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螺旋CT肺密度测定在诊断肺气肿中的应用价值

2019-02-15张大庆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肺气肿螺旋病理

张大庆

肺气肿为一种呼吸内科常见疾病, 早期无明显症状, 中晚期表现为咳嗽、咳痰、乏力、食欲下降、上腹胀满、体重下降等, 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1]。因此, 早期准确诊断肺气肿意义重大。本研究主要观察螺旋CT肺密度测定在诊断肺气肿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组, 同时选取同期70例正常肺功能者作为对照组。研究组中男46例, 女24例;年龄24~72岁, 平均年龄(52.5±6.6)岁;病理类型:全小叶中心型肺气肿16例,小叶中心型肺气肿11例, 单纯性肺大泡12例, 间隔性肺气肿19例, 不规则肺气肿12例。对照组中男42例, 女28例;年龄26~68岁, 平均年龄(51.2±5.8)岁。两组研究对象性的性别、年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螺旋CT肺密度测定, 仪器为Philips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 扫描参数设定:电压120~140 kV、电流250~300 mA、螺距1∶1、层厚与层间距5 mm、窗宽250 Hu、窗位40 Hu。首先指导受检者取仰卧位, 使用螺旋CT扫描受检者肺门、肺尖以及横膈3个层面, 同时采用Pulmo软件评估并以评估结果将各个层面肺视野轮廓勾画出来。计算患者在50%肺活量的情况下螺旋CT平均值, 之后以肺尖、肺门及横膈3个层面所测定出的CT值作为上、中、下肺的平均肺密度, 之后再使用Pulmo软件将全肺平均密度值计算出来, 把平均密度值标记于正常人各年龄段肺密度范围的坐标图上进行对比。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肺密度差异及研究组不同肺密度患者的病理类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肺密度情况比较 研究组肺密度异常率为54.3%,高于对照组的1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密度情况比较[n(%)]

2.2 研究组不同肺密度患者的病理类型比较 研究组不同肺密度患者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不同肺密度患者的病理类型比较[n(%)]

3 讨论

肺气肿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 易进展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2-4]。因此, 加强对肺气肿的早期诊断是很有必要的。目前, 螺旋CT为一种临床常用的无创诊断方式, 如何应用螺旋CT对肺气肿进行早期定性与病理分型诊断成为近年来临床探讨的热点[5]。

临床发现[3], CT肺密度测定结果容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浮动, 特别是受检者的呼吸幅度, 因此在测定过程中需应用呼吸门控装置来调节患者呼吸幅度, 从而尽可能地降低对肺密度测定结果的影响。此外, 在测定肺密度时尽可能选取在患者呼吸相对平静时, 以防不同的肺活量会导致测定结果出现差异[6-8]。

本次研究中, 在应用螺旋CT进行肺密度测定时应用了Pulmo软件实施定量辅助分析, 从而提高肺密度测定结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肺密度异常率为54.3%, 高于对照组的11.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螺旋CT肺密度测定对于肺气肿有利于肺气肿的定性。研究组不同肺密度患者病理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螺旋CT对于不同病理类型肺气肿的敏感度也不同。其中对于全小叶中心型肺气肿较敏感, 而对于不规则肺气肿则不太敏感, 这可能因为不规则肺气肿为慢性纤维化结核的继发性疾病或者由结核性病变引发, 患者肺密度变动幅度不大[4]。

综上所述, 应用螺旋CT进行肺密度测定有利于肺气肿早期定性与病理分型诊断。

猜你喜欢

肺气肿螺旋病理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病理诊断是精准诊断和治疗的“定海神针”
3例淋巴瘤样丘疹病临床病理分析
肿瘤病理:从检查到报告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什么原因导致的肺气肿你知道吗?
冬季治疗肺气肿的四大要点
什么是肺气肿
肺气肿如何食补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