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探究

2019-01-31沈进明

考试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探究方法

摘 要:在熟悉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和变通,使小学数学教材在具有生活气息的基础上兼具地方特色,受到广大小学生的欢迎。当前要着力解决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问题,使学生对数学课堂学习提起足够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保证课堂学习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方法;探究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如果能够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运用自己的数学能力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那么学生肯定会觉得数学不再是面目可憎、遥不可及,而是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愿意去学习、去探究,进而充分发挥学习数学的主观能动性,获得学习上的长足进步。

就小学数学教材而言,我们可以发现现今的教材较之以往的教材在生活气息上越来越浓了,这本身就说明了一种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教材在地方特色上还显得很不够。当然了,我们更应该看到教材是面向全国各地各类学校的,苛求统编教材具有各地的特色是不现实的。所以说,作为数学教师就应该在熟悉掌握教材的基礎上,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和变通。这样的话,小学数学教材才能够在具有生活气息的基础上兼具地方特色,也因此受到广大小学生的欢迎,使得他们喜欢上数学学习。

除了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处理之外,小学数学教师更应该着力解决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只有这样,小学生才会对数学课堂学习提起足够的兴趣来,也才能真正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保证课堂学习的效果。那么,数学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呢?

一、 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既然如此,小学数学教师就要把学生的课堂数学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课堂能够“活”起来。这样的话,小学生才不至于感觉到数学是那么的晦涩难懂,与生活相隔十万八千里,因此而提不起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特别是对于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的理性思维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注意力还没有办法得到长时间的集中,学习的各项意志品质还在进一步的培养当中等,要求他们在刻板枯燥的数学课堂上完成高效的学习显然是不太现实的。因此,要想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堂学习的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通过模拟仿真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使得数学课堂学习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说,数学课堂的高效学习任务已经完成了一半。

以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章节的知识为例。我们知道,出于外出安全以及食品安全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如今的小学生是很少有机会去认识并使用人民币的。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就发现小学生在课堂上要学会认识并使用人民币纯粹属于纸上谈兵。纵使是数学教师如何地讲解分析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这个时候,聪明的数学教师就会巧妙地创设教学情境,通过使用教具和模拟人民币使用情境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在仿真的交易环境中去活动操作,通过增加感性认识的办法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以此来促成学生理性认识的升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要更具生活性就要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快乐,能够就学习的得与失进行交流印证。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过程是生活化的、活动的、轻松的。因此,小学生们也更乐意去投身到课堂学习中来,为他们的合作探究取得良好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所谓的小学数学课堂上运用生活化教学手段其实就是在创设生活化学习情境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模拟生活场景去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或活动中去动手、动脑、动口,用这种学生更乐意接受的方式去学习数学,去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还是以教学《认识人民币》章节的知识为例。诚如上文所言,要想教会学生认识并使用人民币,一味的讲解分析是不行的。最好的办法是先设置教学情境,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创设超市,模拟商品交易的过程中去操作体会。而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售货员、顾客和观察员等几个角色,顾客根据手中的人民币(学具)计算可以购买多少商品,售货员根据顾客购买的商品定价并找回零钱,而观察员则注意买卖双方中人民币的使用发现存在的问题。这样的活动开展,有利于学生练习生活中的人民币的认识与使用,活动方式生动有趣,能够吸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益的产出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 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书本上的知识还是要和生活的实际问题相联系,并且形成能力,去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知识与能力才是真正有用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上学来的东西如果能够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他们就会因此而获得学习的成就感,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与能力的转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够很顺利地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只有他们在真正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深入地去探究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掌握正确的方法与技巧,他们的能力形成才能顺利。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原因。

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关心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且尝试着去解决这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与此同时,小学数学老师还要注意刻意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养成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时时关注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诚如此,那么小学生的数学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就基本养成了。

参考文献:

[1]温从虎.小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2006.

[2]杨巧婧.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践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1.

[3]赵坤.小学数学回归生活——小学数学生活化[J].中华少年,2016.

作者简介:

沈进明,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上营小学。

猜你喜欢

探究方法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下神峪村“由乱到治”之路
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