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产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研究

2019-02-11孙亮苏优优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物造型动画片题材

孙亮,苏优优

(安徽师范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早在1958年,中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木头姑娘》问世,就此拉开了国内此类题材动画片制作的序幕。此后,一大批优秀作品不断涌现,荣获了众多国内外奖项,如:《雕龙记》荣获罗马尼亚第二届加勒斯特国际木偶电影节银质奖、《一副僮锦》获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草原英雄小姐妹》荣获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委员会三等奖等。诸如此类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不仅展现了浓郁的民族风情,而且描绘了优美的自然风光,给观众带来了别样的视听享受和精神满足。此类动画所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集中呈现了少数民族特有的风情,且在造型设计、技术形式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中不同技术的人物造型呈现

动画片在中国也被称为“美术片”。《电影艺术词典》中对动画片的定义是:美术片,国际统一称Animation,电影的四大片种之一,是动画片、剪纸片、折纸片和木偶片的统一称呼,是一种高度假定性的艺术,更接近广义的Animation。①文章归纳整理了目前已有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中常用的技术形式,概括来讲,主要分为四类:木偶动画、剪纸动画、二维动画以及发展迅猛的三维电脑动画。

(一)木偶动画片中的人物造型特征

我国的木偶戏具有很久远的历史,在制作方面也有较为丰富的经验,渊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历史更是为木偶戏的发展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其中少数民族题材的木偶动画片也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雕龙记》《牧童与公主》《孔雀公主》《长发妹》《骏马飞腾》《阿凡提的故事》《龙牙星》《歌声飞出五指山》《两张布告》等。木偶片中的人物造型设计具有很强的空间立体感,每个木偶的表情和动作通过操纵都非常细腻丰富,充满真实感和幽默感,观众好评如潮。根据侗族民间传说改编而成的木偶动画《长发妹》,老套的故事,老套的结局却并不影响观众对其的喜爱,探究其原因有两点:一方面,善良的长发妹在木偶这种艺术形式的塑造下惟妙惟肖,细腻的面部表情、灵活的肢体语言生动地展现了长发妹的善良与勇敢;另一方面,在展现故事情节的同时,描绘了侗族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把自古流传的神话故事与原生态的风景结合在一起,令人心驰神往。

(二)剪纸动画片中的人物造型特征

《金色的大雁》《火童》等少数民族题材动画采用剪纸动画的艺术表现方式,造型处理与拍摄技法多样,呈现出独特的特点与风格。剪纸动画的人物造型以侧面影像为主,虽然各个造型风格不同,但均为片状,所以剪纸动画中少有转体等大幅动作,具有舞台化视觉效果。为了吸引观众,剪纸片结合各民族不同的戏曲、音乐、服饰、配饰、绘画等来表现动画效果,颇具成效。如根据哈尼族民间传说改编的剪纸动画《火童》,其中明扎与天女妹妹各个人物形象的造型塑造色块明显、形象饱满,加之独特的敦煌壁画与独具哈尼族特色的背景造型设计,使得影片充满丰富的艺术气息,引人入胜。

(三)二维动画片中的人物造型特征

早期的动画片主要以手绘为主要创作手段,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动画制作中日益广泛的运用,描线、上色、绘景等工序均可由电子计算机完成。1958年制作完成的《木头姑娘》就是一部传统动画片,作为我国第一部少数民族题材的动画片,在当时条件极其简陋的情况下可谓是一部佳作,民族服装的特色在精致的描线下显得无比细腻,虽然勾线简单,却展现了我国传统工笔画中的线条美,人物脸型、眼睛、鼻子的美感显露无遗。1983年制作的《蝴蝶泉》在制作技术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展现白族民风的同时,更是将水墨画中的写意风格发挥到极致,处于这种画面中人,更是极具东方之美,五官清晰不失韵味。

(四)三维电脑动画片中的人物造型特征

我国的三维电脑动画近年来发展迅猛,2012年制作完成的《巴特拉尔传说》融合了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的特色,也是国内首次采用数字技术和定格动画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扩宽了动画的创造领域,属于领军的新型动画作品。由于采用全新的技术,在这部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造型刻画得都格外细腻,拥有逼真的质感,虽然人物造型都是以夸张的手法加以表现的,但依然给人一种真实感,每个人物的头饰、服装犹如现实世界中的物体一般。

二、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中的人物形象建构

(一)人物性格塑造

性格是一个人物的内在灵魂,观众认识一个人物性格的有效窗口不外乎角色的外貌特征、语言以及行为,这三点在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中的角色设定上运用得十分突出。

