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甘肃“三农”十大关键词

2019-02-14策划整理本刊编辑部

甘肃农业 2019年1期
关键词:兴农三农农业

策划 / 整理 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1:产销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4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强调,产业扶贫重点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我们要把推动贫困地区产销对接作为实现农民脱贫增收的“牛鼻子”、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推动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让这些绿色、优质、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寻常百姓家,不仅有助于“以销促产”,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健康发展,让贫困群众有稳定的增收渠道;还有助于丰富城市居民的餐桌,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2018年7月2日,甘肃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在兰州召开成立大会。2018年7月26日,2018西北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暨甘肃特色农产品贸易洽谈会在甘肃省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榆中县定远镇兰州国际高原夏菜副食品采购中心)举办,拉开了我省大力推进产销对接的序幕。

解读:甘肃省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是在我省落实中央《产业扶贫重点要在扶持贫困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上拿出管用措施》的特殊背景下组建的,也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未雨绸缪,抓好特色产业优势,挖掘产业潜力,破除产业发展瓶颈的背景下组建的。这个协会不同于一般的协会,它协助政府扮演着产销对接的角色,这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超常规、超超常规的战略举措,协会肩负打赢打好脱贫攻坚的特殊使命。成立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搞好农产品产销对接,是一件关系全局的大事、迫在眉睫的急事、多方共赢的好事,对我省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2:产业扶贫

目前,我省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各部门聚焦贫困地区、着眼产业扶贫,在打造龙头企业、畅通销售市场、加强产销对接服务等问题上系统出招,集中发力,多角度、全方位地出台了各项扶持政策,聚焦再聚焦,精准再精准,为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政策支持。去年以来,省政府办公厅连续印发出台了《关于扶持全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办发〔2018〕122号)、《关于扶持全省贫困村果蔬保鲜库发展的意见》(甘政办发〔2018〕121号)、《甘肃省市县乡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18〕109号)、《关于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行动的意见》(甘政办发〔2018〕135号)等相关意见,从产业到市场、从基础设施到资金扶持,事无巨细,多角度、全方位地给予指导和政策支持,对症下药,靶向治疗。2018年,我省以牛、羊、菜、果、薯、药六大特色优势产业为主,陆续举办了几场卓有成效的产业现场推进会。4月,全省马铃薯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定西市举行。9月,全省牛羊产业扶贫暨粮改饲现场推进工作会在临夏州召开。10月,中药材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渭源县举行。11月,全省果品产业扶贫现场推进会在静宁召开。12月,全省蔬菜产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天水市秦州区召开。

解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是党的十九大的明确要求。为了实现2020年的目标,当下扶贫攻坚战人力物力投入之多、考核标准之高、督查频率之密集前所未有。去年以来,我省各级农牧部门以“百年目标、全党使命”的政治站位和只争朝夕、敢死拼命的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从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高度出发,认真履行产业扶贫专责责任,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督促和指导乡镇政府和村两委班子认真履职,扎实做好产业扶贫到户工作,确保帮扶资金精准到人到户,用于产业增收项目,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的基础。“产业扶贫”是我省扶贫工作的关键词,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已成为了我省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我省产业扶贫工作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关键词3:质量兴农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走质量兴农之路,引导农业加快向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农业农村部决定将2018年确定为农业质量年。按照农业农村部的总体部署安排,为深入推进质量兴农战略,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印发了《全省质量兴农万里行活动方案》,要求全省各地结合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活动主题,多角度展现农业绿色发展、保障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品牌的工作成效,推进全省农业生产向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转变。2018年9月12日,“甘肃省质量兴农万里行活动”在嘉峪关市启动,重点宣传各地推进质量兴农的鲜活典型,多角度展现农业绿色发展、保障质量安全、提升农产品品牌的工作成效,塑造推介地方安全优质农产品品牌,讲好质量故事,传递消费信心,营造农业生产向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工作氛围。

解读:新时代,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业农村经济的基础条件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运行机制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生产者的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方式由高速增长转为高质量发展,政策导向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必须实现工作导向的重大转变和工作重心的重大调整,在农林牧渔各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推进质量兴农,并逐步贯彻到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农业质量年工作,推进质量兴农,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根本方向。近年来,全省各级农牧部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省农业农村厅的具体要求,牢固树立质量兴农理念,依法履职、积极作为,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力促农产品质量安全,以我省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及小杂粮、花椒、油橄榄等特色优势产品为重点,加快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发展,一大批具有甘肃特色的“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错峰头”优质农产品品牌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关键词4:“一户一策”

