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手段研究

2019-02-11刘子佳

山西农经 2019年24期
关键词:财务舞弊公司治理

刘子佳

摘 要:当前上市公司造假已屡见不鲜,而在舞弊公司中尤以农林生物资产为主的公司引人瞩目,其数量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公司,造假金额巨大且造假手段变化多端。这是因为生物资产具有不易盘点和价值评估受主观影响大的特点。通过分析万福生科造假案例,总结了其造假原因和手段,探讨了媒体介入对财务舞弊的影响,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财务舞弊;生物资产;公司治理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4-0134-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4;F302.6        文献标志码:A

1  案例分析

1.1  虚增利润

企业仅5项产品半年造假就虚增了近2亿元收入。其中,最明显的是麦芽糊精,其他产品为真实销售,而麦芽糊精是完全凭空捏造,因为万福生科2012年销售过麦芽糊精。具体造假手段有两种。首先,虚增客户。万福生科通过虚构购销客户,增加了业务量。怀化小丫丫食品曝光后消失,与其他公司的销售收入存在不同程度的虚增。其次,捏造合同,伪造收入。

1.2  虚增资产

由于万福生科虚构了大量收入,而银行存款和库存现金账目却没有增长,因此选择以“采购原材料”和“在建工程”的名义将虚构的收入循环到体外。选择“在建工程”的原因是外界对“在建工程”的进度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因此进度主要由公司内部决定,而“在建工程”进度不好确定就意味着公司投入的资产也不好确定,公司就可以将本不存在的资产合理地放在账上。采购原材料时,正常企业通常会选择先提货再付款。大量的预收账款说明企业在整个市场上处于弱势地位,而且减少了企业持有现金的时间,弊端显而易见,不应该大量存在。在造假时,预收账款的真实性难以考证,如果一个公司与虚构的客户有订单往来,只要伪造签章,就可以伪造出自己的资金,变成预付账款,而事实上该企业本来就没有这笔资金[1]。

2  万福生科造假动机

2.1  巨额利益驱动

万福生科不满足创业板上市条件,不得不选择粉饰报表达到成功上市的目的。上市后一股独大的现状为龚永福夫妇带来巨额利益。

2.2  企业与平安证券的关系造假

平安证券没有严格执行前期调查,未核查万福生科招股说明和其他相关材料就为万福生科保荐。平安证券这样做并非他们不具备调查能力,而是平安证券内部的管理人员与万福生科有着某些不正当的利益往来,这就促使平安证券通过一切手段助推万福生科上市[2]。

3  万福生科造假危害

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和公告往往是最直接的数据来源,而造假的结果则是误导相关信息使用者。首先,相关信息使用者通过报表的数据计算各项自己认为可以评价企业各项能力的指标,显然错误的数字计算出的指标也不会正确。其次,部分股东的套现势必会导致另一部分投资者接盘,显然万福生科的股价并没有真实反映公司价值,而且是高估了公司价值。投资者通过假报表分析得到的结论也不能指导他们进行投资决策,而且一旦接盘,在二级市场上很难再出手。随着股价一路走低,这部分投资者将会蒙受巨额的损失[3]。

4  公司内部治理对财务造假的影响

4.1  股权结构

公司内部治理体系以股权结构为其所有权基础,股权结构决定公司的控制权情况,并影响其内部治理结构的形成和具体操作时的效率。当股权高度集中,即最终作出决策的权力集中在大股东手上时,各项决策具有很强的利己性,发生财务造假的可能性较大[4]。

万福生科自2011年上市后,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各占29.99%,合计占股达到59.98%,且公司无其他持股5%以上的法人股东,社会公众股东也无法参与公司治理。在这种一家股权独大的股权结构下,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第一大股东均为同一人,制定各项决策时,往往出现“一言堂”的状况。董事长和总经理由同一人担任时,就会削弱董事会应有的监督功能,进而影响公司整体的内部监控,导致信息披露质量不高。

4.2  内部监督人员

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主要是通过积极监督,协助公司作出合理的经营决策。然而,当独立董事未能充分发挥自身独立性时,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质量可能难以保证,财务造假的可能性也会加大。万福生科2011—2012年仅有的3名董事中就有2名是董事会提名而任职的,而董事会实际由第一大股东所掌控,单杨和程云辉这两名独董都是愿意与大股东合作的专业人士。3名独董中只有邹丽娟拥有相应的财务专业学历和丰富的财务知识,而单杨和程云辉均为食品工程领域的专家,没有相应的财务知识背景。

萬福生科公司内部结构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层4部分,在一股独大的治理氛围下,内部控制的作用微乎其微。其内审人员只有3人,这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明显配备不足。此外,公司的管理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较低,人员的素质水平难以支撑公司的长远发展,为其财务造假留下了隐患。

