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空间的关系性与历史性
——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解读

2019-02-09张一兵

山东社会科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译稿空间生产

张一兵

(南京大学 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哲学系,江苏 南京 210023)

我认为,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是晚期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发端,因为他将马克思关于社会存在和人的本质的关系“本体论”运用到空间问题的沉思上来。所以,在传统空间研究看到物理空间或先天观念构架的地方,列斐伏尔通过透视物性的“第二自然”,看到了社会关系的历史性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这是一个巨大的认知飞跃。当然,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并非一种一般社会历史观,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空间问题上的深化,并且,这一新的认识将成为列斐伏尔批判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基础。

一、社会空间的关系本质

在《空间的生产》一书的第三版序言(1985)中,晚年列斐伏尔算是总结性地给出了他自己关于空间概念的定论。应该指出,在时隔11年后的这篇序言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思考点,比如“第二自然”、“去中心化”等概念。在这里,列斐伏尔确定了自己的空间概念的独特质性。他说,空间曾经成为哲学反思的对象,但它始终没有脱离传统经验常识与科学中那个“空域”(milieu vide)和“无关内容的容器”(Conlenantindifférentaucontenu)的构序线索。但是,列斐伏尔认为,他眼中的空间不是实体意义上的空无,也不是一个放置东西的容器。他对空间概念的重构,缘起于一个非实体的“相对性”(relativité)(1)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viii.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这是很难理解的构境层面。显然,这个relativité不仅不会是牛顿力学中的实体框架,也不是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物理学意义上的东西,更不是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中最基始的观念构架,而是一个发生于社会生活中的由人们的活动在客观现实中建构起来的关系性存在。它虽非直观,但却客观存在。这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所指认的非直观的社会存在是同质的。在后面的论述中我们将看到,空间中的人们活动的现实在抽象结晶为一些可直观的物性的存在(“第二自然”)的同时,却遮蔽了社会空间本身。

这里先让我想到的相近构序线索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意识本质的定位,即意识是“我对我环境的关系”。这一构境意向是从黑格尔那里缘起的,在后者那里,纯物性的存在是没有关系性的,而关系(反思)是一切主体性的前提。马克思发现,意识的本质恰恰是一种主体面对现实的关系性存在。(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199-200页。中译文将此处的Daseinsweisen译作“生存方式”,我改译为“定在方式”。这个定在方式很有意思,马克思在全书中三次使用此词。文中的Zusammenhange一词均改译为“关联”。文中最后一段中的Begriffsbestimmungen 被译为“逻辑规定”,我改译作“概念规定”。 参见Marx/Engels: Die deutsche Ideologie MEW Bd. 3, Text,Berlin: Dietz Verlag.1969.S.167.在列斐伏尔这里,空间不是一个放置物品的物性地方,哪怕是爱因斯坦已经改良过的与时间捆在一起、带着速度变量的相对性的空域。列斐伏尔基于relativité的空间,首先是一个存在论构序中主体性的社会关系性存在,这里存在着哲学空间概念的构序从一种客体向度向主体向度的深刻转换,但这种从主体关系性来看待空间的构境意向中,列斐伏尔却又坚持了社会空间存在的客观性。依我的解读,列斐伏尔的关系性社会空间概念,正是马克思社会存在的深刻重构。这是列斐伏尔空间概念与过往所有空间概念的根本异质性。列斐伏尔在其自传《轻视的时代》中说道:“有人选择其他梳理现代复杂世界的方式,比如,文学、无意识或者语言。我选择空间,我的方法前后一贯,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概念之中,我要努力揭示其全部的内涵。”(3)Henri Lefebvre. Le temps des méprises. Paris: Stock, 1975. p.218.转引自爱德华·苏贾:《第三空间》,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60页。请一定注意列斐伏尔所说的方法上的“前后一贯”。

