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登五岳独尊-泰山

2019-02-02华晴

北方文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五岳石刻登山

华晴

自幼即喜登山,小时候喜欢山,是因为山上有野果子,有星星点点的小花,和不期而遇的山涧小溪。一路攀登,爬树摘果子,俯身嗅花香,在小溪边扔石子……一切都来得那么自然,让那个小小的我心满意足。长大后,依然喜欢山,是因为山的伟岸,挺拔,以及登顶后的“一览众山小”。因此,我登上过众多知名的和不知名的山巅,也游览过河流湖泊,纵情山水间,心游尘世外。

而对于泰山,向来有一种莫名的情愫。《孟子》有云:“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自此以后,登泰山便成为了我心中挥之不去的执念。泰山一直有“五岳独尊”的美誉,他参穹灵秀,形势巍然,其山体之博大,景象之雄伟,历史之沧桑,文化之绚烂,不仅是山脉,更是民族的脊梁。因此古代的文人雅士对泰山仰慕备至,而我虽非古人,更非文人,却也心心念念,心向往之。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终于有一天,我有机会登泰山。欢喜鼓舞,仿佛自己是几千年前的孔子,想要征服这座五岳之巅,想要“小天下”,亦或是,只想要了解他,走近他。

我与同伴从岱宗坊出发,过一天门,过松柏夹道,听山涧流水,看路边的石刻:五岳独尊、山秀川媚、曲径通幽、能成具大、千山闻鸟语,万壑走松风……每一处石刻,都仿佛泰山的“荣誉榜”和“标签”。据导游说,自秦至今,泰山石刻代代相继,前后延续两千多年。如今,泰山现存碑刻五百余座,摩崖题刻八百余处,这些石刻,或是草书,或是篆书,或是隶书,或是楷书……处处皆为书法上品,可以说泰山石刻是中国书法史的缩影,甚至说是天然的书法展。

虽然在书法上没有造诣,但并不影响我欣赏着每一处石刻,触摸它,感受它的风霜雨雪的沧桑历史,幻想着谁曾经路过这里,谁曾经读出了石刻上的文字……

登山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虽然我们一路走走停停,闲庭信步,然而过峰回路转,到了中天门时,却也体力透支。同伴要坐缆车,却被我一口拒绝。我来登泰山,意在征服,而非臣服。巍巍山巅,唯有用脚去丈量,用心去感悟,才对得起我起初的执念。这“傻傻”的执念,被同伴嗤之以鼻。于是我们分道扬镳,我继续登山,他则坐了索道滑车。

此刻的南天门已经近在眼前,却又似乎远在天边,像一道天梯,通向天际。我一路游山玩水,乐在其中。说起水,泰山有溪谷130条,瀑潭64处,名泉72眼,可谓山清水秀,山高水长,正是这随处可见的溪泉,使泰山更多了一份靈秀缠绵。最为神奇的是,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在层峦叠嶂的尽头,有着著名的“黄河金带”的风景,恰似“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当然,黄河金带只是一处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的蜃景,虽名为“黄河金带”却与水无关。风和日丽,天高云淡或是大雨之后,残云萦绕,你尽可放目四野,饱览“江山如此多娇”的秀容美貌。

过了对松亭,就到了泰山最险峻的十八盘。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岩层陡立,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虽来前便有耳闻,十八盘是十分险峻的,但是真正登上了十八盘,才真正感觉到了天门云梯之险峻与名不虚传。十八盘又分为“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和“紧十八”三段,分别是开山至龙门、龙门至升仙坊以及升仙坊至南天门。明朝祁承濮曾有一诗描写其景:“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丛穷处见,天向隙中观。重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险峻之中,却也感受到了泰山的壮美。

到了南天门,路途变得平坦了起来。徜徉在天街,看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擦踵,热闹非凡。我休息调整了一下,消除疲惫,便登上了玉皇顶——泰山的主峰之巅。

玉皇顶为泰山极顶,是历代帝王封禅或祭祀之处。泰山是国之大器,向来有“一览众山小”之巍峨尊贵,而玉皇顶,更是泰山之最高处,它气势雄伟,有着“群山皆出其下”的傲视群雄之感。

站在玉皇顶上,远眺群山,看群山匍匐脚下,顿时没有了征服泰山的快感,更多了一分对泰山的崇敬之感。我们曾以为登上一座山,就是征服一座山,其实不然。山之巍峨,我之渺小,山之博大,我之幽微,让我自惭形秽。登泰山,其实就是在登山的过程中感受天地之博大,感受自然之宽广。

6点20分,天蒙蒙亮,旭日东升,第一缕曙光撕破了天空的黑暗,天空变成了鱼肚白,紧接着,变成了深红色。太阳出现了一条弧形的边,渐渐地,又变成了半圆,我们兴奋地看着日出,看着太阳挣扎着跳出地面,像一团燃烧着的火,放出耀眼的光芒。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与朋友分享着这神圣的一刻。

日出了,天亮了。

泰山之旅到此既是高潮,也算尾声。我心心念念的登泰山,观日出,终于实现。我感叹着泰山的巍峨与博大,这座可以“小天下”的山,既是一座风景之山、文化之山,也是一座精神之山,是几千年文化的缩影,几千年传统精神的体现。

《论语》·雍也篇载:“智者乐山,仁者乐水。”

从前,最喜欢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我的纵情山水仿佛有了更充足的理由。而登临泰山,一路见闻却让我对这句话有了别样的认识。

智慧之人,像水一样悠然、淡泊、随遇而安。而仁厚之人,则像山一样,岿然矗立,厚德载物。在登泰山的途中,我不断品味着这句流传千年的话,愈发觉得这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少的精神内核。

无论是山,亦或是水,都养育着上至参天大树,下至无名花草,孕育着人类文明,也孕育着人生悲欢。山厚德载物,丰润而宽厚,执着挺拔,耸入云霄,任凭经年累月风霜雨雪,它都岿然不动,却又无言谦卑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永恒。水,柔弱平静,所谓“天下柔者莫过于水,而能功坚者又莫胜于水。” 水至柔,却柔而有骨,信念执著追求不懈,令人肃然起敬。泰山巍峨险峻,而其溪泉瀑潭却萦绕其间,以其灵秀滋润着泰山,也孕育着生灵。我们最缺的,恰恰是山之仁厚与正气,水之执着与达观。

古人最喜在自然中寻找自己精神的寄托,以菊梅的清雅俊逸喻己,以山水作为虔诚的崇拜。而如今的我们,在大自然中似乎更青睐的是欣赏美景,以求赏心悦目。我想说的是,我们在欣赏美景,赏心悦目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感悟山水精神,感悟“山水精神”所赋予自然的顽强的生命精神,以及所承载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呢?在泰山面前,我们是渺小的,在宇宙面前,我们更是如同尘埃。然而正如庄子的《齐物论》所云:“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我们与天地万物本为一体,更是应该在天地万物中汲取养分,滋润心田。那么,就让我们去做“仁者”和“智者”,去效仿山水精神,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吧。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医学院)

猜你喜欢

五岳石刻登山
中外石刻大不同
西狭颂摩崖石刻
近十年(2010~2019年)辽代石刻文研究综述
登山有几人
五岳独尊
五岳独尊
多用登山杖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五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