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究

2019-02-09袁海清王继军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氨酸激素水平游离

宋 强,袁海清,王继军

(1.内蒙古包头市中心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40;2.包头市中心血站,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来说,属于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癌类型,患者主要经甲状腺全切术或者次全切除术+颈部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但是如果术后没有及时综合治疗或者手术操作不当,术后患者就易复发[1]。为探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的效果,选取我院医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2例)进行研究,研究具体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在我院医治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82例)进行研究,随机数表法分成甲组与乙组,甲组41例,乙组41例。男34例,女48例;年龄27~74岁,平均(53.12±2.52)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乙组术后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前两周内,每天清晨口服50 μg的左甲状腺素钠片,之后每天100 μg。确保甲状腺激素水平在0.3~0.5 mIU/L。甲组促甲状腺激素抑制治疗:确保患者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0.05~0.1 mIU/L,按照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来调整左甲状腺素钠片的使用剂量,当患者出现甲亢后,要立即停药。

1.3 观察指标

给予患者为期一年的随访,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治疗后,观察两组的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和不良反应(皮疹、震颤、心律失常、发热)。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总结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治疗后,甲组的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是(13.32±0.25)pmol/L、(4.42±1.18)pmol/L;乙组的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是(10.80±2.08)pmol/L、(3.85±1.20)pmol/L。甲组的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都高于乙组,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总结复发率

在甲组的41例患者中,未有1例患者复发。在乙组的41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复发,其概率是9.76%。甲组的复发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x2=4.205,P=0.040)。

2.3 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率

在甲组的41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有1例患者发生震颤,其概率是2.44%、2.44%,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4.88%。在乙组的4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皮疹、有2例患者发生震颤、有2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有2例患者发生发热,其概率是2.44%、2.44%、2.44%、2.44%,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是19.51%。甲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显著(x2=4.100,P=0.043)。

3 讨 论

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来说,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患者术后如果不抑制其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就会导致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经临床研究证实:经甲状腺素反馈性抑制机体的脑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手术治疗后,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的目的是对垂体促甲状腺作用产生抑制[2]。因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后,要长期进行甲状腺素治疗,维持甲状腺机能的同时,对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行抑制。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可很好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抑制和维持的双重作用[3]。

总之,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中,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可改善患者的甲状腺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猜你喜欢

氨酸激素水平游离
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一种优化的茶氨酸化学合成方法简报
蒜氨酸抗菌机制研究
针药结合改善肾虚痰湿型PCOS激素水平的90例患者的临床观察
莫须有、蜿蜒、夜游离
陶珊珊作品
黄连-厚朴药对9个配伍比例对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的影响
益母缩宫颗粒对药流者激素水平的影响
三种肉牛品种血液中部分激素水平的分析
孕妇血清激素水平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