也由此,列斐伏尔指认说,他所重构的社会空间是“某种‘行走在大地上’(sur le terrain)的现实(réalisation)(4)黑格尔曾经说过:“神自身在地上的行进,这就是国家……国家不是艺术品,它立足于地上。” “国家是地上的精神”。“国家是神的意志,也就是当前的、开展成为世界的现实形态和组织的地上的精神。”(参看[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59、269、271页)——中译者注。,即在某种被生产出的社会空间(espace socialproduit)之中的现实,是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rapports sociaux de production et de reproduction)”(5)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i.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显而易见,不同于牛顿—爱因斯坦的物理学空间,也不同于柏格森的个人生命绵延的时间构境,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一是指活生生发生于大地上的生活现实,但是,这种现实不是对象物,而是人的活动“行走”和被生产出来的人的社会活动空间,或者倒过来说,没有人的活动就没有社会空间。其实,在这一点上,这个社会空间很像布尔迪厄的社会—文化场的概念,我自己在多年以前也提出过实践场的概念。(6)参见张一兵:《论社会实践场》,《江海学刊》1988年第5期。二是列斐伏尔进一步确认,这一空间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这是他对空间的relativité本质的精准构序。社会空间的本质不是人在其中活动的物理场所,它的建构是编织这些活动的关系构式,是不同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在这一点上,许多后继的列斐伏尔的阐释者都错了,在所谓的“空间转向”中,他们把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首先看作是物理空间和地理环境,这从一开始就背离了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构境意向。比如,戈特迪纳在介绍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的社会空间定义时,一上来就说:“空间是一个物理位置,一块地产,同时也是一种存在自由和精神表达。空间包括行为的地理场所和参与行为的社会两个方面。”(7)[美]马克·戈特迪纳:《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任晖 译,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29页。而作为列斐伏尔社会空间本质的社会关系却被界定成了空间的“次要特性”(8)[美]马克·戈特迪纳:《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任晖 译,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第131页。,这是大错特错的。

其次,列斐伏尔试图说明,这种关系性的空间是生产的。我们都知道,人们直接生活的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是马克思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性范畴,但是,通常生产都是在物质生活资料或者人的自然生产的构序层面被讨论,而列斐伏尔所指认的空间的生产,更多地是指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正是这种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构成了一定社会存在的本质。为此,列斐伏尔十分详尽地分析道:“空间作为一种互动性(interaction)的或者追溯性质的产物,它介入于生产活动本身之中:对生产工作、运输、原料与能源流的组织,产品的分配网络。就其生产性地位作用而言,并作为一个生产者,空间(或好或坏地被组织起来的)成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一个组织部分。因此,空间这个概念不能被孤立起来或处于静止状态。它变成辩证的东西:产物—生产者,经济与社会关系的支撑物。难道说它不是在发挥着再生产的作用,即在生产设施的再生产、扩大的再生产中发挥作用吗?难道说它不是那些‘在当场(sur le terrain)的实践中能实现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吗?’”

列斐伏尔的空间是一种由人的互动活动建构起来的,这还是那个relativité的进一步诠释。它的基础性活动恰恰是马克思所指认的铸就一个社会生活前提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对生产工作、运输、原料与能源流的组织,产品的分配网络”。甚至,它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中那个著名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空间就是一个客观的生产者,它生产和再生产着社会存在。你看,列斐伏尔的空间概念与传统认识中那个空域有多大的差别!

