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情境设计探究

2019-01-31吕福生

考试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情境创设初中物理

摘 要:实验是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初中阶段学生的想象力以及抽象思维发展较差,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知识。所以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内容,通过正确的引导与帮助,才能够使学生真正地理解物理概念与相关原理。本文基于此背景下简要分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并提出具体的实验教学策略,希冀有效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境创设;新课程标准

一、 引言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当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所以在此背景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应当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活动探究为主线,鼓励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加强问题探讨和专题研究。创设丰富的物理实验教学情境,能够实现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换为主动探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近阶段的知识掌握情况,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好奇欲望的物理教学情境,有助于构建高效物理课堂。

二、 物理情境创设原则

著名心理学家马洛斯认为,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学生心理活动即智力与非智力基础上。所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与平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且创新问题的能力。

(一) 情境创设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虽然并未形成完善的思维模式,但是却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对于这一心理特点,教师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创设出耐人寻味且创新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平时喜欢提感兴趣的问题,但是学生的思维较为肤浅幼稚,所以初中教师在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时,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切实保护并鼓励学生的好问积极性。

(三) 情境创设应具有高效性

根据教育心理学提出的,学生的内在需求在外部因素的诱导下能够有效实现。所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应当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情况,才能够确保学生的物理思维进行跳跃,学生并未建立起新结构认知前,创设物理教学情境才更具效果。

三、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具体方式

创设初中物理教学情境,可以借助多元化的教学媒体与教学方式,呈现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但是应当紧密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物理环境中获取知识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物理实验热情。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情境:

(一) 结合生活进行物理实验情境创设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重要学科,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演示实验进行验证性实验,部分学生的实验技能与思维虽然能够得到提高,但是却无法实现新课程改革理念。初中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从众心理,设置物理实验情境,能够使学生积极踊跃地参与物理教学过程,通过亲身探究能够感受物理概念与规律的发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例如教师在讲解惯性这节知识点时,可以应用生鸡蛋代替钢球放在硬纸片上,将装有纸的玻璃杯换成惯性演示仪,一边用手扶着杯子,一边抽去纸片,出具纸片的一瞬间,学生都会为鸡蛋的命运而担心,但是当学生发现鸡蛋安全落在玻璃杯时便如释重负,也感觉到惯性实验的有趣。

(二) 运用问题设计物理实验情境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主要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学目的不仅要验证物理定律,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也进一步强化学生理解并应用物理概念的能力。思维源自于矛盾,所以在物理演示实验中,学生会产生各类问题,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主动联想,创设良好的物理实验情境。物理问题的设计应当围绕学生开展,引导学生思考为何要进行这类实验,进行这类实验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以此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考,学生的想象力与好奇心不断地跳跃,以小组探讨形式交流,学生能够获取答案,最后教师在实验演示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实验讨论结果的认知,从而加强高层次的学习。教师可以运用弹簧秤,挂起同体积的铝块和铁块,同时浸入水中,要求学生观察弹簧秤的指数,并且提问为什么?挂有铁块的弹簧,称进入水中,学生观察弹簧秤的变化,当铁块全部浸入水中,并且置于不同深度再次提问学生观察到了什么?将上一实验中的水换成酒精或煤油,重复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回答液体密度不同,弹簧秤的示数有什么不同呢?再进行其他实验时,也可以提出对应的问题,并且以实验过程进行验证。将问题与生活相结合,也为物理实验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兴趣,从而构建高效的物理实验课堂。

(三) 揭示物理实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随着实验教学的深入发展,学生要具备丰富的史料以及问题启示,教师可以借助物理实验揭示知识体系间的关联性,这也是物理学实验的认知基础。例如在物理教学中,电磁感应这节内容,教师可以展示电磁感应现象,总结出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演示“磁铁不动,线圈运动有感应电流产生”然后以此为中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使学生分析相对运动的知识点,再次进行推理演示实验。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和丰富的实验展示,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进入丰富的想象空间。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教材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创设良好的物理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现象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孟璐.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境创设策略[J].北方教育,2009(3).

[2]王范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境创设探究[J].物理教学,2003:126.

[3]孙丽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发展[J].物理研究,2001(1).

[4]刘石.基于新課标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情境的创设[J].初中物理,2004(4).

作者简介:

吕福生,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岭下镇中学。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情境创设初中物理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