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柴科夫斯基《十一月—在马车上》的艺术特色与演奏风格探究

2019-02-10曲怡

北方音乐 2019年24期
关键词:演奏风格艺术特色

【摘要】在柴可夫斯基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得到了许多人民的喜爱。本文选取了《十一月—在马车上》为研究案例,分析了该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以及演奏風格,以便于更深入地理解整首作品。

【关键词】柴科夫斯基;《十一月—在马车上》;艺术特色;演奏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在十九世纪末期,俄罗斯的奴隶制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整个国家开始进入了无产阶级革命时期,使得文学艺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正是这些外界因素的影响,音乐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发展方向。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一生创作了许多的经典作品,被后人广为传颂。因此,本文从艺术特色与演奏风格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作者及创作背景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十九世纪末出现的非常著名的一个作曲家,在他的多个曲子中都体现了他对俄罗斯民族的热爱。在许多的代表作之中,《四季》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整个系列中的每部作品都描绘了当时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现实状况,既有描述劳动生活的,也有表现民俗活动的。而《十一月—在马车上》是整个系列中比较突出的一首钢琴小品,整首曲子给人们描绘一个画面,就是俄罗斯人民在寒冷的冬季驱赶马车,哼唱着俄罗斯民谣穿行在雪地之中。在《十一月——在马车上》中,柴可夫斯基以其独特的音乐造诣,让我们感受到了俄罗斯民族那种自由自在的感情,非常洒脱,整首曲子带给人们一种浪漫的感受,因而使曲子具有非常独特的音乐魅力。

在《十一月——在马车上》曲子中,充分地体现出了俄罗斯人民的真实生活状态,朴实的民风被浸透在整首曲子之中,表现出柴可夫斯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虽然整首曲子充满了欢快的氛围,但是其中还蕴含着一丝淡淡的忧伤,其独特的音乐布局也充分表明了柴可夫斯基的个人风格,使作品能够流传更加久远[1]。

二、《十一月—在马车上》的艺术特色

《十一月—在马车上》是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中的第十一首,采用了复三部曲式的结构进行创作。其中第一部为单三部曲式,三声中部为重复的乐段,再现部则为比较简单的再现,而扩展起到了尾声的主要作用。整首乐曲从一开始就需要双手来弹奏八度旋律,需要弹奏出一个比较豪放的、明快的节奏,营造一个氛围。让人们在听到这段乐曲时能够想象到在广袤的俄罗斯雪地之中,有马拉着雪橇带快乐的人们在雪地中飞驰,并且赶车人哼出了愉快的曲子。从音乐形象来分析,这首曲子在整个系列中是最为突出的,具有非常强烈的音乐效果,整首曲子的中间部分是带有一定俄罗斯舞曲风格的马蹄声响。在弹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左手的节奏音型,同时仍然需要把握好后移的重拍[2]。

(一)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1-27)

这一段主要是由27小节、6个不等长的乐句所构成的非方整性、收拢式的乐段,并且每个乐句之间都属于并列的结构。到了第三和第四乐句时,在V功能音区出现了变化,第四乐句有一个小节的扩充内容。而第五和第六乐句是在分解和弦的情况之下,使用了和弦方式进行重复演奏第一和第二乐句,并在乐段终止之前对乐句进行了两个小节的扩充。这一部分的主题是概括行主题类的歌唱性主题,带有一定的质朴和舒展特征。在其中还融入了许多的小调,大调和小调相互交替,混合弹奏,使整个曲子的内涵更加丰富,也增强了其艺术的感染力。除此之外,线状旋律能够带给听众以宽广和起伏的印象,并且比较深刻,展示给听众一个严冬季节,人们赶着马车,哼唱着歌谣,在雪地中快乐地穿行的画面[3]。

(二)三声中部(28-42)