其三,这种主体性的空间生产也有自己的产品(produits),并且,“把空间构想为某种社会产品,这并非一件轻而易举之事。除非我们采取一种新颖的与意想不到的问题式(problématique )”。这就是说,在物理学的问题式或者康德的认识论问题式中,我们都无法理解空间会有一个生产和产品的问题,这必须转换到一种全新的问题式中来。在他看来,“空间作为一种产品,并非指某种特定的‘产品’——某事物与或某物体——而是一组关系(un ensemble de relations)”。但是,这种不是物性对象的作为社会关系的产品,而它实现和表征出来的时候,人们却不认得它了。这是因为,社会空间的产品的可视存在恰恰是第二自然存在。列斐伏尔说:“空间(与时间)所生产出的产品不能被看作是出于机器或人手的随随便便的某‘对象’或者‘物(choses)’,而是第二自然(natureseconde)的基本特征,是社会活动(I′action des société)作用于‘第一自然’,如感性的资料、物质与能量之上的结果。”(9)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ix.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批判性的思想构境。第一层构境是我们前面已经指明的列斐伏尔此处讨论的空间(时间)并非通常科学视域中的物理学意义上的空间,而是特指处于人类社会历史存在中的活动性社会空间,它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第二构境层是在这种空间中产生出的产品既不是自然对象,也不是由人的手工劳动和机器制造产生的人工对象物,他格外标识出来的是,作为主体性社会活动作用于第一自然——“感性的资料、物质与能量之上的结果”, 在社会空间中的客观存在却表现为非主体性的第二自然。在列斐伏尔晚年(1983)写下的《走向一种左翼文化政治学》的文章中,他说:“这两个术语我是从马克思那儿借用来的,他没有发展这两个概念这样说明了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关系。”关于第一自然和第二自然的关系,列斐伏尔作了下述的说明:“第一自然包括森林、大海、沙漠;第二自然则涵盖着城市与机器,而且还包括一个精心设计的身体,一个‘工作的’身体,它与都市环境以及都市装饰密不可分。第二自然犹如第一自然一样拥有同样的要素,但它是作为人类工作的产物发展起来的。”(10)Henri Lefebvre. Toward a Leftist Cultural Politics: Remarks Occasioned by the Centenary of Marx’s Death. Eds.in Cary Nelson, Lawrence Grossberge. Marxism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7.p.80.中译文参见鲁宝译稿。依索亚的表述,列斐伏尔这里的第二自然的空间,“是业已转换并在社会得到具体化的空间性,缘起于人类有目的的劳动的应用”(11)[美]爱德华·索亚:《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22页。。

准确地说,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描述,而是一个极为深刻的批判性的构境。当然,这同样是难以入境的。为此,我们可以将列斐伏尔此处的构序意向与马克思1845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第一条的构境作一个对比性分析。在那里,马克思批判了费尔巴哈式的旧唯物主义直观实体论,即新世界的入口不是非历史的抽象感性物性对象,也批判了黑格尔式对主体性的观念唯心主义夸大,将新世界观的基础重新确立为主体性的客观物质实践,即列斐伏尔此处所说到的“社会活动”。马克思对新世界起点的界说就到此为止了,可是列斐伏尔对空间产品的判定则更进一步,主体性的实践活动结果在特定的社会空间中却以第二自然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第二自然是黑格尔确定的重要理论构序点,他是指认人通过劳动将自然物质提升到观念对象化的主体性存在,可是却在市民社会中重新颠倒地表现为非主体性的自然性存在,黑格尔将这种主体存在中的特殊自然存在指认为区别于天然自然的“第二自然”。

所以,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概念就具有了双重构序:一是这种空间的本质是关系性的存在,二是这种关系性的存在却常常表现为非关系的“自然”物。

二、社会空间的历史性

其实,当列斐伏尔把社会空间的表征指认为第二自然的时候,他已经从广义的空间界定进入到对社会空间概念的狭义社会历史构序之中。然而,他并没有标识出这一个转换。在列斐伏尔看来,空间概念不属于传统马克思主义所指认的上层建筑的范围,而是“生产力、社会结构及财产关系的一个结果”。其实,马克思从来没有将空间概念归到上层建筑的范围,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中,马克思倒真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中谈及社会存在的空间和世界历史的空间。可是,当列斐伏尔用财产关系来表征空间的时候,这已经是特指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中的社会存在了。

显然,列斐伏尔更关注的是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空间。在他看来:“现在空间已经进入到了生产力和劳动分工的领域;它和财产(propriété)有了关联——这一点非常清楚——和交换、和组织机构、和文化、和知识都有了关联。空间可以被出售;它具有了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valeur d'échange et valeur d 'usage)。”(12)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i.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当空间具有交换价值的时候,这一定是进入到经济的社会形态中来了,典型的劳动分工之下的交换和财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

