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策略

2019-02-12赵佳慧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19期
关键词:四平市

赵佳慧

[摘要]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待。四平市有其特有的地理区位优势、历史经济优势,在此次脱贫攻坚战中应该发挥好自身优势,补足短板,进一步拓宽脱贫路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关键词]脱贫攻坚战;脱贫路径;四平市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

吉林省四平市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是东北亚振兴哈大发展轴上的重要节点性城市,在哈长城市群中扮演着向南开放的桥头堡的重要角色。近年来,四平市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号召,四平市聚焦精准,施策有力,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但是,随着脱贫攻坚战的逐渐深入,不可避免的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文经过调查,拟从建议的角度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对当前四平市脱贫攻坚工作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四平市脱贫攻坚现状

1.1 四平市脱贫攻坚基本情况

四平市下辖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双辽市和铁东、铁西两个区,全市无国家和省级重点贫困县,只有双辽市为省定贫困片区。2015年底经过“八入八不入”原则,最终确定四平市拥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22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6370人。在2016年,按照国家脱贫攻坚工作的的具体要求,四平市开展了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重新识别、重新认定,最终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村125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是67605人。经过一系列脱贫攻坚的具体措施,四平市在“两不愁三保障”上狠下功夫,创新工作方式,构建了脱贫攻坚工作的长效机制,效果显著。2016年底有22375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剩余贫困人口45230人。2017年实现脱贫14417人,目前剩余贫困人口21069人,剩余贫困村71个。

近一段时期以来,四平市脱贫攻坚工作可以说是“一减三增”:“一减”是贫困人口总量减少,贫困发生率逐步下降。 “三增”,一是发展增速。通过持续增加财政投入,整合各类专项扶贫资金,发展棚膜经济、园艺特产、粮食深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落实相关政策、加强技能培训等帮扶措施,经济发展速度持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二是保障增强。大力推进农村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保障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三是机制增效。有效发挥专项扶贫、定点帮扶、结对帮扶等机制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推动扶贫开发逐步由单一的给钱给物,向扶贫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社会事业发展等综合扶贫转变,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1.2 四平市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做法

1.2.1 全面压实脱贫攻坚责任,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各項决策部署。四平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政治任务切实压实。一是以上率下,狠抓脱贫工作。二是四级联动,层层压实脱贫攻坚责任。三是层层宣传贯彻脱贫精神,确保党中央政策深入基层。

1.2.2 聚焦“六个精准”,推动各项任务指标高质高效完成。将脱贫攻坚“六个精准”的具体要求细化为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要点和责任清单,实现了全员参与、全体动员的工作格局。一是夯实基础、筑牢基石。二是强化产业带动,实现造血式发展。三是底线思维,确保政策进户。四是开展社会扶贫,构建全员参与格局。五是大力“双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1.2.3 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制定了《四平市2018年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在贯彻落实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的同时,着力解决攻坚工作中的腐败、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持续强化队伍作风建设。一是配强贫困片区党政班子和干部队伍。二是打造脱贫攻坚基层堡垒。三是强化驻村干部管理培训。四是防范风险抓资金安全。五是锻造作风整顿利剑。

1.2.4 强化自查自纠和立行立改,推动问题整改清仓归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怕揭短。四平市在自查自纠的同时对各类检查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一是高位推进促整改。二是四级联动全覆盖。三是边督边改堵漏洞。

2 四平市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

2.1 部分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

在整个区域内,因为缺少村级发展产业项目,致使当前贫困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招数还不是很多,一大部分村还是仅仅靠政府政策扶持,只有个别村是靠能人带动,村级自主发展模式还不完善。在贫困村退出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部分贫困村想要达到这个摘帽退出的标准还是很难的,这不仅是四平市脱贫攻坚工作的难题,同时也是整个东北地区乃至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

