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国两制”背景下香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三个重点

2019-02-11苗国厚吴奕宏

青年与社会 2019年36期
关键词:一国两制爱国主义教育青年

苗国厚 吴奕宏

摘 要:“一国两制”背景下,香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提出重點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大对香港青年的国情教育,二是增强香港青年对国家的政治认同,三是增强香港青年对国家的文化认同。

关键词:一国两制;香港;青年;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香港先后出现了“反德育和国民教育”“香港城邦论”“驱蝗”和“香港民族,命运自决”的负面声音,尤其是2019年的香港暴力事件令人无法容忍。《人民日报》称:香港正面临回归以来最严峻的局面。这其中,青年成为主要参与力量。这充分表明香港青年爱国意识淡薄,对香港青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而对于香港青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重点把握三个方面。

一、加大对香港青年的国情教育

国情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情况,是各国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根本依据。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对于香港青年要加强对其的国情教育,尤其是让广大香港青年知晓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增强对祖国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中国脱贫减贫成就举世瞩目:联合国《2015年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显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85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每年超过1300万人;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以上,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改革开放40年,实现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和减贫,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干部群众对此一致点赞。

回望新中国发展的伟大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一个一穷二白的落后国家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前列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历史终结论”甚嚣尘上,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面对累积增多的国内社会矛盾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却“风景这边独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十九大报告清晰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在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们对全面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部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信心,相信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广大人民群众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空中楼阁,我们已经在正确的轨道奔跑了,梦想就在前方,我们的未来就会像‘复兴号高铁一样坚定前行、锐不可当,民族复兴一定会实现。”

二、增强香港青年对国家的政治认同

不同的国情,从根本上决定了各国发展道路的差异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要增强香港青年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最关键就是要让香港青年明白中国国情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国情具有质的规定性,要求坚持社会主义这个根本不动摇,坚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国情具有质的规定性,是指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离开了社会主义,就根本谈不上正路。第二,国情具有量的程度性,要求所走道路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改革开放41年,这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路径实现了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和国家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第三,国情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而是要在新时代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情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经济上和组织上相继作出了一系列正确的重大决策。这一切标志着我党真正开始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升华。建国以后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也告诉了我们,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社会主义各项建设事业才能够取得成功。

三、增强香港青年对国家的文化认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一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要增强香港青年对国家的文化认同。

第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有着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深深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想文化,记载了中华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道德规范,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值得包括香港在内的全中华儿女传承和发扬。

第二,对革命文化的认同。革命文化是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建立新民主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形成的,以救亡图存、奋发图强、民族复兴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革命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元素的基因,又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重要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体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对社会主义信念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和为实现人民利益而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奋斗牺牲精神。

香港在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内地与海外联系的桥头堡,一个重要的国际通道;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前沿阵地;是革命志士反抗国内反动统治的后方基地和活动据点。为此,要充分挖掘这些宝贵的革命文化资源,以加强对香港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以科学理论引路指向,以正确舆论凝心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灵魂,以优秀作品鼓舞斗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广为弘扬,时代楷模、英雄模范不断涌现,文化艺术日益繁荣,网信事业快速发展,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

要加强香港青年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一国两制”下的香港,除了做好“對青年加强先进文化教育”这个“加法”外,还要“尽快铲除殖民文化的遗毒”这个“减法”,积极汲取中华优秀文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养分,培养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文化认同。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认识,消除香港同胞在思想深处对祖国内地的一些隔阂和误解,从文化层面上达到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认同,促使两地内心的真正融合。

参考文献

[1] 黄一兵.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J].教学与研究,2018(12):5-13

[2] 程惠哲.文化自信的底色与本色[J].人民论坛,2018(36):130-132.

[3] 姚曙光.香港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作用[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6):64-67

[4] 刘芳彬.论香港的文化认同[J].中国校外教育,2010(18):10-11+14.

基金项目:文章系2018年度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重点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境外网络意识形态传播与治理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8SKDJ006;文章系2019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研究”的研究成果;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科研示范团队“人生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苗国厚(1984.11- ),博士,硕士生导师,重庆交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交通文化;吴奕宏(1997.11- ),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重庆交通大学。

猜你喜欢

一国两制爱国主义教育青年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习主席:确保“一国两制”在港实践不走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