列斐伏尔果然开始讨论社会空间的历史了。他明确指出 ,空间“随着生产方式(mode de production)的改变而改变!显而易见的是,它将随着社会变化而改变——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这里有一种空间的历史(histoiredel’espace)”(13)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i.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请一定注意这个mode de production!其实,到这里我已经可以指认一个重要的构序逻辑的转换。在写作《空间的生产》一书时,先前支配列斐伏尔的人本学异化逻辑已经被彻底解构了,现在他的方法论中的主导性话语结构就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这是一个认识论(方法论)上的断裂。在上述的文本分析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列斐伏尔所使用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生产与再生产、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概念,也遭遇了狭义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劳动分工、交换和第二自然等概念。不难看出,列斐伏尔此时此处在讨论社会空间概念时,完全是在用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己自觉的构序话语。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是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学逻辑向晚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转换!

生产方式如何改变?这种改变又怎样改变空间的生产?或者说用列斐伏尔自己的话来说,“在(某一给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空间之间是否会有一种联系——直接的、即刻的、能迅速被掌握、因此是透明化的联系?没有。”虽然生产方式决定空间生产,但这并非是一种线性的决定关系。列斐伏尔告诉我们,社会空间的结构是复杂的,“发现(découverte,新的或未知的空间、大陆或宇宙的发现)—生产(每个社会的空间化组织化特征的生产)—创造(création,各种作品的创造:风景、具有纪念碑性意义和装饰风格的城市)。该过程是逐步性的、发生性的(具有‘起源’, genese),但遵循着这样一个逻辑:同时性(simultanéité)的一般形式(la forme générale );因为每种空间化机制都立足于各种智慧(intelligence )的并置(juxtaposition ),立足于那些来自于我们同时生产出的要素的物质性组合(assemblage )”(14)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ii.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

这是列斐伏尔社会空间的三个层面:一是物理空间意义上对新大陆或者未知领域的发现,这当然是社会空间存在的自然物质基础;二是社会空间本身的生产,这被表征为“每个社会的空间化组织化特征的生产”,这是我们上面已经知道的空间生产与再生产;三是空间生产的物性结果的创造,这里有人工风景、纪念碑和城市。当然,这三者中社会的空间化组织化特征的生产是本质性的,第一个层面是外部物质基础,人活在这个星球的物理空间之中;第二个层面表征了人的生存活动的一种“同时性的一般形式”,或者是马克思在广义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共时性断面中的关系结构,即“怎样生产”的方式。显然,列斐伏尔强调了马克思并没有突显的共时性关系空间构序。并且,列斐伏尔还专门指出,这种同时性的活动结构必须有两个立足点:一是立足于不同智力的并置,这其实是指对象化到活动结构中的智性能力和不同活动个体精神能动性的协动;二是立足于人们在一定的生产条件下已经创造出来的人工物的体系,这不是简单的外部物质对象,而是保证第一次社会空间建构得以复构生成的物性组合(模板)。我觉得,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概念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和社会生活论的深化。

当然,列斐伏尔意识到,他所指认的社会空间的发生是一个逐步的历史过程。比如,在13-14世纪的欧洲,首先发生的是“乡村(campagne)改变了,它经历了一个从封建制到佃农制度的过程;一条条柏树林荫道从小农场引向地主的大宅院,因为地主老爷生活在城市里,在那里他是一个银行家,或一个重要的商人。城市也改变了,建筑也随之而变:建筑的门面、排列方式以及城市的地平线都变了。这样一种新的空间生产——透视(perspectif)——是和当时的经济转型(transformation économique)紧密相连的:生产与交换的增长,新的阶级的兴起,城市的增加等等”(15)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ii.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

