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山区农村社会治理路径探究

2019-02-11胥英明杨颜荣

山西农经 2019年24期
关键词:保定市社会治理农村

胥英明 杨颜荣

摘 要: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已然成为中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最大短板,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实现农村农业全面振兴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分析了保定市太行山地区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贫困农村社会治理路径加以梳理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保定市;太行山地区;农村;社会治理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4-0131-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D422.6        文献标志码:A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农村农业的全面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实现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要前提。

1  保定市太行山地区农村概况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山农村地区面积大,贫困县、乡较多,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一些贫困县、乡逐渐“摘帽”,同时在乡村治理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一些农村地区仍存在影响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问题[1]。

(1)自然条件较差。保定市太行山区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地势险峻,农作物种植条件较差,众多山川河谷和“红色基因”孕育了一批旅游度假景点。然而特殊的地形地貌造成农业发展方式单一,且成本较高的出行方式不仅导致村民出行困难,还影响了景点经济功能的发挥。

(2)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农业生产条件差、工业基础薄弱、交通不发达、科技和管理等人才短缺、工农业生产发展所需资金不足等因素,导致太行山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困难重重。

(3)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太行山农村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条件和水平等方面的限制使该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偏低,造成当地农民的知识水平不高,观念相对落后,对新的生产、营销技术和手段运用不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农村社会的发展[2]。

2  保定市太行山地区农村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

社会治理的核心在于理顺各种关系,解决各种问题,最终实现“治”。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人和制度。

2.1  农村社会治理水平较低

农村社会治理水平不高是造成农村社会治理效果较差的直接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缺乏有知识、有文化、有见识、有胆识,且热心为村民服务的带头人。其次,有知识、有文化、积极有效地行使民主权利的村民较少。

当前,我国农村实行的是村民自治,村民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框架内通过村民自治委员会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其基本内容和核心在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首先,村民委员会的成员,特别是村委会主任要有热心服务村民的思想意识,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其次,全体村民能较好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3]。

2.2  农村社会治理制度落实不够

中国的社会治理不同于以往的社会控制,是一种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多元的、多向的、柔性的稳定社会秩序过程和手段。

(1)乡政与村治形成权利张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农村社会治理。农村社会治理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权与村民自治权两部分,其中行政管理权主要指上级政府赋予的乡政权力,具有强制性;而村民自治主要是一种基层群众的自治权力,具有自由意志。乡政权力与自治权力形成权利张力,由此产生了种种矛盾,削弱村民个人意愿,影响农村社会治理[4]。

(2)农村村民自治权力受阻,自治趋于形式化。村民自治实践中,政策法规与实践操作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民主政治发展的完善程度,农村村民选举主要以乡、镇政府为主导,缺少群众监督制度,严重打击了群众参与选举的积极性,影响农村社会治理效果。

(3)基层农村权利诉较多,利益分化。在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社会传统秩序逐渐消解,消费主义、个人主义不断涌现,农村居民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较大转变,社会分化日渐加剧。当前,农村地区普遍出现职业多元化、利益分化等特征,无不对农村社会治理提出了挑战。

3  保定市太行山地区农村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

3.1  吸引并留住人才

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社会治理,而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人。以河南兰考县仪封乡代庄村和河北省涞水县娄村镇太平庄村为例,二者成功的发展经验都说明乡村带头人的重要性。因此,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并吸引乡村的优秀人才回乡参与乡村治理,适当吸引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支持乡村治理,成效显著者在升学、提拔任用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应该大力推广涞源县“在家门口挣钱”的经验,通过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把村民留在家乡就业,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农村劳动力积极参与乡村治理,而且可以有效减少“留守”者,从而缓解目前农村的养老和青少年家庭教育问题。

3.2  完善农村社会基层组织,保障村民自治权力

农村社会治理对完善基层正式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各种非正式组织的建设,例如农村各种专业生产合作组织、文化娱乐服务组织等,既可以给予村民合适的发展平台,提高农民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各种组织将村民聚集起来,推动农村社会治理。

3.3  充分挖掘乡村文化,促进乡村社会治理

传统的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和村规民约等对乡村社会秩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保定市太行山区农村社会治理宜立足于本地社会现实,充分挖掘传统乡村秩序、道德伦理、风俗习惯的作用,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建设,保证乡村社会治理卓有成效。

3.4  贯彻落实村民自治组织法,提高村民自治法治水平

农村社会治理的健康推进必须依靠法制。首先,让广大村民充分了解村民自治组织法的精神实质,学会依法行使个人的民主权力。其次,对村委会成员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保证他们依法行使职责。再次,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对村委会成员开展经常、科学、有效的监督,确保乡村社会治理健康推进。

参考文献:

[1]郭爱请.河北省农村居民点集约用地模式探讨[C]//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新型城镇化与河北科学发展——河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选编.北京:河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3:175-183.

[2]杨华晶.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的治理[C]//《上海法学研究》集刊(2019年第10卷 总第10卷)——上海市法学会社会治理研究会文集.上海:上海市法学会,2019:96-100.

[3]范玉陶,李晶,乔玉.河北省太行山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4):472.

[4]韩晨霞,赵旭阳,孙中伟,等.太行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前南峪模式及其形成机理[J].贵州农业科学,2014,42(8):276-279.

(编辑:郭  颖)

猜你喜欢

保定市社会治理农村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深处秀美花田
If I were a mayor
Advantages of reading
Reading and Life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政府主导型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发展理路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