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观察

2019-02-15黄芬黄璐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一氧化氮肺动脉通气

黄芬 黄璐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就是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如果不能对患儿及时加以治疗, 会对其生命健康造成直接威胁,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结合患儿病情实际发展情况, 选择合理的方式加以治疗, 从而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研究指出, 该疾病患儿在治疗期间采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加以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预后情况, 促进病情得以早期康复[1]。为分析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本院展开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78例肺动脉高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 每组39例。实验组患儿中男28例,女11例;胎龄32~42周, 平均胎龄(38.25±1.67)周。常规组患儿中男29例, 女10例;胎龄33~42周, 平均胎龄(38.36±1.29)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儿经检查发现, 均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相符, 符合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具有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出血或贫血患儿排除。

1.3 治疗方法 常规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加以治疗,以史蒂芬呼吸机为基点设定合理的模式, 结合患儿病情实际情况, 逐步进入高频模式。实验组患儿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吸入一氧化氮治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与常规组一致;对患儿吸入一氧化氮初始量为20 ppm, 如果患儿最终的治疗效果不理想, 则需要将浓度增加为5~10 ppm, 如果患儿最大剂量达到40 ppm后还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则不再对患儿继续治疗。在整个治疗期间, 利用质量流量控制一起合力调节流量,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一氧化氮浓度加以监测[3]。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动脉压力及临床治疗效果。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后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肺动脉压力, 上述指标越低治疗越好。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痊愈:患儿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有效:患儿临床症状有所好转;无效: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无变化, 病情甚至有加重迹象。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动脉压力比较 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常规组, 肺动脉压力低于常规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动脉压力比较( ±s)

表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氧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肺动脉压力比较( ±s)

注:与常规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住院时间(d) 氧疗时间(d) 机械通气时间(d) 肺动脉压力(mmHg)实验组 39 10.95±5.63a 5.54±3.32a 2.96±0.68a 15.34±4.42a常规组 39 24.38±5.47 14.46±3.58 8.43±0.57 35.68±3.69 t 10.6845 11.4092 38.4990 22.0610 P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 高于常规组的76.9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症状就是新生儿肺动脉高压, 其往往是新生儿出生后会有血管反应异常导致肺动脉压力得以升高, 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肺循环压力与肺循环阻力逐渐呈上升趋势, 造成患儿动脉导管及卵圆孔水平逐渐向着右向左分流, 临床表现为患儿出现全身皮肤黏膜发绀, 最终使得患儿病情逐步恶化。大量研究数据表明, 该疾病患儿在治疗期间采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能够促进患儿病情实现早期康复[5,6]。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 对患儿吸入外源性一氧化氮能逐渐经由肺泡到患儿血管平滑肌细胞, 逐渐对血管加以扩张, 并且与血红蛋白加以结合, 使得原有活性得以降低, 导致局部扩张反应逐渐出现, 但是单纯通气导致最终的临床疗效并不理想。对患儿联合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能降低其自身肺部血管阻力, 扩张肺泡使得一氧化氮能充分发挥自身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肺血管内右向左分流得以减少, 确保更多的一氧化氮能最大化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一定程度上逐步增加肺部血流量, 从而有效改善患儿氧合情况, 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促进患儿病情得以康复[7,8]。

本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10.95±5.63)d、氧疗时间(5.54±3.32)d与机械通气时间(2.96±0.68)d短于常规组的 (24.38±5.47)、(14.46±3.58)、(8.43±0.57)d, 肺动脉压力(15.34±4.42)mm Hg低于常规组的(35.68±3.69)mm 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 高于常规组的76.9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对新生儿肺动脉高压采用一氧化氮吸入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能缩短住院时间、氧疗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 降低肺动脉压力, 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一氧化氮肺动脉通气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应用吸入一氧化氮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运动凭什么能让血管变年轻
运动能让血管变年轻
慢阻肺患者HRCT检查肺动脉直径与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的相关性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81例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临床诊治分析
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右心室双出口肺动脉环缩术后Ⅱ期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