这一部分主要是由两个乐句组成,主调是在G大调上展开的,而且也融合了e小调。音乐中蕴含的情绪发生了转变,变得更加活泼和热情。因此,跳音需要弹奏得比较轻巧,并且富有弹性,给听众一种比较俏皮的感觉。

(三)再现部(43-75)

这一部分将整首曲子的旋律带入到低音部分,在结尾处有六小节的十六分音符,声音越来越弱,最后以连绵起伏的形式结束整首曲子,给听众一种比较沉静的画面。旋律需要以八度的形式出现,从而更加强调了整首曲子的主题,同时需要把握好弹奏的速度,雪橇越来越远,同时音乐也到了尾声。

三、《十一月—在马车上》的演奏风格分析

在柴科夫斯基的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钢琴作品,都是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的,在抒情的同时又带有着华丽,到现在一直都是音乐会上非常受欢迎的曲目。《四季》中的第11首《十一月——在马车上》是具有非常明显的特色的,时而婉转细腻,时而热情奔放,整首曲子都散发出俄罗斯的民族风情。这首曲子的主调是E大调,在其中还融入了许多小调,大调和小调相互交替,混合弹奏,使整个曲子的内涵更加丰富,也增强了其艺术感染力。整首乐曲从一开始,就需要双手来弹奏八度旋律,需要弹奏出一个比较豪放、明快的节奏。在弹奏A段的时候,需要手指在琴键上用“歌唱性”的滑动来弹奏出更加优美的印制,使曲子的主旋律更加优美和抒情,气息也更加宽广。在弹奏B段的时候,演奏者需要注意声部必须清晰,旋律流动,将琶音作为伴奏,并且力度不能够过强。在再现A段时,需要将八度弹得稍微厚重一点,而力量需要下沉,并且左手的三连音需要弹得积极而流动。在曲子的中部,音乐中蕴含的情绪发生了转变,变得更加活泼和热情。因此,跳音需要弹奏得比较轻巧,并且富有弹性,给听众一种比较俏皮的感觉。再现部需要左手弹得稍微中一些,而右手的十六音符作为伴奏,让声音更加清晰,颗粒感更强,这样弹奏出来的音色才能够轻巧、干净。在整首曲子的后面,声音是越来越弱的,就好像马车消失在无尽的雪地之中。总而言之,在弹奏《十一月——在马车上》时,需要左手和右手的配合,而在练习时则需要将左手和右手分开练习,熟练之后再进行配合练习[4]。

在《十一月——在马车上》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每一个乐句都是带有不同情感的,层次非常分明,不论是旋律的高低,而设计这种层次主要是为了避免相同的和声出现反复,给听众以累赘的感觉。因此,每个层次的设计都是有道理的,也是相互呼应的,充分体现了柴可夫斯基独特的创作造诣。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十一月——在马车上》具有非常明显的特色,时而婉转细腻,时而热情奔放,整首曲子中都散发出俄罗斯的民族风情。对于柴科夫斯基来说,他是具有独特的音乐造诣的,他所创作的每一部作品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旋律,要想弹奏好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必须要具备非常优秀的演奏技巧和功底,在触键时需要对音乐的变化进行处理,还需要提前了解他在不同时期所创造的音乐背景,以便于更好地弹奏。

参考文献

[1]孙汉中.柴科夫斯基《十一月—在马车上》作品分析[J].黄河之声,2019(13):121.

[2]任红军,王亚权.柴科夫斯基《四季》钢琴演奏研究[J].黄河之声,2018(4):94-100.

[3]郭淑君.浅析钢琴小品《十一月—在马车上》的和声运用[J].音乐创作,2017(5):146-148.

[4]牛冰洋.浅析柴科夫斯基《四季·十一月》[J].北方音乐,2017(4):101-102.

作者简介:曲怡(1977—),女,辽宁省大连市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音乐学。

猜你喜欢

演奏风格艺术特色
浅谈小号的演奏风格
浅析莫扎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的演奏风格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试析《二泉映月》的特点及其演奏风格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浅析冯子存竹笛作品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