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会整体感知文本 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

2019-01-31陈杏媛

考试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整体感知现代文阅读阅读能力

摘 要: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只从局部去理解文本,没有从整体上去把握文本,因此,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来解读整体感知的重要性、具体做法以及在现代文阅读理解各种题型中的应用。

关键词:整体感知;现代文阅读;阅读能力

一、 何谓整体感知

在2017年中考现代文阅读《父亲的大学》中有这样的一道题:“父亲最终没来看我”的原因是什么?(4分)这道题目,全市平均得分只有2.1分。不少学生答案是“父亲犯胃病吐血了”。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呢?因为,在这句话的下一段(即第6段)是这样的:“高考前夕,我回了趟家……抬头看见我,说:‘梅子,你咋才回来?你爹犯胃病吐血了!”其实,这道题的答案应该从前几段去概括,答案有四点,因此,只答“父亲犯胃病吐血了”是根本不够的。学生这样回答的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从全文整体去阅读,只着眼于局部。

何谓整体感知?整体感知就是指读完一篇文章留给读者的总体的综合印象。

义务教育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头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新课标还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方面规定:“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主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阅读教学中,要学生对课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即要有整体感知文本的能力。

二、 整体感知的重要性

整体感知文本,是把握文本的主旋律,是学生和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的突破口,品味词句的切入口的常规方法。可现实却是这样,不少学生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了总结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与答题技巧上,却忽略了对文本的全面解读。不少学生在还没有真正读懂文本(甚至有部分人连一遍都没读)的情况下就想着去回答问题,于是,学生的理解常常不够全面,断章取义,这样的答案就不够完整,甚至背离了本意。由此可见,整体感知文本,对做好阅读题是非常重要的。

三、 如何通过整体感知来读懂文本

其重要的方法就是回到根本,认真读,反复读,科学读,按规律来读文本——即“整体感知”文本。那么,如何对文本进行整体感知呢?考纲对整体感知是这样要求的:“通读全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中心),领悟作者情感。”

下面就来谈谈具体的做法:

(一)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 结合文章题目,判断文本属于哪种类型,是写人叙事类还是写景状物类的。例如:2017年《父亲的大学》,通过文章的题目,我们可以判断这是属于写人叙事类的文章。

2. 根据文章类型,概括主要内容

写人叙事类:“人+事”即:文章写了谁?做了什么事?

写景状物类:“物+特征”即:文章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例如:《种欢喜得欢喜》就有这样的一道题,要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根据这种格式,就可以概括出:“本文写了我与语言康复中心的一个女孩几次交往的经历。”

(二) 理清文章思路

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1. 合并同类段法:将意思相近的段落合并概括,明确文章先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以《种欢喜得欢喜》为例,我们采用合并同类段的方法,本文很明显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刚开始和聋儿语言康复中心的一个女孩交往经历;二是一段时间后和她交往的经历。

2. 抓结构上起特殊作用的重点句子:它包含了篇首段首的总领句、篇末段末的总结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引出下文的引出句、前后关照的照应句等。

(三) 把握文章主旨(中心),领悟作者情感。

如何来把握文章的主旨呢?一方面,我们要把握文章当中那些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句子,这些句子在表达方式上多采用议论、抒情,常见于文章的结尾,有时也会在开头。另一方面,也要留心散落在文中的那些带感情色彩的词语。

以《种欢喜得欢喜》为例:“本文通过记叙我与聋儿语言康复中心一个女孩儿交往的一段经历,从小女孩儿的身上领悟到了‘只有心田里播下快乐的种子,才能收获满心的欢喜这个道理。”而“只有心田里播下快乐的种子,才能收获满心的欢喜”这个主旨句就在文章的尾段中出现。

四、 如何通过整体感知来做好现代文阅读理解

整体感知除了帮助我们读懂文本外,在现代文阅读答题中也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题型均与整体感知有关,下面结合几种常见的题型及学生在答题时存在的问题,谈谈整体感知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题型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或情节。

这种题型学生答题最主要的问题是:概括不全面,表达不到位,内容丢三落四。要做好这种题型,就一定得先用前文所述的方法整体感知并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

题型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在这几年的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其答题思路是:一是结合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答表层含义;二是结合手法,联系文章的中心主旨答深层含义。可学生在答题时却常常在内容概括方面不完整,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因此,也就需要学生在答题前能够整体感知文本,把握文章主旨(中心)。

题型三:语言赏析题

语言赏析题,在历年的中考中,向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题型,几乎年年都会涉及。其解题思路是:①根据词句的表达特点,找准赏析的角度(修辞、用词、描写、句式等);②体会词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而要能体会词句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就必须联系语境甚至是对全文内容及情感的把握了,因此,也就需要考生先整体感知文本。

题型四:原因探究题

原因探究题最重要的是找准、找全答题区域,并筛选整合答题信息。可往往不少同学却没有整体阅读全文,没有把握文章的中心,导致概括不全面。

题型五:人物形象分析

许多学生常常只抓住文章中个别形容词或只扣住一两件事来概括,这都是不全面的。人物形象的概括要求学生在阅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细心查找原文中现有修饰人物的形容词或从文章中找出对人物正面描写的句子、所叙写的典型事件中进行归納概括。

题型六:开放性试题

此类题目,一般来说言之有理即可,但也不是没限制,你所谈的启示与感悟,一定得联系全文,结合文章的中心、主旨来谈,因此,也要求你能先整体感知文本的内容及文章中心。

由此可见,整体感知在阅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在平常的练习中,我们一定要养成整体感知的习惯,学会整体感知文本的方法,这样方能有效地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

陈杏媛,福建省龙岩市,龙岩市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整体感知现代文阅读阅读能力
谈谈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解答策略
小学英语对话教学的探索
浅谈诗歌教学优化举措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调整思维,突破阅读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