是利用特定的解毒效应或吸附装置, 将患者血液中的大分子和物质清除, 但不能清除患者血液中的水和电解质等,因此其通常与血液透析联合应用, 能让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6-8]。

本研究对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 高于对照组的75.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肌酐、尿素氮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肌酐、尿素氮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且试验组肌酐(410.39±102.67)μmol/L、尿素氮(22.96±3.95)mmol/L及甲状旁腺激素(239.46±32.15)pmol/L低于对照组的 (541.12±114.54)μmol/L、(26.98±3.14)mmol/L、(296.15±34.94)p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显著,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 并促使患者疗效提升,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尿素氮灌流肌酐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微流控芯片细胞灌流培养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治疗尿毒症新型血液灌流吸附剂体外实验研究
血液透析仪联合血液灌流器治疗老年维持性透析合并肾性骨病的疗效观察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分析
尿蛋白正常了肌酐为何还是高
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优缺点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