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探析

2019-02-15曲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2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心绞痛通气

曲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cor pulmonale, CCP)简称慢性肺心病, 是临床多发的呼吸系统疾病。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属于心内科常见病, 且两者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 提示部分患者同时合并两种疾病, 从而对临床诊治病情造成一定难度[1-3]。本文为探讨CCP合并CHD的临床正确治疗方案及应用效果, 特选取88例CCP合并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旨在为提高CCP合并CHD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提供临床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0月本院收治的88例CCP合并CHD患者, 其中男54例、女34例, 年龄54~89岁、平均年龄(72.13±5.69)岁。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4例。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硝普钠或硝酸甘油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抗菌药物抗感染、多巴胺或贝那普利(小剂量)控制血压、间断小剂量强心及利尿药等对症治疗, 连续给药10 d为宜。研究组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 常规治疗给药方案、药物来源均同对照组;无创正压通气:将BIPAP呼吸机(美国伟康公司)参数设置为呼气末压力4~10 cmH2O(1 cmH2O=0.098 kPa)、吸气压力8~15 cmH2O、吸氧浓度0.2~0.3、呼吸比1.0∶1.2~1.0∶1.5, 治疗时间2~8 h/次,连续治疗10 d为宜。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HD相关评价指标变化情况, 包括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CP相关评价指标变化情况, 包括SaO2、PaCO2、FEV 1/FVC。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 治疗前,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本组治疗前, 疼痛持续时间短于本组治疗前;且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与本组治疗前对比, bP<0.05

组别 例数 发作频率(次/周) 疼痛持续时间(s/次)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4 7.98±0.80 2.14±0.37a b 791.03±11.12 145.73±3.34a b对照组 44 7.92±0.81 4.45±0.43b 800.98±11.38 322.55±7.37b t 0.350 27.011 4.148 144.953 P>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对比治疗前, 两组FEV 1/FVC、PaCO2、SaO2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两组FEV 1/FVC、PaCO2、SaO2水平均优于治疗前, 且研究组FEV 1/FVC、PaCO2、SaO2水平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s)

注:与对照组对比, aP<0.05;与本组治疗前对比, bP<0.05

组别 例数 FEV 1/FVC(%) PaCO2(mmHg) SaO2(%)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44 56.68±5.71 67.45±6.34a b 102.03±19.88 49.47±9.35a b 71.22±6.97 90.23±10.34a b对照组 44 57.06±5.89 62.07±6.11b 104.71±21.09 63.75±13.42b 72.09±7.04 82.54±10.69b t 0.307 4.053 0.613 5.791 0.583 3.430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肺心病主要病因为肺部病变导致肺动脉压长期处于高位状态, 从而使心脏产生相应负担, 在长期肺动脉高压下心肌发生变化从而致病。有研究表明[4], 当肺心病患者机体长期缺氧后, 其红细胞比例将随之大幅上升, 致使冠脉流速降低并导致血液粘稠度增加, 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因此, 提示部分CCP患者具有并发CHD可能, 从而对其生活质量、生命安全造成进一步威胁。

相关研究资料指出[5], CCP合并CHD的发病基础为机体长期缺氧, 提示采取针对性措施如补充机体氧容量有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疗效。但有研究显示[6], 此类患者常存在呼吸无力, 因此应用经鼻低流量吸氧对机体氧供改善效果不理想。无创正压通气是近年来临床推广的新型辅助通气措施, 具有无创、无痛、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等特点。有研究显示[7], 无创正压通气使用后可通过提高机体胸内压力从而使回心血量下降, 胸内压力上升后也可显著降低左心室跨壁压, 心脏前负荷、后负荷均随之降低, 对改善CHD所致心功能下降、增强氧合能力, 并提高药效均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组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此结论与田茂琼[8]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在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有利于提高CCP合并CHD患者的临床疗效, 对保障其生活质量、生命安全均具有重要价值, 值得今后推广。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心绞痛通气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心绞痛
不通气的鼻孔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