2018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聚焦到户扶持这个精准扶贫的核心,抓实“一户一策”,落细攻击点位,更加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更加注重富民产业发展,更加注重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确保帮扶帮到点上、扶到根上。去年,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就下发了《关于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的通知》(甘脱贫领发〔2018〕3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扶持产业发展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通知》(甘政办发〔2018〕103号),要求所有中央、省、市县安排的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和70%以上的整合涉农资金都要安排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到人扶持项目,其中70%以上的到户资金,原则上要用于“一户一策”工作梳理出来的种养产业和光伏扶贫等产业增收项目,其余资金可用于劳动力转移就业、危房改造、安全饮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等项目。

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户一策”战略是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抓手,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林铎强调,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胜冲刺阶段,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把牢时间节点和脱贫时序,提振精气神,抓实“一户一策”,夯实产业扶贫,全力以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一户一个方案,一户一个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做,一针一线“绣”。我省将“一户一策”作为确保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户到人的基础性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省里在现有国家建档立卡信息系统等到户资料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组织各级干部完善落实“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帮扶责任人和乡村干部一起,深入贫困户家中,着眼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紧盯贫困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分析致贫原因,弄清各家情况。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共同商议脱贫路径和方式,仔细算清收入支出账,坚决杜绝简单地填表、报数、打钩的办法,用说事写实的方式,精准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让干部明白怎么帮、群众知道怎么干,为贫困户如期脱贫提供时间表、路线图。

关键词5:绿色农业

2018年,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切实推动循环农业产业加快发展,我省出台了《甘肃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旨在创新走出一条农牧结合、粮饲兼顾、草畜配套、种养循环、产加销一体化发展、资源高效利用的循环农业发展之路,进而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社会经济绿色循环发展的目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县域经济起到关键的产业支撑作用。

解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农业是指在符合资源、环境、生态安全要求下,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营养健康需求的优质农业。绿色农业代表着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在绿色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也正由拼投入、拼资源消耗向生态可持续发展积极转型。“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付出了很大代价。”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指出,我国农业资源长期透支,利用强度过高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不足并存,资源、环境两道“紧箍咒”越绷越紧,迫切需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6:戈壁农业

2018年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包括酒泉市发展戈壁生态农业、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在内的全国130项地方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据悉,截至2018年底,全省完成6万亩戈壁农业生产基地。根据省政府《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到2022年,我省将在河西地区荒漠戈壁初步建成基础设施完备、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支撑水平高、综合生产能力强、生态环境友好、产品特色鲜明的戈壁农业产业带,把河西地区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生产供应基地。计划五年内新建30万亩高标准设施农业,项目建成后,新增优质高效园艺作物产品250万吨,实现年产值120亿元。

解读:2017年4月,唐仁健省长在酒泉等地调研中,发现了一种源自基层的农业创新模式,不禁眼前为之一亮、思路为之一振!这种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把荒滩戈壁与光伏、祁连山冰雪融水等资源结合起来,与有机质栽培、设施种植、高效节水等先进技术组合起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经过充分研究论证,甘肃省委高度肯定了这一具有革命性的农业生产方式创新。当年5月,甘肃省委书记林铎在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推动戈壁农业建设,形成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与资源禀赋相匹配的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布局。随后,甘肃省政府印发《关于河西戈壁农业的发展意见》,目标是5年内建成30万亩。大力发展“戈壁农业”有利于实现国家农业发展战略转型、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和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有利于筑牢河西走廊生态安全屏障。戈壁农业的探索与创造,不仅给荒芜的戈壁带来了一抹亮丽的绿色,还燃起了河西地区生态美、生活富的希望火光,开辟了一条乡村产业兴旺的新“走廊”。

关键词7:机构改革

2018年10月21日,甘肃省机构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三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甘肃省机构改革方案》(简称《方案》),研究部署全省机构改革各项组织实施工作。10月26日,中国共产党甘肃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机构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

根据《方案》,机构改革后,甘肃省共设置党政机构60个。其中,党委机构18个,包含纪检监察机关1个,工作机关15个,工作机关管理的机关2个;政府机构42个,包含省政府办公厅和组成部门24个,直属特设机构1个,直属机构11个,部门管理机构6个。