在列斐伏尔的眼中,我们从马克思那里熟悉的封建制生产方式的改变,是从社会空间的视角被微观化的,它具体发生于乡村道路的改变,城市的门面和地平线的改变,这些虽然都属空间存在的第三层面,即人们的“生产出的要素的物质性组合”,但它们却反映着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每天生产劳作和生活活动的重构发生方式,它极深刻地以第二自然的方式映射一定的经济转型,即从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的生产关系到资产阶级生产与交换中心(城市)发展和改变。重要的观点还有,正是这种发生在社会空间中经济关系的可透视场境的存在,决定了当时美术绘画中“托斯卡纳(Toscane)透视法(16)透视画法是以现实客观的观察方式,在两维的平面上利用线和面趋向会合的视错觉原理刻画三维物体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发明”,以及“锡耶纳学派(17)锡耶纳学派是13至15世纪之间意大利的一个画派,它致力于晚期歌特式宗教艺术创造活动。虽然其中的一些艺术家使用了透视法,但通常人们还是把透视法的发明与弗洛伦萨学派联系在一起。——中译者注。[écoledeSienne])透视法的产生”。列斐伏尔直接说,透视法“首先表现在实践和生产中”!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中社会存在决定意识的基本观点的体现。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我说过,社会存在在晚上是不存在的,那么在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中,这种不存在是指第二个空间的生产层面,当晚上人们都去睡觉的时候,作为第一层面的地理环境和第三层面的物质要素组合在场的道路和街道上的门面都是实在的,不在的是在道路上的人的行走和门面里的人的劳作经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的恰恰是社会空间的第二个层面,即社会生产和生活本身。正是这种道路上行走的方式、门面排列方式和劳作的方式本身的改变,支撑着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从而决定经济转型、生产关系的质变。这是一个社会空间的微观活动建构论与历史唯物主义宏观逻辑的整合。

列斐伏尔列举的第二个例子,是反映资本主义现代性空间概念的建筑学中的包豪斯运动(18)“包豪斯”(Bauhaus),是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Staatliches Bauhaus)的简称,后改称“设计学院”(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习惯上仍沿称“包豪斯”。在两德统一后位于魏玛的设计学院更名为魏玛包豪斯大学(Bauhaus-Universität Weimar)。她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豪斯也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现代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一词是格罗皮乌斯生造出来的,是德语Bauhaus的译音,由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一词倒置而成。在设计理论上,包豪斯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①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②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③设计必须遵循自然与客观的法则来进行。这些观点对于工业设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使现代设计逐步由理想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即用理性的、科学的思想来代替艺术上的自我表现和浪漫主义,走向真正提供方便、实用、经济、美观的设计体系,为现代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Bauhaus)。列斐伏尔认为,建筑学中的包豪斯运动是资本主义现代性空间实践的理论反映。他们以“‘发达的’资本主义空间的实践者(praticiens,建筑师与设计师)甚至是理论家的身份而脱颖而出。他们通过自己的作品和教学而帮助让这种空间构造创造出来(contribuérent sa construction),使它们现实地‘降生到大地上’(àsa réalization《sur le terrain》)”(19)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iii.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应该指出的是,这是列斐伏尔直接让社会空间建构中的一个特殊主体——建筑-设计师出场了。这可能也是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不同,马克思主要关注了了劳动者和人格化的不同社会关系的社会主体,他在《资本论》中曾提及了建筑师与蜜蜂的差异,但他并没有注意到社会空间建构中将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空间物性组合需求对外化为现实的构序主体。当然,列斐伏尔批评包豪斯“忽略了生产方式这个概念,正是它既生产出它的空间并与之伴随至终”。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作为建筑设计师,他们也只能去满足一定的社会空间在特定质性经济活动、政治文化活动实践的建设设计要求。比如他们所面对的现代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列斐伏尔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生产,“在现代性的光环之下,被所谓‘现代性’生产出来的空间带着独有的特征:同质化—碎片化—等级化(homogénéité-fragmentation-hiérarchisation)”(20)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ii.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这似乎是一个相互矛盾的关系。列斐伏尔认为,现代性资本主义社会空间的性质并非是由主体性的建筑设计师决定的,这是一个悖论。“现代性的空间区域的同质化,出于各种原因:要素与原料(以及相应地它们所包含的部分要求)的制造、管理、控制、监督和沟通的方法。然而现代性的空间虽然具有同质性,这同质性却并非出于设计规划。它是虚假的‘整体’(faux ensembles),却是事实上的统一体,——其中都是相互孤立绝缘的小单元。”(21)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ii.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

