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着实打造集约课堂

2019-01-31任志林

考试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摘 要:集约本是经济领域中的一个词,把它运用到教育中来,是指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加以整合,在教师的带领下,实现更加高效、更加多样化、更加优质的教学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是老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如小鸟取食般获得知识,学生机械地学习使得综合能力有所欠缺。教育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创新动手能力,交流组织能力,以及对社会和人生正确的认识,从而建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集约型课堂就是为了全方位地给学生带来全新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让学生和老师互动,同学之间加强交流,在积极的探索中成长为祖国的中坚力量。打造集约型课堂需要老师学生和硬件条件多方面配合。在现代教学中,集约型课堂的关键是如何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和网络资源,结合教学内容,让资源技术成为驶向知识海洋的大船,而教师就是带领这一切的舵手。打造丰富有趣的集约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利用公共软件和平台

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学生的课上课下都丰富起来。学生们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查找学习资料,利用网络工具作图画画,利用学习软件探索学习。老师在班级的公共平台上布置作业,学生们做好作业利用网络远距离传输,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隔阂,同学们也能随时随地和彼此交流,老师能看到每一个不在场学生互动表现情况。比如让同学们坚持写博客,再也不会出现学生忘记带作业,老师同学可以在彼此的博客中相互点评,比传统的纸笔写作更利于传播,学生在网络上可以吸引读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公开的写作平台也促使学生认真对待写作,通过转载分享点评,学生之间加强了情感交流,也能让老师一目了然学生之间的关系,公开透明的交流让老师和学生不再有距离,让问题始于萌芽。再比如利用微信和QQ,老师随时随地在群里可以和同学讨论,同学们也可以随时接收到老师和彼此的信息。也可以建立家长群,让家长分享学生们成长情况、生活状态,家长间多交流能帮助他们认识了解青少年的需求和疑问。

二、 利用平板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

集约课堂很重要的一点是高效和师生互动。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现在的学生很多都对智能设备如数家珍,同学们通过电子设备联系,那么运用电脑和其他电子设备构建集约课堂也成为可能。在已经实验的成都一所学校里,老师和学生们一人一台平板电脑,作业展示在课堂前的大屏幕上,学生们利用手中的电脑答题,结果也会显示在大屏幕上,全班的正确率和排名只用数秒就可以得出,饼状图和柱状图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哪一环节知识薄弱,老师根据同学们每道题的正确率找到讲解重点。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排名知道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进步情况。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也不再局限于课堂,随时随地更新在电子设备上。手机可以和电脑联网,学生可以在手机上登录自己的账号,完成作业后,手机发送到老师的设备中。交互式白板、投影仪等帮助学生更快理解知识。运用电子设备服务集约课堂改变了教学方式,它不仅实现了师生互动、共享资源、高效学习,还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为未来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础,促进集约课堂乃至教育的根本变革。

三、 利用云技术服务课堂

什么是云技术,云是把个人电脑、手机等和其他设备上存储的大量信息和资源集中在一起所形成的。云可以让使用者在有互联网的前提下在任何地方接入,云设备可以共享,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各种终端访问云中的内容。云就像一个存储大量信息资料却不限制在某一台设备上的工具,正如天空中的云看得见,触不到。在现代教育中,云技术可以很好地运用在集约课堂上,云的开放性、共享性和互动性正是集约课堂想要展现的。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甚至教育技术落后的地区,也可以通过云获得最新的教育资源,它给了知识传播新的可能。

使用云技术开展集约课堂,教师可以下载和共享教学资料给学生,学生在家也可以学习,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学习成果,老师将世界各地的学习资料上传,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某个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只要有一台上网终端,学生便可以遨游世界知识海洋。云是一种信息存储设备,它不怕数据的丢失,存储空间大,不需携带,方便快捷。在教育落后或是师资力量不够的地区,云技术显得更加重要,通过上网终端学生享受到世界各地的知识,倾听世界的声音,云是连接世界和未来的桥梁。云技术包含了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一切资源,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教育集约化,就是希望教育能更加高效,教育能打破地区教育资源不平衡。

集约课堂需要创新管理,需要开拓思路,需要大力推动其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提高为集约课堂插上了高速发展的翅膀。先进的管理模式,高科技化的管理工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使集约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以学生为本,培养其丰满的人格,强健的体魄,美好的品德,是集约课堂的美好展望,也是现代教育的目标。现代教育技术给了我们更多的希望和可能,使我们在探索教育的过程中如虎添翼,我们期待更多技术被运用在课堂上,整合教育资源,共创美好明天。

参考文献:

[1]李向农,朱长江.新理念新模式新实践——华中师范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理论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查有梁.50年教学和研究之经验[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邓加富.大气培育大器开放成就多元——浙江省青田中学课程建设与学校发展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作者简介:

任志林,江苏省南通市,南通市小海中学。

猜你喜欢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智能化的“世界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世界观—雕塑遗产》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人生观(一)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