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在外伤急诊急救中的应用

2019-02-10何玮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缝隙急诊科发病率

何玮

(镇江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镇江212002)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每家每户都会买车作为日常代步工具,因此马路上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也越来越多,随着突发性创伤事件发病率提高,受到创伤进入急诊科救治的患者也逐年上涨,而且患者的死亡率较高。受创伤引发的外伤患者会累及各个脏腑系统,治疗手段复杂,也需要实施有效护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预后,保证护理安全性的同时促进医患关系[1]。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2月~2018年8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外伤急诊患者120例中,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60例,实验组患者有男45例,女15例,患者年龄在18~62岁之间,对照组患者有男46例,女14例,年龄在17~62岁之间,患者大部分为交通事故造成的创伤。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患者在入院前,要采取常规急救处理,入院后在急救的同时做好与不同科室的交接工作。

1.2.2 实验组实验组患者采取危机管理配合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危机管理主要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预防意识,建立创伤危机检测机构,制定管理制度从而选择合理的会反感。在危机管理的配合下制定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措施[2]。第一,要建立急救小组,小组成员要定期组织进行专业知识,护理技能,危机意识的培训,同时进行考核并且纳入护理人员的业绩考核中。护理人员对危机意识的评分高于90分表示合格。救护车要配合呼吸机、气管插管、吸引及等设备,患者入院前抢救室和手术时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外伤危急重症患者要开放绿色通道[3]。第二,院前急救护理。救护车接到患者后,要评估患者的病情,并且将收集到的信息告知急诊科,将采取的急救措施,患者的病情信息分析后进行评估,联系手术室实施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两组患者的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急救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表示。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病率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值检验,以%表示。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较大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以P<0.05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急救各项指标分析

两组患者护理后,急救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

2.2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病率分析

实验组患者抢救成功有57例,抢救成功率为95%,并发症发病率为8.33%,对照组患者抢救成功有50例,抢救成功率为83.33%,并发症发病率为20%,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病率均具有较大的差异,表示统计学有意义(P<0.05)。

3 讨论

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模式是急诊科常用的急救护理手段,可有效提高急诊科的抢救成功率,而危机管理是预防措施,主要应对突发事件,在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中应用危机管理,能够提高护理效果。危机管理是要预见性分析护理中的风险事件,根据存在的风险因素要评估可能存在的不良护理事件,积极的做出应对措施[3-4]。危机管理实际上就是超前管理,防患于未然也是危机管理的基本原则,危机管理通过早期预防将护理风险影响降低到最小,保证患者护理效果和护理安全性。

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较高,并发症发病率较低,明显优于单纯采取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的患者。

综上所述,为外伤急诊患者实施无缝隙一体化创伤急救护理联合危机管理,不仅能够缩短患者急诊科抢救时间,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5],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病率,保证治疗和护理的安全性,满足患者对护理的需求,促进预后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猜你喜欢

缝隙急诊科发病率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雨的缝隙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空中翱翔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宫内节育器与宫颈糜烂发病率的临床研究
大连港职工甲状腺结节发病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