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门诊护理干预用于预防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观察

2019-02-12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河南省儿童医院郑州儿童医院450000韩静薛莹莹张锦波刘敏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年4期
关键词:热性合格率体温

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河南省儿童医院 郑州儿童医院(450000)韩静 薛莹莹 张锦波 刘敏霞

热性惊厥是一种小儿常发的急症,主要是由于多种非神经系统机感染引发高烧进而出现惊厥的现象,6月~3岁为首发阶段,通常出现在热性疾病早期,易复发,但在5岁之后便不易发作[1]。本文对66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门诊干预护理,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的66例小儿热性惊厥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7∶16,年龄为6个月~5岁,平均年龄(3.2±1.3)岁;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4,年龄为8个月~6岁,平均年龄(4±2.0)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呼吸道护理、吸氧等常规基础护理;对观察组进行针对性护理,即通过从家长处获取的信息,实时观察患儿的病情状态,一旦患儿出现热性惊厥的前兆,将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案,具体操作如下。

1.2.1 健康宣讲 门诊护士在患儿候诊的过程中,将科室事先设计的调查问卷发放到家长手中,问卷中可包含以下内容:患儿年龄、病情时间、体温最高度数;使用药物情况以及既往史、发热后果认识等信息。如果家长对退烧药的使用或者对发热后果缺乏正确的认知,就可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

1.2.2 病情观测 患儿在门诊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对其病情进行实时观测。观测内容包括:意识、面色、体温、脉搏、呼吸等情况。但是应注意以下事项:冬天儿童由于穿着衣物过厚,肢体抽动现象不易被发现;热性惊厥通常在发热之后才出现,患儿对病情没有准确描述,常在惊厥发生后才发现体温升高,所以应重点关注体温的变化;对于不足1岁的患儿不宜应用退烧药,主要采用物理降温,在降温时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手脚温度和出汗情况等;如果患儿在输液之后体温仍在38.5℃之上,则应留院观察;对高热患儿进行特检时,护士应陪同。

1.2.3 预见处理 对于热性惊厥患儿,门诊护士应做好预见处理,即及时进行降温处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药物降温或物理降温,注意饮水,如情况紧急可口服地西泮片0.3mg/kg或者注射苯巴比妥针剂10mg/kg;紧急处理方法:如热性惊厥发作时予以地西泮针剂注射0.3~0.5mg/kg[2];避免导致患儿窒息,防止给患儿造成外伤,在进行人中、合谷穴按压时应保证患儿安静,防止对其产生刺激。

1.3 观察指标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和家长教育进行对比,以典型性热性惊厥的诊断标准作为判定热性惊厥的依据;以健康教育的合格标准作为评判家长健康教育合格率的依据,将“较佳”定为合格标准,即占患儿陪伴总数≥85%。

1.4 统计学分析 在此次试验中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都将录入到SPSS18.0软系统件中,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其中()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在P<0.05时,则具有明显差异性,统计学具有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的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的概率为21.21%,观察组的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的概率为3.03%,经比较两组的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健康教育的合格率为90.91%,对照组家长教育的合格率为75.76%,经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小儿热性惊厥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急症,很多学者都认为幼儿的患病原因与感染、高热、年龄、遗传等有密切关系。尤其是年龄因素,感染和高热则是热性惊厥的必要条件。当前还没有更为先进的预防、治疗手段,但是通过综合性预防和积极治疗也可有效避免热性惊厥的发生。高温是小儿热性惊厥的前兆之一,因此医护人员应重视对患儿体温的监测和控制。除给予退烧药物治疗外,还应进行护理干预,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有效避免发生小儿热性惊厥情况。传统的护理工作更侧重于对患儿发生热性惊厥的处理和愈后的随访,而对于患儿在门诊治疗期间的热性惊厥却没有重点控制。对此,本文研究了门诊干预护理对预防小儿热性惊厥起到的效果,结果显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控制小儿热性惊厥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家长健康教育的合格率,对控制小儿热性惊厥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对小儿热性惊厥患儿实施门诊护理干预方式,可有效预防其发生,充分体现其价值意义,符合符合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理念,值得进一步推广采纳。

猜你喜欢

热性合格率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关于小儿热性惊厥,家长需要指导的9件事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关于儿童热性惊厥的20个疑问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测一测 你是“热性体质”还是“寒性体质”
提高重症医学科床头抬高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