资本主义现代性空间的本质是标准化的、同质性的,这是工业化生产的基本要求,可是,与市民社会中个人主体的原子化相一致,人的活动和生活的空间却是相互隔离的。在工业流水线上,作为事实上统一体的劳动生产在物理空间是邻近的,可却是没有主体际关系的,他们每一个人都只与整个生产程序上的一个客观劳动片断的动作相关。在现代性城市中,作为事实统一体的人们的居室并不远,很可能每天乘坐同一部电梯,但人们之间并不相识。这是一个悖论(paradoxalement)!列斐伏尔说,在这种虚假的生活居住建筑中,“这种现代性的同质空间分裂破碎为小的地块。它制造出贫民区(ghettos)、隔离群(isolats),琳琅满目、密如蜘网的独栋住宅(groupes pavillonnaires),还有那些与周围环境以及市中心没有什么关系的虚假楼群(pseudo-ensembles)。职是之故,就有了这样一种严格刻板的等级制:住宅区、商业区、休闲区,还有边缘化空白区,等等”(22)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ii.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

现代性的资本主义社会空间是同质性的,因为这是由同一性的工具理性夷平的,可是在它的城市建筑和设计中,却人为地制造出破碎的不同区域,以生成资产阶级所需要的特定等级。过去封建等级依出身而定的场所(宫殿和大宅),现在是由金钱占有量来决定的。有所不同的地方是现代性的场所不再是深宫和大宅门的禁地而是开放的,实质的差异为穷人的眼福和有钱人的空间消费实践。有如今天南京的金鹰和德基,你能看到人流如织,但真正能够在这些地方常规消费的毕竟是极少数。

三、生产方式与社会空间的生产

列斐伏尔告诉我们,这本《空间的生产》的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试图描述我们居住于其中的空间及其起源,而且试图通过被生产的空间来追踪今日之社会的起源(genése)”,或者说,是“对社会空间的历史与起源的逆溯式研究”(23)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iv.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这是他对自己这时整个社会空间理论研究和言说主旨的挑明。很明确,他也是想要讨论社会存在的起源,但是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同,他选取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存在的共时性结构视角——被生产的空间。这里当然存在一个重要的改变,即从时间维度向空间维度的转换。用索亚的话来说,就是列斐伏尔“将原先在马克思主义传统里十分肯定地附丽于时间的东西归因于空间”!(24)[美]爱德华·索亚:《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王文斌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80页。

列斐伏尔反复强调说,他的 “社会空间研究所涉及的是一种全体性(globalité)”,因为他要由此去追述社会存在本身的起源,这个宏愿与马克思的狭义历史唯物主义相类似,但是,所不同的地方是他关于社会空间的“这种整体性研究并不排除精准而具体的‘实地研究’”(sur le terrain)(25)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iv.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在形而下的实证观察中,这既有“区域、地方与国际和世界层面的空间相互蕴含和交叠”的宏观逻辑线索,也有“区域、都市与建筑”之间的微观线索。在学科方面,他的社会空间研究会深入到关于乡村、都市和建筑规划等一系列具体的学科,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城市的“局部的实地研究”和测量之中。我们在后来哈维、卡斯特等人的研究中,看到了这种研究方向的延续。当然,列斐伏尔也清醒地看到,从形而上学走进实证观察,“这种研究的危险之处在于,它将共生者孤立了开来、将相互勾连者分割了开来。因此,它认可或苟同了碎片化(ragmentation)。这导致了毫无节制的‘离心化’和‘去中心化’实践,由于这些实践掩盖了生产,它们就使得空间中的网络、节点和关系脱节错位、并进而使得社会空间本身也脱节错位”(26)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iv.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

局部的实证研究容易掉进现实第二自然的碎片化,人在空间中活动的具体实践会掩盖真实发生的空间的生产,或者说社会关系的生产,从而丧失对整体的把握。这是列斐伏尔力图避免的。