首先,人物的外貌特征是观众判断角色性格的第一印象,通过角色的面部特征、细微表情、眼神传递以及服饰特点等方面的观察,往往会让观众对角色性格进行一定的猜测。这种对观众视觉上的、即时性的展示,是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有利于观众尽快地融入到影片当中。比如《善良的夏吾冬》中,夏吾冬身着普通的维吾尔族服饰,圆圆的大眼睛和柔和的面部线条透露着他的智慧和坚强的意志,而公主华丽的服饰、狭长狠毒的双眼无一不带给观众一个坏人的心理暗示。这样明确对比的外貌特征加深了观众对角色性格的理解,有利于剧情的推进。

其次,一部动画片中的人物的性格特征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人物的对白上,观众可以通过人物的说话方式,比如腔调、停顿、声音高低就能基本判断出角色的情感、态度、思想,甚至可以感受到角色的价值观以及社会地位等。此外,标志性的台词往往能让人牢牢记住角色的性格特征,片中的内涵思想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散发出来。每当系列木偶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中机智幽默的阿凡提说出:“哦,巴依老爷,我阿凡提……”这句话的时候,观众就可以预测到巴依老爷又要倒霉了。阿凡提讲话时的语气、语调从侧面反映出了他的智慧与幽默,而巴依老爷和国王的说话语气粗鲁而强势,反映了他们恃强凌弱、蛮不讲理的性格。

最后,人物行为动作是性格特征的重要体现。在影片中,人物的行为动机往往和他(她)被设定的人格特性是一致的,这些行为自然地和他(她)的性格联系在一起,或多或少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角色与众不同的性格魅力。如根据哈尼族民间传说改编的剪纸动画《火童》,主角形象明扎在解救被猛虎追赶的天神的女儿小羊时,并没有杀死猛虎,而是用弓箭把它定在了石头上。这种细小的、毫不起眼的动作安排,恰恰有力地揭示了明扎勇敢、善良的性格特点。

(二)社会背景构建

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产生,创作者的思想、艺术审美与当时所处的社会大环境互为犄角之势,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下面将从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两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

1.历史背景

历史背景是研究分析影视作品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它决定了在该形势及环境下,创作者对影片整体的造型设计、背景设计、美术设计等多方面的理解与风格结构。“在具体的选材过程中,凡符合当时的文艺政策的就作为‘真’和‘精’采纳,否则就当做‘伪’和‘芜’加以摈弃”。②自动画艺术在中国出现、发展、创新以来,古老中国的魅力在动画中不断展现,少数民族动画现实类题材的选择与各个时期的社会发展不无关系。196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了“写实风格”的动画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真实再现了龙梅和玉荣两位蒙族小姑娘与暴风雪搏斗20多个小时,抢救公社羊群的感人事迹。在影片中,强化了人物造型,弱化了动物造型,时代色彩鲜明,角色造型柔和饱满却对比刻画出了龙梅和玉荣顽强的毅力和为了集体财产不怕牺牲的性格特点。

此外,1979年到1989年中国动画发展高潮的十年间,中国动画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方针,创作出了许多优秀影片。《歌声飞出五指山》是方润南执导的一部歌颂党的黎族动画,影片没有直接夸赞党,而是通过刻画一个深受压迫,时刻盼望解放军的黎族阿妹的形象来歌颂党的恩情。奥雅婆地主阶级的颓败与代表着农民阶级的阿妹的崛起,正是影片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的真实写照。

2.文化背景

我国56个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起源、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其在对民族文化、民族形象、民族精神的表现方式上各有差异。各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是创作者对影片中人物形象建构的重要因素,比如傣族的孔雀、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喇嘛、哈尼族的火把节等,都是塑造角色形象的因素之一。上海电影集团和上海美术制片厂共同出品的动画电影《勇士》,讲述的是一个蒙古少年在复仇的过程中,渐渐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而最终成为为草原第一摔跤手的故事,影片以富有民族特色的摔跤为线索,在营造戏剧冲突的同时刻画了一个敢爱敢恨、富有张力的角色,古老的摔跤文化积淀使得巴特尔这个人物形象鲜活,个性突出,把蒙古勇士勇猛、沉着的特点表现得张弛有度。

三、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中人物形象的固化与突破

自1989来以来,国产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较之以前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不仅是创作技法发展所带来的可喜成果,更是动画艺术在创新方面的突破。比如在人物形象方面的深刻变化,这与之前的人物形象设定有了很多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受众年龄层定位拓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娱乐活动也日益多样,看动画片已经不仅仅只是孩子们的特权,它在人们的娱乐世界已经占据了一大部分。由于受众年龄层的扩大,中国动画人在创作时对于角色年龄的定位也不再局限为少年儿童层面,主体角色定位在青少年以上年龄层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多。如动画短片《云南女人》,以云南女人为主题,通过天地、劳作、打猎、佛国四个章节,结合曼荼罗的忿怒、慈悲、死亡、智慧、佛五轮之理,表现了云南女人置处山高水远、相对闭塞的环境之中,自觉地作为开拓生活的主力军,所展现出了自主、独立、坚韧不拔的性格,传达了她们富有野性的同时对自然相敬相畏的态度。

