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方春播马铃薯管理技术

2019-02-06韩卓

农民致富之友 2019年1期
关键词:传毒薯块块茎

韩卓

马铃薯又称洋芋、山药、土豆,既是世界第4大粮食作物,又是营养丰富的蔬菜作物,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深受人们喜爱。马铃薯适应性广、栽培简单、产量高,有着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北方已经有大面积栽培。

1.栽培方法

1.1深耕整地

马铃薯适合砂壤土种植,深耕可使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并可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抗旱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为马铃薯的根系充分发育和薯块膨大创造良好的条件。马铃薯的须根穿透力差,土壤疏松有利于根系的生长发育,根系在土壤中发育得愈好,植株生长势愈强,产量愈高,特别是对前期生长比较缓慢的品种尤为重要。

1.2肥料准备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尤喜有机肥。按照无公害生产标准和肥料施用准则,有机肥既可以提供全面的营养,又可以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一般施有机肥15~30 t/hm2(或农家肥75 t/hm2左右),过磷酸钙750 kg/hm2、硫酸钾600 kg/hm2、尿素150 kg/hm2。

1.3催芽

春播需种薯1 800 kg/hm2左右。要挑选出符合品种特征、完整、无病虫害、无伤冻、表皮光滑、颜色好的薯块作为种薯。播前催芽可以淘汰病薯,幼芽发根快,出苗早而齐,发棵早,结薯早,有利于高产。北方地区一般采用室外催芽,选择背风向阳处挖宽1 m、深50 cm的催芽沟,按室内催芽方法将切块摆放在沟内催芽,沟上搭小拱棚以提高温度,17∶00盖上草苫保温,8∶00揭去草苫提高温度。切块要求:每千克种薯切50块左右,每块以25 g左右为宜,切块大小要一致,至少每块上要有1个芽眼。换块时切刀用酒精或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切口离芽眼要近,可刺激早发芽,利于早出苗。

1.4播种

适时播种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是取得高产的关键环节。(1)土壤10 cm深处地温达到8~10 ℃时播种;(2)马铃薯春播出苗时要避免霜冻,一般根据当地终霜日前推20~30 d为适播期;北方一般在4月20日左右播种;(3)应把薯块形成期安排在适于块茎形成、膨大的季节,平均气温不超过23 ℃,日照时数不超过14 h,有适量降雨。多雨地区要实行小整薯播种,避免田间烂薯,造成减产。

2.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科学、综合的农业技术,为马铃薯植株创造良好的生长发育条件,是促早熟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环节。

追肥宜早不宜晚,苗出齐80%后,进行第1次追肥,施碳酸氢铵600~750 kg/hm2(或尿素225 kg/hm2)左右,追肥后要及时灌水,现蕾期进行培土、浇水。开花初期薯块进入迅速膨大期,结合除草进行第2次培土、浇水,植株封垄前培完土,防止块茎外露变绿,可视植株长势决定第2次追肥,一般不追肥,若需要,可少量追施尿素,约150 kg/hm2。

3.病虫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3.1.1早疫病

马铃薯早疫病的症状通常在植株处于逆境时期易发生,而这些逆境经常来自于缺肥(如缺氮及其他营养)、气温偏高、植株缺水、生长衰弱。马铃薯封垄后,植株生长稳定期开始,每隔10d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田间发现早疫病症状时及时喷施治疗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d喷1次,共喷3次。

3.1.2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在不同地区及气候条件下各不相同,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最初的症状是暗绿色圆形浸水的小斑点,经常出现在较底层的植株叶片上以及围绕在叶尖和叶缘上,然后再向整个叶面扩散。在潮湿的环境中,叶片的背面可能会有白色绒毛出现在病斑的边缘。受侵染的块茎表面会呈现出不正常的、凹陷的、大小不一的、紫褐色的区域。

防治措施:(1)监控天气状况,尤其是8月,以便在需要时采取预防措施。(2)播种健康种子,种薯最好单收、单存、单藏。

3.1.3病毒病

主要靠块茎一代代传下去,实生种子带毒率很低,但也可成为初侵染来源。病害在田间的传播方式因病毒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如PVX在田间是通过汁液接触传播的,如叶子相互摩擦,切刀、农机具等均可传播;PVY则通过蚜虫非持久性传播,蚜虫的传毒率很高;PLRV是以蚜虫持久性传毒,在虫体内经一定的潜育期后,即可传毒,可保持传毒力2周。当年感染的植株往往只有一部分块茎带毒,对已形成的块茎,病毒可能已来不及侵入。

3.2虫害防治

3.2.1马铃薯块茎蛾

可以通过一些耕作措施来减轻,如避免在最热和最干的季节种植马铃薯;灌溉防止土壤干裂以阻止蛾接近块茎;适当培土覆盖块茎;使用外激素诱捕和控制田间种群;使用杀虫剂。薯块贮藏期间,特别是种薯,可用生物制剂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处理或者使用杆状细菌。同时,驱虫植物、按树或马缨丹可保护贮藏的薯块。入窖前对薯窖进行消毒,用80%的敌敌畏乳油进行熏蒸,用长0.5米,宽7厘米左右的纱布在药剂中浸泡后,每隔一米挂一条,然后封闭窖门,熏蒸7-10天即可。

3.2.2潜叶蝇

潜叶蝇有较多的自然天敌,应保护天敌。成虫可以用黏性的黄色诱捕物诱捕。必须防止植株开花前受到近1/3的危害。如果需要,应当使用对成虫或幼虫特别有效的药剂。目前市场上出售的斑潜净是一种很有效的药剂,药剂稀释倍数1000~2000倍,每亩用量25~60克。施药时间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忌在晴天中午施药。施药间隔5~7天,连续用药3~5次,即可消除潜叶蝇的危害。

3.2.3白粉虱

防治措施应当着眼于恢复生态平衡和培育白粉虱的有效天敌,因此,应当避免不必要地使用杀虫剂。建议在田块的边缘种植玉米或高粱或交替休闲以促进生物防治的天敌的发育。如果必须打药,应当使用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2.5%灭螨猛乳油1000倍液、21%灭杀毙乳油4000倍液、2.5%天王星乳油4000倍液、2.5%功夫乳油5000倍液以及20%灭扫利乳油200倍液等药剂,它们均可有效地消除粉虱危害。

3.2.4地老虎

点状或田间局部感染时,可以集中施用杀虫剂,如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4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2.5%澳氰菊醋乳油2000倍液和5%来福灵乳油2000倍液喷施对防治1-3龄幼虫非常有效。对3龄以上的幼虫或成虫可在黄昏时将含有糠、糖、水和杀虫剂的毒饵放在植株的基部進行诱杀。

猜你喜欢

传毒薯块块茎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缨翅目蓟马研究状况的文献计量分析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块储藏腐烂原因及防止对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获的特征特性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冷冻法处理带毒灰飞虱研究初报
不同油莎豆品系块茎形成规律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