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对比

2019-02-15何应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肺叶胸腔镜出血量

何应芹

肺癌属于一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 多发于吸烟、接触沥青、煤气、过量放射线及慢性肺疾病群体, 早期肺癌仅会出现轻微咳嗽、咯血、胸痛、胸闷、气急等, 甚至不会出现任何不适感, 所以很容易被忽视, 从而导致病情进展[1]。因此,对早期肺癌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意义重大。目前, 临床对于早期肺癌通常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本研究观察并对比了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肺癌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0例早期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25例。研究组男14例, 女11例;年龄36~72岁, 平均年龄(58.34±8.72)岁;病理类型:鳞癌13例,腺癌12例。对照组男15例, 女10例;年龄38~75岁, 平均年龄(57.20±9.15)岁;病理类型:鳞癌11例, 腺癌1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协助患者取侧卧位, 实施全身麻醉后, 在患者胸部第4~5肋间前外侧部位作一个15~20 c m的切口, 随后应用撑开器撑开患者胸腔, 以静脉-动脉-支气管顺序逐步地将病变肺叶切除, 同时将纵隔淋巴结清扫干净后留置导管引流, 最后关闭胸腔, 术毕。研究组患者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协助患者取侧卧位, 实施全身麻醉后, 在患者胸部第7~8肋间作一个直径约1 c m的观察孔, 随后将胸腔镜置入以观察胸腔内状况, 在找到病变组织后, 在腋前线部位第4~5肋间作一个4~5 c m的操作孔, 对病变肺叶实施切除, 同时将纵隔淋巴结清扫干净后留置导管引流, 最后关闭胸腔, 术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①术后疼痛情况:采用VAS进行评定, 疼痛程度以0~10分表示, 其中0~3分表示疼痛较轻微, 可忍受;4~6分表示疼痛会影响到睡眠, 可忍受, 但需服用适量止痛药物;7~10分代表疼痛剧烈, 难以忍受。②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张。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情况与住院时间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住院时间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与住院时间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淋巴结清扫数量(个) 住院时间(d)对照组 25 56.72±20.53 85.20±25.38 13.12±4.53 7.20±2.66研究组 25 59.25±17.82 32.21±8.65a 12.40±3.77 5.16±1.75a t 0.465 9.881 0.611 3.203 P>0.05 <0.05 >0.05 <0.05

2.2 术后疼痛情况 研究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4.74±1.25)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2±1.7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836, P<0.05)。

2.3 并发症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0/25), 低于对照组的28.00%(7/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40, 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大气污染问题的加剧, 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 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早期肺癌病情轻微甚至无任何症状, 且此时癌细胞、淋巴结也未出现扩散与转移现象[2]。因此, 在肺癌还处于早期阶段给予有效的治疗可有效抑制癌细胞增殖与扩散, 从而控制病情进展。目前,临床对于早期肺癌通常采取手术治疗, 主要是通过对癌变肺叶实施切除, 同时清除淋巴结从而有效控制病情, 挽救患者生命[3]。

开胸肺叶切除术是一种治疗早期肺癌的传统术式, 手术过程中视野较为开阔, 可对淋巴结进行彻底清扫, 但由于此术式切口较大, 会造成术中出血量大, 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较为严重, 而且术后极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对患者术后身体恢复极为不利[4]。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是一种治疗早期肺癌的微创术式, 此术式相对于开胸肺叶切除术具有以下优势:①对患者机体创伤小;②术中出血量少;③术后疼痛程度轻;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⑤术后身体恢复快[5]。虽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优点颇多, 但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观察孔位置选取:对于上肺叶与中肺叶的切除, 通常选取腋中线和腋后线间的第7肋间隙, 而对于下肺叶的切除, 则需选取腋中线和腋后线间的第8肋间隙, 但由于受到体型的影响, 个体解剖结果也会稍有改变, 即矮胖患者需上移1个肋间隙;②操作孔位置选取:对于上肺叶的切除,通常选取腋前线第4肋间隙, 对于中肺叶的切除选取第4肋间或第6肋间, 对于下肺叶的切除则选取第5肋间隙;③器械协调使用:避免多器械同时操作, 比如在进行淋巴结清扫时, 使用吸引器配合超声刀或者电钩便可完成切除操作;常规安放切口保护套, 不仅可争取较大操作空间, 还可发挥出压迫止血的作用[6-8]。总而言之, 此术式对手术操作设备与操作技术的要求相对较高, 因此, 临床在进行手术操作时还需对此术式进行积极深入地研究并完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VAS评分为(4.74±1.25)分,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82±1.75)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36,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0/25), 低于对照组的28.00%(7/2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8.140, P<0.05)。

综上所述, 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较开胸肺叶切除术而言, 患者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疼痛感更轻、术后身体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肺叶胸腔镜出血量
不同肺复张方法应用于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比较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浸润性肺癌的疗效分析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