2.2 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难度较大

当前扶贫资金基本上都是投入到贫困村,所以非贫困村投入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投入,这就导致非贫困村的贫困群众脱贫路径较少,脱贫难度较大。四平市辖区内仅有双辽市作为省定贫困片区可以适当整合涉农资金,其余的非贫困县原则上都不能整合涉农资金,这就更进一步增加了非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的压力。

2.3 产业项目覆盖率不够

只要是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贫困群众,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因为思想认识不够、好吃懒做而致贫的,大部分都是因病、因残、因老等无法劳动而致贫的,对于这类贫困群众自身根本就没有脱贫功能,只能尝试“造血式”、“帮扶式”扶贫。提高产业项目覆盖率,定期分红受益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脱贫模式,贫困群众可以通过资源入股、集体股本等模式入股分红。但是,当前在整个区域内,并不是所有贫困群众都有项目覆盖、都能得到产业分红,其中一大部分贫困人口还没有分红项目覆盖,脱贫路径还是很单一。

2.4 贫困群众有“等靠要”思想

当前,有一部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不强,还有“等着政策就能脱贫,靠共产党就能致富”的思想,自己不谋求脱贫方式,等靠要,即使达到脱贫标准,也不愿意甩掉贫困帽子。同时,还有一部分非建档立卡贫困户“羡慕”贫困户待遇,对于贫困群众享受到的“待遇”愤愤不平。

2.5 针对返贫问题解决方式较少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还停留在帮扶、脱贫阶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返贫现象。特别是到脱贫攻坚期结束后,很多脱贫扶持政策已经结束,尤其是产业项目分红期已经结束,返贫问题将会是一个难题,各地需要深入研究相关后续政策,彻底堵死“返贫路”。

3 应对策略

3.1 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

创新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合作经济”“乡村旅游”“集体股本”等多元化发展途径,使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的最低标准。积极鼓励村级组织整合各类政策、项目和资金,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的手段,盘活闲置土地、宅基地等,通过参与收益分红等方式,激活资源要素,增加集体收入,逐步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现象,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3.2 对非贫困村进行“插花式”扶贫

进一步加快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步伐,针对非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不集中、点多面广的特点,集中探索实施“政府扶持、乡镇统筹、贫困户参与”的方式,以乡镇为单位,将政策、资源等进行“插花式”倾斜,确保非贫困村的贫困户能享受到政策扶持、资源分配,达到同步推进非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的目的。

3.3 实施“整县、整镇”推进项目,实现分红全覆盖

当前,项目覆盖,分红受益是解决贫困人口脱贫的主要实施路径之一。但是由于贫困村、非贫困村的能力有限,特别是个别村没有资源、能人等优势,很难立住项目、实施项目。发展整县(市、区)、整镇推进项目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种情况,利用整镇、整县的资源优势,发展一批发展前景广阔、后期效益良好的产业扶贫项目,以整个县(市、区)或者整个乡镇为实施主体,打破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地域限制,实施涵盖全县(市、区),全乡(镇)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产业扶贫项目。这类扶贫项目在达效后,实施主体可以根据各地、各村实际发展情况进行分红,不仅可以解决非贫困村贫困群众脱贫难度大的难题,还可以解决个别贫困村贫困群众分红金额少、很难脱贫的尴尬处境。

3.4 探索实施“异地经济”发展模式

“异地经济”发展模式是指抛开地域限制,在全市范围内挖掘可利用资源,进而在全区域内进行利用和发展。彻底打破行政区域限制,全面考虑“飞入地”和“飞出地”的资源优势,把个别县(市、区)的资金和项目落户行政区划外的地区,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在互利共赢中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使扶贫开发收到成效。例如,可以将梨树县的资金和项目投入到伊通满族自治县发展种鸽养殖等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的扶贫产业项目,将产业项目的利润和分红资本注入梨树县。这种“异地经济”发展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个别地区资源短缺、能源有限、无法发展产业扶贫项目的窘境。

