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初中化学实验增添一些探究意识

2019-01-31周平江

考试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化学实验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通过实验能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验成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载体,也成了他们进一步探究新问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通过对基本操作、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过程的指导、分析、评价等,来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发展他们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化学实验;深层现象;分组探究;演绎原理

实验探究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教师要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初三学生的特点是思维活跃,有自己的见解,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教师要通过开展自主实验,循序渐进地去点拨引导他们,提升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首先,可以在课上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其次在课堂实验中要设计一些基本的探究环节,训练学生基本的思维能力,为开展探究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创设探究实验情景,使学生能主动发现问题,大胆交流和质疑,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一、 揭示深层现象

初中学生在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时,不愿意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缺少探究意识。教师要向学生提出挑战问题或学生自己提出挑战性问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力。根据初中生好胜向上的心理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探究一些具有深度、难度的问题,以激励他们奋力探索。通常情况下,学生总是热衷于观察一些表面的现象,比如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火花,闻到什么味道、触及到什么温度等,对于一些细微的变化,总是忽略探究。如教师让学生做镁条燃烧的实验,他们都能描述镁条发出耀眼的白光这一实验现象,却没有学生去探究石棉网上生成的白色固体。对实验观察不仔细,思考自然就不全面,探究也就只能在表层展开。教师要让学生观察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从而进行有坡度的探究。在做钟罩内红磷燃烧的实验时,教师惊喜地发现学生看到钟罩内水面上升的现象。由此可见深层探究需要教师指导,因为初中学生由于本身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对于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还不具备分析的能力。学生在做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时,本来学生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就可以看到变浑浊的现象。大多学生不管看到什么都会在实验报告上写上这样的标准答案,然而这不是探究,探究是为了发现问题的本质,而不是随意地捏造。在实验时有的同学通入二氧化碳時间较长看到石灰水又变澄清了,对这样的异常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来得出结论。又如在做加热铜片的实验时,有的学生不光看到红色固体变黑的现象,还看到了酒精灯火焰呈绿色,学生继续探究,知道这是焰色反应。教师不应直接告诉学生结果,应该将这些异常作为进一步探究的契机,给学生多一次体验,给实验多一点深度。

二、 分组进行实验

在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即,要给每个学生探究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是实验的主人。每个学生都不应该走过场,而应该参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思考每一个细节。但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教师要因材施教给他们进行分组。例如在探究氢氧化钠变质学生实验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共计8个实验小组。第一大组探究白色粉末是不是只有氢氧化钠。组长取少许待测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组员观察现象;副组长取少许待测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3滴氯化铁试液,组员说出现象。第二大组探究白色粉末是不是只有碳酸钠。组长取少许待测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2-3滴稀盐酸,组员观察现象;副组长取少许待测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试液,组员说出现象。第三大组探究白色粉末是不是既有氢氧化钠又有碳酸钠。B等生取少许待测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C等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D取少许待测试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氯化钡溶液,A等生观察现象。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再下的小组不一一赘述。所以说,化学实验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实验探究的问题要有的放矢,针对性强,即要针对学生的学情、学习水平、思维特点等。

三、 演绎化学原理

教师在课堂上做得更多的是演示实验,学生参与其中,更多的是观察与模仿。其实有些深奥的化学原理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而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以实验为载体,学生又可以派生出更多的问题。书本上一些抽象的实验原理很难用语言来讲通,学生不明事理,也就很难有探究的欲望。在讲述“金属钠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创设实验进行教学。即用镊子夹取存放在煤油中的金属钠,将其置于清水中,学生看到什么。接着往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又会成什么颜色。这样的探究,将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的体验。接着学生问教师,为什么钠会在水面上游动。这个过程比教师直接在前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要更有效果。实验像一个纽带将师生思维的火花串联起来,并牢牢植入学生的大脑。当然这种演绎要与时代接轨。数字化仪器可以将抽象的变化,转变成具体可视的数字,便于学生探究变化规律。比如测定空气的氧气体积分数,教师可以在学习完传统的红磷燃烧测空气体积分数换成直接的氧气探头数字传感器,甚至可以将借助酚酞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终点换成pH传感器。学生可以直观感受这个过程的pH值变化,也给探究带来便利。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教师提供的只是一些路径。沿途同样需要思考,探究的目的不是仅仅为了解决问题;探究是为了激发思维,是为了将问题引向更广阔的天地。

四、 结束语

学生在学习化学时,对困难或问题产生认识,就有了思维。探究是围绕着解决问题而进行的,实验是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方式,学生要在实验中探究,在探究中实验。课堂上教师要按照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层层递进,不断深化,使学生处于最佳探究心理状态。这样,通过实验学生才能科学地思考,全面地判断、积极地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孙燕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毕文川.初中物理师生合作实验教学设计[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3]付桐.中学物理探究性实验的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作者简介:

周平江,江苏省海安市,江苏省海安市角斜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化学实验
如何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
落实新课改精神强化化学实验教学探讨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