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仔猪黄白痢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2019-02-12杨富华

兽医导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黄痢白痢圈舍

杨富华

(隆阳区瓦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保山 675001)

仔猪黄白痢是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的全称。是由大肠杆菌引起哺乳期仔猪常见的肠道传染性疾病。无论是规模养殖场,还是母猪散养户,仔猪黄白痢都时有发生,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严重影响仔猪育成率和仔猪生产的经济效益,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兽医工作者,经常遇到此病的发生。为有效地防止该病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了对仔猪黄白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1 仔猪黄白痢的诊断

1.1 流行病学

1.1.1 仔猪黄痢。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主要发生于出生后数小时至7日龄的仔猪。以1~3日龄内最为常见,7日龄以上很少发生,本病尤其以头生母猪发病率较高。据调查,自然发病率平均为40~50%,高的达100%,死亡率高达70~80%。

1.1.2 仔猪白痢。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一般发生于10~30日龄的仔猪,尤其以10~20日龄的仔猪发病率较高,而死亡率相对较低,但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一般发病率为30~80%,死亡率为5~15%。

1.2 发病原因

仔猪黄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是发生于仔猪哺乳期不同日龄的一种传染病,发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2.1 母猪带菌。大肠杆菌为猪肠道的正常菌群,且多数为益生菌,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致病菌,这些致病菌随同粪便一起被排除体外,污染母猪的乳头和体表、圈舍、饲料等,仔猪通过吮吸母猪乳头、舔啃圈舍地面、饲料、母猪皮肤等,而食入病原体,引起感染。

1.2.2 温度变化。仔猪机体调节能力弱,容易受外界气温变化的影响,尤其是气候骤变时,发病率显著上升。

1.2.3 仔猪本身的生理特点。初生仔猪胃腺发育不完善,分泌胃酸的能力差,对细菌的抑制和杀灭能力弱,致使食入的致病菌在胃肠道大量繁殖,造成消化道机能紊乱,从而引发仔猪黄白痢发生。

1.2.4 母猪营养不均衡及饲喂方式的改变。母猪饲料营养不平衡、自身疾病及饲喂方式的改变,造成母猪泌乳量和母乳蛋白质发生变化导致仔猪发生黄白痢。

1.2.5 缺乏微量元素。仔猪缺乏微量元素,尤其是铁元素的缺乏,造成缺铁性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1.2.6 母猪胎次。通过调查,发现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与母猪胎次也有关,母猪胎次越少,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反之则低。

1.2.7 教槽时间。实践调查表明,教槽时间越晚,仔猪白痢发生的频率越高,教槽时间越早,仔猪白痢发生的频率越低。

1.3 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

1.3.1 仔猪黄痢。仔猪黄痢的临床特征为拉腥臭黄色浆状稀粪,肛门松驰,排便次数多,呈喷射状,捕捉时肛门常流出黄色稀粪。发病仔猪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迅速脱水,很快消瘦,全身无力至衰竭而死亡。剖解胃肠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空肠、回肠次之,结肠较轻微。

1.3.2 仔猪白痢。仔猪白痢的临床特征为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现乳白色、灰白色、淡黄色或黄绿色,浆糊样,有特殊腥臭味,有时粪便较稀,带有气泡。排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8~20次,严重时排便失禁或脱肛;有时伴有呕吐现象。发病仔猪日渐消瘦,背腰拱起,精神沉郁,食欲不振,被毛粗乱无光泽,怕冷,离群单独伏卧于垫草中。一般病程2~7d,多达2~3周以上。剖解多为外表苍白消瘦,脱水严重,肠壁菲薄失去弹性,口黏膜充血,肠内容物呈水性或泡沫状。