4.3  媒体监督对财务造假的影响

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曝光前,媒体对万福生科及其产品大肆宣传和广泛报道,引起了湖南省监证会的高度关注,以至于在2012年8月对其进行例行检查,才有了财务总监谭学军交出多余账套的事件,引起稽查人员的注意。在万福生科被立案调查后,媒体进行实时追踪,紧密报道“新浪财经”甚至专门上线了“万福生科造假案”的专题报道,收集专业评论人士对该案件的讨论分析。案件处罚公布后,3天内国内媒体就有几百条报道和几千次转载,引起人们对该事件处罚力度、赔偿基金等方面的讨论。

在此過程中,媒体体现了如下作用。首先,媒体的广泛关注引起了证监会的注意。其次,给行政管理部门施加压力,加快了案件的调查进度。与以往其他案例相比,万福生科财务造假案例立案调查时间大大减少,媒体的大肆报道和网民的热烈评论给监管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密切的关注迫使相关审计人员和万福生科的管理层积极配合调查,因此提高了调查效率。再次,舆论的压力促使政府完善立法。尽管万福生科财务造假事件性质极其恶劣,但仍未触及终止上市的条件,多位投资人和财经评论员在公共论坛上建议国家修订和完善证券法规。

5  启示

媒体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影响独立董事高管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高投资效率,缓和融资,降低代理成本,但也会带来其他影响。首先,媒体报道通过资本市场给管理者带来了市场压力,这使管理者加大了应计盈余管理,降低了企业的信息质量。其次,负面报道为典型的媒体压力,给企业管理者带来了短期业绩压力,这使管理者更加短视,削减了创新投资,损害了企业的长期价值[5-6]。

媒体与企业合谋造成的媒体报道偏差给企业信息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直接影响资产定价,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企业在准备上市的时候,发行公司和承销商有动机通过媒体推介IPO公司,企业可以直接投入媒体公关费用增加媒体对该企业的正面广告宣传,如果不投入这笔支出或许会导致市场中很少有了解该股票的投资者,发行后价格波动会很大。企业还会在拟上市期间通过媒体公关等手段减少负面新闻,加快上市的速度,但这也会增加IPO“业绩变脸”的可能性。

首先,农业行业的资产尤其是主要资产具有价值变动大的特点,且价值不好计量,实存数不好验证同样是容易造假的原因。意外事件也可能会使农林企业蒙受巨大损失,如口蹄疫、蝗灾等。部分农产品由于其保质期较短、季节性较强,也会在同时段与同类产品激烈竞争。这从侧面说明其收入与损失的不确定性。为保证利润稳定增长,农林企业就会倾向于财务造假。其次,农林类企业的上下游,即供应商和采购商大部分是个体农民或小规模的农商合作社,这些商贩的分布非常分散,且更倾向于现金交易,这使审计或稽查部门难以核对其交易的真实性。自然灾害也会成为农林类公司财务造假的最佳借口。由于农林业资产多数难以盘存,审计人员通常都以被审查企业上报的数据为准,如果资产发生较大变化,审计人员提出疑问,企业通常会以自然灾害为理由,且审计人员无法盘点真实情况,给出质疑证据,最终只能接受企业给出的数据。再次,准则规定只有消耗性生物资产可以转回计提的减值准备,但准则只是说明了两种类型生物资产的特点和会计计量方式,对于如何划分这些生物资产,并未给出明文规定。

因此,农林类企业可以故意将理应划为生产性生物资产的资产划分到消耗性生物资产中,从而方便调节利润。

参考文献:

[1]张舒.浅析农业类公司财务造假手段及成因——以万福生科、绿大地为例[J].财会学习,2017(2):218-219.

[2]于化瀛.农业上市公司财务造假动因分析及对策——以万福生科为例[J].财会月刊,2014(8):73-76.

[3]陈彬,刘会军.什么样的公司有财务造假嫌疑?——来自香橼公司和浑水公司的启示[J].证券市场导报,2012(7):66-71.

[4]朱登盈.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5]李百兴,王博,卿小权.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媒体监督与财务绩效研究——基于A股重污染行业的经验数据[J].会计研究,2018(7):64-71.

[6]孙继辉,职琳斓.媒体监督下管理层权力对财务重述的影响研究——基于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J].会计之友,2017(17):95-98.

(编辑:郭  颖)

猜你喜欢

财务舞弊公司治理
上市公司建造合同业务核算问题及对策建议
金亚科技财务舞弊分析
上市公司的财务舞弊分析及启示
室内装潢宜俭朴宜居宜习宜养生
公司治理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我国家族信托的法律研究
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关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