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有效性

2019-02-15谢凤玲王尚明廖凤琼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存活心肺成功率

谢凤玲 王尚明 廖凤琼

在心肺复苏中体外除颤、胸外按压以及人工呼吸等属于三个关键要素, 而胸外按压对于基础生命的支持至关重要,但关于胸外按压幅度与频率等问题一直都是研究热点[1]。对此, 本次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本院急救室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80例患者, 旨在探讨应用Swan-Ganz漂浮导管对心肺复苏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的有效性, 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入本院急救室进行心肺复苏抢救的80例患者, 采取抽样方式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各40例。参照组中男23例, 女17例;年龄43~78岁, 平均年龄(61.00±7.64)岁。研究组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42~78岁, 平均年龄(62.00±7.5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参照组按照相关标准实施心肺复苏, 采取2010指南标准实施心肺的复苏, 心脏按压的频率设置为100次/min。

1.2.2 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Swan-Ganz漂浮导管置入。采用四腔Swan-Ganz漂浮导管(PAC)(F 7), 爱德华公司生产, 进行常规的消毒与铺巾, 把双侧锁骨下的静脉当作入路通道。成功穿刺后通过腔内置入导引钢丝, 同时退出穿刺针,经尖刀切开, 扩张皮肤。基于导引钢丝的引导下, 捻转伸入到导管鞘。检查漂浮导管, 经备用1 ml注射器, 在气囊中充入空气1 ml, 测试气囊完整性, 通过肝素生理盐水对漂浮导管管腔进行预冲, 同时将PAV保护套套上, 与测压装置相连,对压力进行预测, 通过导管鞘置入漂浮导管。穿刺点至有心尖35 c m位置, 观察监测设备的压力曲线。经对右心室压力与中心静压进行监测, 根据具体情况对呼吸末的正压、胸外按压幅度、呼吸频率及胸外按压频率进行调整。满足按压之时, 右心室压力的曲线高压锋值需要>30 mmHg(1 mmHg=0.133 kPa) , 正常右心室压力<30 mmHg, 放松时的右心室压力曲线低压锋值应比中心静脉压低。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ELWI、C I、SVRI、CFI、ITBI)、复苏成功情况及存活时间>24 h情况。经预先留置锁骨下的深静脉导管对<8℃冰盐水10 ml进行推注, 通过PICCO的动脉导管对动脉血管中温度变化进行测量, 按照温度变化的曲线对ELWI、C I、SVRI、CFI、ITBI进行测量, 反复测量3次, 计算出平均值。复苏的终点都是从按压开始时计时, 复苏的成功标准保持有效的心跳>30 min。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研究组CFI(9.0±2.1)L/min、CI(5.2±1.1)L/(min·m2)高于参照组的(6.9±0.5)L/min、(4.4±1.2)L/(min·m2), ELWI(5.2±0.7)ml/kg、SVRI(1023.5±384.4)kPa/(s·L)、ITBI(678.2±62.8)ml/m2低于参照组的 (6.6±1.7)ml/kg、(1524.4±440.6)kPa/(s·L)、(705.3±49.4)ml/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s)

注:与参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CFI(L/min) C I[L/(min·m2)] ELWI(ml/kg) SVRI[kPa/(s·L)] ITBI(ml/m2)研究组 40 9.0±2.1a 5.2±1.1a 5.2±0.7a 1023.5±384.4a 678.2±62.8a参照组 40 6.9±0.5 4.4±1.2 6.6±1.7 1524.4±440.6 705.3±49.4

2.2 两组患者复苏成功情况及存活时间>24 h的情况比较研究组33例患者复苏成功, 复苏成功率为82.50%;37例(92.50%)患者存活时间>24 h;参照组25例患者复苏成功,复苏成功率为62.50%;30例(75.00%)患者存活时间>24 h;研究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时间>24 h占比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按照相关文献的报道[2]可知, 在全球范围中, 心脏骤停为患者死亡主要病因, 一年全世界将近400万心脏骤停患者, 然而只有4%左右能够治愈。还有资料[3]表明, 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一旦延迟, 就大幅度降低患者生存率。2009年国内相关学者指出经脉搏氧饱和度的波形监测胸外按压的效果, 其认为有效胸外按压和SpO2的波形存在显著相关性, 并且SpO2的波型越显著, 会提高早期的心肺复苏成功率, 提高24 h的存活率[4]。尤其四腔Swan-Ganz的漂浮导管在心肺复苏患者监测中, 能够方便医生及时了解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指标, 然后进行对症治疗, 提高患者复苏成功率与延长患者存活时间。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CFI(9.0±2.1)L/min、CI(5.2±1.1)L/(min·m2)高于参照组的(6.9±0.5)L/min、(4.4±1.2)L/(min·m2), ELWI(5.2±0.7)ml/kg、SVRI(1023.5±384.4)kPa/(s·L)、ITBI(678.2±62.8)ml/m2低于参照组的 (6.6±1.7)ml/kg、(1524.4±440.6)kPa/(s·L)、(705.3±49.4)ml/m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3例患者复苏成功, 复苏成功率为82.50%;37例(92.50%)患者存活时间>24 h;参照组25例患者复苏成功, 复苏成功率为62.50%;30例(75.00%)患者存活时间>24 h;研究组复苏成功率及存活时间>24 h占比明显高于参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素宁等[5]同样采取四腔Swan-Ganz的漂浮导管对心肺复苏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 得出结果与本次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 经Swan-Ganz漂浮导管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监测, 可以对呼吸末正压、胸外按压幅度、呼吸频率以及胸外按压幅度进行调整, 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可推广。

猜你喜欢

存活心肺成功率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肺血管病杂志》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病毒在体外能活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