2 防治措施

2.1 防治措施

2.1.1 搞好清洁卫生消毒工作。在母猪分娩前15d、7d分别用2%的烧碱溶液对分娩室进行全面清洁彻底消毒,在母猪临产前1d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乳头、腹下、外阴部及全身,达到清洁和彻底杀灭病菌的目的,母猪产后随时保持圈舍干燥、清洁,确保圈舍内不积脏水、粪便,对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2.1.2 搞好防寒保暖工作。待母猪及分娩舍的消毒液风干后,将母猪分娩舍通风的地方用塑料布或草席遮挡,调试好照明灯及仔猪保温灯,并将仔猪保温箱的温度调整至32℃左右,确保仔猪从母体内出生后温差变化不大,并且随着仔猪日龄的变化调整保温箱的温度,仔猪适宜温度:1~3日龄30~32℃,4~7日龄28~30℃,8~14日龄25~28℃,15~30日龄22~25℃,1~3月龄22℃,稳定的温度对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2.1.3 加强母猪饲养管理,确保母乳质量和饲喂方式稳定。中医理论有云:“乳下婴儿有疾,必调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说明幼畜发病与其母畜有很大关系,因而笔者向农户建议,妊娠母猪后期(怀孕85d至临产)和哺乳母猪的全价配合饲料蛋白质不低于14%,一方面可促使胎儿发育健全,确保仔猪初生体重达到标准体重以上,另一方面可促使母猪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保证仔猪的菅养需要,更为重要的是在母猪产前3~4d和产后1~6d给母猪喂服“仔姆康”类中草药,每次50g,每天2次,既对母猪产道有消炎保健作用又能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2.1.4 加强仔猪护理。母猪分娩时要专人接产,确保仔猪在产后3h内吃到初乳,母猪每次喂奶时护理人员需把体重轻的体质差的仔猪固定到靠前的乳头,定位3∽5天,仔猪熟悉自己的位置,这样仔猪断奶时个体体重差异小,后期长势均匀。

2.1.5 及时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仔猪初生后1~3d在后腿内侧注射1~1.5ml/头牲血素,给仔猪补充添加微量元素,促进生长。另外在圈舍一角放置红土,给仔猪和母猪自由拱食,这样也可让仔猪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预防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2.1.6 免疫接种。对于本镇的母猪养殖户,笔者用“仔猪大肠埃希氏菌腹泻基因工程K88,K99双价灭活疫苗”在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进行预防注射,仔猪通过吮食母猪初乳,被动获得K88,K99抗体,以在短期内抵抗大肠埃希氏菌的感染,通过多年的使用调查,无论是初生母猪还是经产母猪对仔猪黄白痢的预防效果较好。

2.1.7 适时教槽及补料过渡。仔猪出生7d用专用的仔猪教槽料诱导其拱食、舔食饲料,教槽1周左右学会吃料,在教槽料剩余1/3左右即可逐步添加选定的乳猪料采用3:1、3:2、3:3的方法过渡,这样仔猪的胃肠功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适应,在吃料和换料环节都不会发生不适而发生仔猪白痢。

2.2 药物治疗

对于预防失败而发生仔猪黄白痢时,要本着“早发现、早治疗。治疗性给药与预防性投药相结合,母猪用药与仔猪用药相结合,中药、西药相结合;给药方式以口服为主配合肌肉和穴位注射”的原则,同时给他们认识到“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1 治疗仔猪黄白痢常用的药物。常用既可口服又能注射的西药有“硫酸庆大霉素、磺胺嘧啶钠、氟派酸、盐酸环丙沙星”等;常用饲喂母猪的中草药有“仔姆康、母子平安、藿香正气散”等;常用仔猪透皮剂有“杀痢王、止痢精”等;常用仔猪撒剂有“白头翁散、一撒停”等。

2.2.2 治疗仔猪黄白痢处方。治疗仔猪黄白痢的处方非常多,不胜列举。感染较为严重的可用以下2个处方。处方一(适用夏季、秋季):①母猪投喂藿香正气散,每次100g,每天2次,连用1周;②仔猪用杀痢王或止痢精涂擦于仔猪脊背,每天2次,连用1周;③仔猪口服或注射氟派酸或盐酸环丙沙星,根据仔猪体重确定注射剂量。处方二(适用冬季、春季):①母猪投喂仔姆康或母子平安,每次100g,每天2次,连用1周;②仔猪用白头翁散或一撒停撒于仔猪全身,每次50g,每天3次,连用1周;③仔猪口服或注射磺胺嘧啶钠或庆大霉素,根据仔猪体重确定注射剂量。

病情轻微则母猪和仔猪只需选择一种投药方法,连续投药1~3d即可治愈。

猜你喜欢

黄痢白痢圈舍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仔猪黄痢及其防治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管好种公猪可提高受胎率
探究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效果
仔猪黄痢的防治探讨
圈舍养羊日常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黄痢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冬季发酵床与加温舍养猪环境观察
仔猪黄白痢发病原因与综合防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