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路径思考

2019-02-11窦强

山西农经 2019年24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建议问题

窦强

摘 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于干部,而农村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政策基层一线的执行者,是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素质高低将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实效。以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秀山县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当前農村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重要性,分析其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对于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干部队伍;问题;建议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24-0052-02         中国图书分类号:D262.3        文献标志码:A

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我国“三农”事业指明了道路、明确了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强调乡村发展的“五个振兴”,其中,要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农村干部队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人”来看,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1]。缺乏村级干部人才,国家出台的政策难以落地实施,再好的产业模式也难以带动经济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和核心要义就是人才振兴,实现人才振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1.1  现状分析

秀山县现辖27个乡镇、202个行政村,总人口数量66.7万人,农业人口数量41.51万人,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占全县人口的52%。村级党支部一般设支部书记1人、支委会委员3~5人,专职干部一般设5名,即书记、主任、综合治理专干、副主任兼综合服务专干、综合服务专干。据统计,专职干部个人经历、年龄结构及学历方面差距不大,以经商外出务工的人数居多,且均以中老年人为主,50岁以上人员较多,学历大多集中在高中及以下,高等学历占比低,村“五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升。

1.2  重要性分析

一是村级干部人才建设关系党和国家的形象。二是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力量是村级干部,不但是政府的代言人,而且也是农民的代言人,又是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的乡村治理体系的行动派,如果党和政府不加以利用,必将会造成社会不安稳[2]。三是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关系党的执政根基。基层的直接服务者就是村级干部,群众是否满意,关系到人心向背,因此,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才能顺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2  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2.1  村级干部能力理念滞后

在秀山县1 136名村“五职”干部中,本科学历的有31人,占2.7%;大专学历的有115人,占10.1%;中专或高中的有520人,占45.8%;初中及以下的有470人,占41.4%。由于文化层次较低,接受新生事物的意识和能力较差,随着信息工作逐渐电子化,学历偏低的村干部在政策、法律、经济等方面的知识比较欠缺,在理解新形势下工作要求、提高新形势下为民办事服务能力方面存在一定困难。村“两委”干部作为村级基层干部,多数是当地农民,年龄和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政治素质也有待提高,贯彻落实党委政府政策时存在消极应对处理的现象。

2.2  村级干部储备人数不足

秀山县村级干部队伍存在结构不合理的情况,尤其是农村中青年党员相对较少,党员队伍的后备力量甚是薄弱,据12371党建信息平台获悉,2018年村(居)符合条件的入党积极分子只有206人,平均每村(居)不足1人,入党积极分子储备量不足,直接导致党员发展的数量、质量受限。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一些经济实力相对薄弱或距离县城偏远的村庄中,有一定文化水平和经济头脑的青壮劳动力通过外出就读、外出务工经商、参军等多种途径离开,导致农村优秀青年人才不断流失。

2.3  村级干部待遇保障不高

在乡村基层治理过程中,村干部既要处理琐碎的村级事务,也要贯彻落实上级乡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村干部接触的是一线基层群众,村中的大小事务,处处需要村干部心系百姓、公平解决问题。在建设新时代农村时,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保护等成为村干部必须完成的新目标。“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村干部的工作量远远超过了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但在待遇福利方面,村、居委会和社区在一定程度上工作量差距不大,甚至部分人口较多、社情复杂的村居委会、社区工作量还略大,但实际发放的村书记、主任补贴为2 000元/月,居委会书记、主任补贴为2 300元/月,与社区书记、主任补贴2 750元/月差距较大。特别是现在,农村干部原则上要求全职上班,乡镇(街道)纪(工)委会不定期对“两委”干部开展常态化督查,而农村干部主要以生活补助为主要来源,靠微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责与利处于失衡状态,必然使得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也使优秀青年不愿意扎根农村发展。因此,在推动行政体制改革时,村干部的工资、福利待遇应与机构改革相吻合,做到权责一致、责利相当。

2.4  村级干部缺少专业性培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信息科技高速发展,接受知识和培训的方式需要更新化、多样化、多元化。但在基层一线农村,对村级干部培训仍采取“填鸭式”课堂教学,专家在讲台上讲,学员在下面被动听,课堂缺乏有效的创新模式,使学员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而且在一般培训课程的安排上,专业性与针对性方面稍有欠缺,过度集中于宣传宣讲政治理论,对于村干部而言,听的是“云里雾里”,缺少对于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方面的培训,重形式、轻实践。

3.1  加强村级干部学习培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3]。现有农村干部队伍政策理论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偏低,广泛开展培训再教育,是提素质、强队伍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举措[4]。县区级党校是培训农村干部队伍素质的主阵地,要建立村干部常学常训机制,用好“新时代党员群众讲习所”,每年坚持轮训基层干部一遍,保障村党组织书记、主任每年累计参训不少于7天,其他干部每年不少于3天。另外,随着“互联网+”的运用和推广,网络视频、远程教育以及APP学习软件逐渐深入到村干部的日常培训中,为繁忙的工作节省时间、物力,提高培训效率和质量。在课程安排上,应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村干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品质,改进工作作风,坚守道德底线,切实做到明大德、守公德。

3.2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

明确基层党委政府在后备干部培养方面的职责,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村党组织书记是直接责任人[5]。

一是村、居委会、社区要积极树立人才观念。自觉做好后备干部培养工作,结合村情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开展走访慰问活动,一旦发现有潜力的“好苗子”,及时纳入“两委”班子结对帮扶培养,让后备年轻干部多参与村中事务,在服务群众的工作中,积极积累实践经验和群众基础。

二是培养本土年轻人乡土观念。深刻贯彻落实《2018—2020年农村党员发展3年规划》,确保党员贫困村每2年、非贫困村每3年至少发展1名年轻党员,并从中挑选一批优秀青年服务家乡发展,开展集中培养,分配到各村担任党的农村干部,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三是建立后备干部队伍人才库。注重从农村创业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能人、复员退伍军人、退休党员干部、本土大中专毕业生等人员中严格选派一批村党组织书记,确保每村常年至少有1名持续“滚动回引”本土人才,不断壮大村级后备干部队伍[6-7]。

3.3  提高村级干部待遇地位

县委组织部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本土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要求,扩大和增加从优秀村干部中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的范围和比例,提供一些乡镇事业单位岗位面向优秀村干部定向招聘,开辟村干部成长通道,其在村(社区)挂职时间可计入村(社区)干部任职年限,并且把村(社区)挂职人员的报酬待遇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还可采取让其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方式给予适当补贴。

同时,鼓励发展新型村级集体经济,以村集体为主导,吸引村民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产业取得收益后,村干部可按照章程规定的比例分红。按照自愿缴纳、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村专职工作人员在职期间参加社会保险缴费补贴制度,保障村级干部老有所养。

参考文献:

[1]劉合光.乡村振兴的战略关键点及其路径[J].中国国情国力,2017(12):35-37.

[2]肖唐镖.近十年我国乡村治理的观察与反思[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6):1-11.

[3]习近平.《求是》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6-05-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01/c_128951529.htm.

[4]刘宇.新时期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培养的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4.

[5]肖国俊.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研究——以惠州市A区为例[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8.

[6]周文清.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求实,2008(z2):239-240.

[7]段爱勤.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必须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J].经济研究导刊,2009(25):38-39.

(编辑:季  鑫)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建议问题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三代人的建议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