3.5 细化包保帮扶措施

四平市当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制定了“六个一”包保措施,组织实施“百千万”工程。当前已经实现了驻村帮扶、包保帮扶全覆盖。但是,在整体包保帮扶中,尤其是扶贫开发成效第三方考核中,群眾对包保帮扶满意度低。所以,在包保帮扶上仍应该细化举措,研究制定暖心帮扶措施,在情感帮扶上多下功夫,以实际行动感化贫困群众。帮扶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还应该是精神上的鼓励,只有将包保帮扶做到心里、做到细节上,让贫困群众将包保帮扶干部当做家人、朋友,群众满意度才能真正有所提高,贫困群众才能真正有获得感、幸福感。

3.6 加强宣传,树立典型

扶贫宣传是脱贫攻坚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当前很多贫困群众认为“贫困光荣”,贫困可以享受到各种政策,可以有政府扶持,可以有分红受益款。同时一些非贫困群众认为贫困是一种“待遇”,对于贫困群众的“待遇”愤愤不平。这种情况的出现就是因为贫困群众和非贫困群众对于脱贫攻坚战的认识存在误区,所以要加大宣传力度,不仅通过广播电视这类传统媒体,还应该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同时,创新宣传模式,利用漫画、挂历、年画等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进农村、进农户、进民心,帮助贫困群众“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激发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再有,可以选一批站得住、叫得响的脱贫典型,召开类似“脱贫光荣”表彰大会,表彰脱贫户,发放脱贫奖励,形成脱贫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3.7 创新扶贫保险模式,解决返贫难题

分析贫困群众脱贫返贫原因,因病返贫、因灾返贫是主要原因。尤其是因病,虽然现在大病报销比例可以达到80%~90%,但是这是在报销目录内,报销目录外是无法通过报销的,而在当前的医院费用里有很大一部分是目录外的医疗费用,换言之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看病就医有很大一部分是无法报销的。四平市已经出台了《四平市2017年精准扶贫保险工作意见》,意见中市、县两级财政每年专门安排资金,为贫困群众缴纳人身意外险、家财险、重大疾病险、大病补充险、农业险等商业保险,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参加保险。所以,可以在当前扶贫保险的基础上,研究将目录外医疗费用纳入保险范围内。只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有医疗支出,目录外的医疗费用就有保险公司承担一大部分,如果彻底解决了这部分不报销的负担,那么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难题将会迎刃而解。

3.8 发挥行业优势,动员社会力量,构建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扶贫不是一个部门、一位领导的事,而是全社会的共同战役。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制度和社会扶贫激励机制,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社会共同助力脱贫攻坚的良好机制,营造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建立社会扶贫专项基金,建立企业和相关垂直管理部门、民政、统战、工商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共同倡导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爱心扶贫专项资金,可以用于临时解决部分贫困群众的燃眉之急。

总之,当前四平振兴发展正处在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脱贫攻坚也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所以,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只有不断挖掘脱贫规律,俯下身子,才能真正解决脱贫攻坚难题,打赢区域脱贫攻坚战。

[参考文献]

[1] 四平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市脱贫攻坚综述之夯实基础篇[EB/OL].四平市人民政府网,2018-9-26.

[2] 四平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N].四平日报,2017-10-18.

[3] 杨超,王军强.“扶贫扶志、志智双扶”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作用[J].农村·农业·农民,2018(3):52-54.

[4] 孙莹.精准施策聚合力 多措并举促脱贫——四平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N].四平日报,2017-10-18.

猜你喜欢

四平市
Change and constancy: Reflections on the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in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Western Literary Classics
2017年春季四平市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四平市公示语翻译现状调查与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四平市体育产业发展研究
四平市经济型酒店发展现状
四平市老年人乒乓球运动开展现状分析
四平市高校健美操现状与对策研究
四平市全力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四平市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策研究
四平市群众性羽毛球运动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