列斐伏尔再一次重申,在他现在的社会空间研究中的核心观点是:“生产方式对其空间和时间的组织与生产是和对一定的社会关系(certains rapports sociaux)的生产同时进行的。生产方式便是如此运作的。”(27)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v.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甚至可以说,一定的社会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就是社会空间生产的本质。具体地说,“生产方式将这些关联投射(projette)到现实中,然后这一现实反作用于这些关联,不过社会关系和空间关系之间却并不存在一种具体的、既定的对应关联”(28)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v.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如果说,马克思讨论了生产方式在一定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那么,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研究则是进一步具体思考了生产方式如何将具体的物质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对象化于现实存在之中,以建构起微观的社会生活的场境空间。其中,列斐伏尔也让我们留心现实的社会空间对物质生产社会关系本身形成的特定作用和非同步性。

在这里,列斐伏尔以今天已经“席卷全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具体空间建构中的交通为例。在他看来,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发展中,“首先有对现存空间(l'espace existant)的使用,如水道(运河、河流、大海),接着是公路,再随其后的是铁路的建设,然后是高速公路与航空港。如今,这些处于空间中的交通方式没有任何一种彻底消失了——比如步行、骑马、骑自行车等等。然而,在20世纪,一种新的空间(espace nouveau)在世界范围内成型了,而且这尚未完成的新型空间的生产今天仍在继续。这一新型生产方式(nouveau mode de production,这一新式社会)占有即使用了原有自己的式样的空间”(29)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v-xxvi.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

从这里的例证可以明显看出列斐伏尔社会空间论的具体讨论域,同样是在讨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但是他关心的问题是这一生产方式在实际社会空间中发生的历史过程。在他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在交通运输上首先利用了现存空间中的条件,原先客观环境中已经存在的河流和大海,人们的步行、骑马、骑自行车的活动都是已经发生在传统生产方式中的客观条件和主体实践,除此之外,资本主义新型的生产方式必须拥有自己新型的交通空间,这种新型空间建构是随着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需要,建设了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港。与原来的航海船只、道路上行走和自行车相比,铁路和高速公路从客观条件上改变了空间运动的模板,而航空飞机的出现则打破了陆地物理空间的限制,空间实践的速度和空间距离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流动需求下被彻底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抽象的,在船只、步行和自行车活动中建立的社会关系,与高速公路和航空飞行下的人对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完全不同的。对此,列斐伏尔说:“铁路在工业资本主义及其国家(还有国际)空间的组织过程中发挥着根本作用。但与此同时,在都市范围内电车、地铁与公交车发挥着同样的作用。而在世界范围内则是航空独占鳌头。从前的组织解体(dèsintègre)了,生产方式吸收了这一结果。”(30)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v-xxvi.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这有三条社会空间物理设施的建设线:一是在一个具体的都市中,由电车、地铁和公交车建构起来的个人活动空间;二是铁路在国内工业资本主义运输中的基本物流空间构架;三是航空飞行建构起来的全球资本主义空间范围。在列斐伏尔看来,从前的社会组织解体了,而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吸收了原有的活动空间,但又创造了新的社会空间,“通过整合与瓦解(intégrant et désintégrant)国家性和地域性空间,一个世界性空间正趋于成型。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涉及到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工和创造另外一个更加合理的世界秩序这二者间的冲突。这种空间的和对空间的渗透已经在实现制度渗透获得霸权(hégémonie)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31)Henri Lefebvre, La production de l’espace ,Ed.Anthropos, Paris,2000.p.xxvi.中译文参见刘怀玉译稿。。

在列斐伏尔这里,由铁路、高速公路和航空飞行建立起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空间,不仅仅是运输条件的改变,而是重构了一个国家和区域的空间实践,以及一个世界性社会空间,由资本活动建构起来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工”,这种“对空间的渗透已经在实现制度渗透获得霸权”。当然,列斐伏尔认为有可能创造一种更加合理的世界秩序,这将取代资本主义的空间霸权。不过,在此,他并没有展开说明这种新型的空间存在。

猜你喜欢

译稿空间生产
把一本书译成国礼
空间是什么?
《物种起源》
用旧的生产新的!
创享空间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