10月30日,新成立的省农业农村厅正式挂牌,标志着甘肃省农业农村厅正式组建成立。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甘肃省机构改革方案》,新组建的甘肃农业农村厅整合省农牧厅、省委农村办公室的职责,以及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农业投资项目、省财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省国土资源厅的农田整治项目、省水利厅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管理职责。

解读: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的组建挂牌,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要求下,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为其赋予了新的责任内涵,新机构意味着新责任,新起点更要有新作为。新组建省农业农村厅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省农业农村厅广大干部将认真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及时掌握基层一线情况,争当农业现代化排头兵,以良好精神状态迎接新挑战,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8:中国农民丰收节

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可以展示农村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我省各地农民迎丰收、晒丰收、庆丰收,用秋收的累累硕果和农事竞赛、文艺汇演等精彩纷呈的活动,欢庆自己的节日。

解读: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源泉。农耕文化所崇尚的天人合一、保护资源、施肥养地、生物防治、精耕细作的农耕理论和技术,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等,都是发展现代农业可借鉴的良方良策。中国农民丰收节,首先就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农耕文明,克服化学农业的弊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生态、环保、安全、高效的现代农业体系。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要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注入传统文化的新元素、新内涵,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继承中推陈出新,在发展中开拓创新,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以最坚实的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关键词9:“宕昌模式”

2018年底,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在宕昌县主持召开会议,专门听取宕昌县合作社控股富民公司带贫模式(“宕昌模式”)汇报。其后,全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发挥带动作用培训班在兰州开班,在开班式上,唐仁健就加快提升我省贫困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能力做了专题主讲,着重介绍了“宕昌模式”。“宕昌模式”是我省本土涌现出的合作社联合抱团发展并创新产业扶贫组织形式的又一生动范例。宕昌县在解决“有没有”问题的基础上,着力破解合作社作用发挥“好不好”的问题,他们先是由337个村办合作社组成了25个乡镇联社,再由25个乡镇联社组成县联社,同时改制控股县上原国有农发公司,由县国资办代政府出资认购部分股份公司的股份,同时还引进了甘肃琦昆有限公司和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两家民营性质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此基础上,由县联社、两家企业和县国资办共同发起成立了羌源富民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共认购股金1.58亿元,其中县联社代表25个乡镇联合社占82.3%、县国资办占12.7%,两家企业占5%。

解读:“如果说‘庄浪模式’,是在大的龙头企业引不来的情况下逼出来的,那么,这次宕昌县探索出的由合作社联社控股富民公司的模式,则是在庄浪模式基础上,对合作社运营机制乃至扶贫组织形式的一种主动创新。”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仁健这样评价“宕昌模式”。“宕昌模式”,最直接、最显而易见地达到了一石多鸟的多赢效果。对合作社来说,解决了合作社带动力不强的问题;对贫困户来说,找到了农民股金的出路和入口;对龙头企业来说,有了比较稳定的、高质量的原料来源;对担保公司来说,有效参与了产业扶贫工作;对金融机构来说,既拓展了业务,又降低了风险;对政府来说,有了一个推动产业扶贫、让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的最佳载体和最好管道。

关键词10:农业文化遗产

2018年4月19日,在意大利罗马召开的第五届“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际论坛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副总干事Semedo 女士亲手给迭部扎尕那颁发了GIAHS证书,向世界宣布扎尕那正式入选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独特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提供多元化的产品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此次扎尕那入选联合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对于保障农业、农村和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解读:扎尕那农林牧复合系统项目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使得中国农业文化再一次得到世界认可,这对于中国农业发展以及世界农业文化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把植根于悠久文化传统和实践经验的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好,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落实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活着的历史”,农业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尽相同,除了承载文化,它更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对农业文化遗产中传统知识进行保护和传承,是遗产系统内所有居民、当地政府及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人员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应更多面向大众特别是农业文化遗产地居民开展农业传统知识保护宣讲活动,增强人们对于传统知识重要性及保护迫切性的认识,使其认识到自身所有的传统知识是民族文化、传统文化以及遗产系统的重要组分,具有重要价值,进而加深他们对于传统知识保护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兴农三农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2021年南部县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年度十佳虾苗出炉!恭喜海兴农、海茂、正大、源正龙、粤海、恒兴、新荣腾、搏翱等苗企上榜
安徽界首:“兴农沙龙”开到了田间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