以往的少数民族动画片虽然也有以成年人视角展开的,如《阿凡提的故事》,但总的来说,还是多以少年儿童的角度来叙述故事为主,这主要是针对目标受众,即同为少年儿童的群体起到思想教育的作用。如《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蒙古族少女龙梅与玉荣,她们为了在暴风雪的恶劣环境中保护生产队的羊群,不幸严重冻伤,最终落下终身残疾。片中所宣扬的不畏艰难、赤忱勇敢的精神值得学习;又如《海力布》同样是从蒙古族少年海力布的角度来看待世界。这一情况在新时期的作品中有所变化,如《巴拉根仓》以及前文所提到的《云南女人》。总之,受众群体的变化是引起动画人物定位变化的直接动因,越来越多以成年人视角展开的故事丰富和发展了少数民族题材动画,使之形成了更为广泛的传播力。

(二)人物性格特点立体化

人物性格设定的单调性在以往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中十分常见,它们往往只为剧情服务,正面人物一直都是刚正不阿,反面人物一律阴险狡诈,长此以往自然显得人物形象干瘪,缺乏真实性。现今的作品更加注重对人格性格的立体塑造,使之成为一个更为丰满真实的人,所以我们在蒙古族题材的动画片《勇士》中看到的主体角色巴特尔并不完美,他有自己狭隘的一面,为寻私仇也感到迷茫,面对爱情也感到羞涩,面对挫折也有灰心,正是这些有所缺憾的性格使得巴特尔这一人物形象更加饱满,更具有人情味。同样具有这一特征的还有2009年上映的《马兰花》,剧中男女主人翁马郎和小兰正直、善良,但也具有年轻人在面对爱情时应有的羞涩与好奇,而大兰和老猫懒惰、自私,但最终迷途知返,由“恶”转“善”,这些人物性格的塑造更加贴近真实的人,更容易获得观众的认可。

(三)背景设定呈现多样性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在《勇士》的学术研讨会上曾经指出:“实施中国动画影片现代化改造是迫在眉睫的任务,我们必须从神话、传说、图腾三座大山的压迫之下走出来,要把这三座大山搬掉。”③的确,以往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多以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以及图腾为素材,这一现象在如今依然存在,但已有很大改善,越来越多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现实生活的动画作品进入观众视野。如2011年上映的《藏獒多吉》,片中讲述了10岁的汉藏混血儿田劲与藏獒“多吉雍直”的冒险故事,整个影片没有神话传说框架的束缚,而是将故事背景放在现实世界,更多地拉近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与此同时,动画片的现实化与神话、传说、图腾并不一定矛盾,迪士尼出品的《阿拉丁神灯》《埃及王子》都带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它们也都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应和口碑,问题的关键在于以什么样的观察视角、叙事方式和视听设计去重新讲述这些神话、传说和图腾,怎么样将这些因素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2005年西藏题材的动画片《小卓玛》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该剧围绕对藏羚羊的猎捕与保护,诠释了一个生动曲折、起伏跌宕的神话故事,既融合时下热议的环保主题,又突出了故事的真实性。神话类型的动画片不会消亡,但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将不仅仅限制在这一类型上,动画人物背景的设定越来越多样化,既有基于神话传说的作品,也有立足于真实历史背景的作品,也有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

(四)艺术表现手法多元化

沃尔纳·海森伯格曾指出,技术变革不只是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而且会改变思维模式和评价模式④。科技的进步对于我国动画事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尤其是近几年3D技术的广泛运用,更是给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的制作带来新的机遇,这也使得动画的人物造型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以往的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常常融入木偶戏或皮影戏的艺术特征,但由于当时技术上的限制,往往只能用其一,这种限制在现今的技术条件下已经成为过去式,新的数字技术可以使动画片融合更多的艺术形式,博采众长,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

四、结语

人物形象构建是动画作品创作上的关键因素、核心要素,而人物形象的建构又包含了人物造型、人物性格、人物社会背景设定等多个方面,且使用不同的技术形式所制作出的同一作品往往具有不同的魅力。动画的创作是形式和内容的结合体,一方面,我们要善于运用新技术,敢于创新融合多种艺术与技术形式,给观众多样的视觉享受;另一方面,我们要建构以受众需求为导向,赋予时代精神、具备民族风情的动画角色,才可能创作出时代的精品。■

注释:

①许南明.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②王一川.中国电影的后情感时代——《英雄》启示录[J].当代电影,2003(2).

③高山.开拓民族动画新征程——国产动画电影《勇士》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电影,2007(6).

④(加)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99.

猜你喜欢

人物造型动画片题材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动画片是怎样播放的
推荐一部动画片
看,动画片开演啦!
——介绍一部你喜欢的动画片
山西面塑人物造型动态概括法
苗家织女(123cm×122cm)
推荐一部动画片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Toy store stops selling drug—dealer do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