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分层走班模式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2019-01-30郑海燕

关键词:初中数学策略

郑海燕

摘要:本文就分层走班模式下,教师在备课、教学、作业等分层中通过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形式、采用灵活评价方式和选择不同的作业评判策略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分层走班模式;初中数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4-021-3

在平行分班的班级授课过程中,教师时常会陷入到两难的境地:优等生在教学中希望教师所讲述的内容能够更多,知识能够更加深入,而学困生则希望课堂教学可以放慢速度,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上。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为了能够满足更多人的需求,不得不以中等生的学习能力作为基准,同时兼顾优等生和学困生,“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延缓了课堂进程,还严重损客耗了课堂效率,学生的内在潜能也无法被激发。

自2010年4月开始,我校进行了“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实践,具体实践中碰到了如何“先学”的问题。2012年,结合安吉昆铜中学的“导学案”设计和“六步三查”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开展了“小组合作、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但由于初中知识层次提升的幅度增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日趋明显,我们教师的作业设计针对性上难度增大,无法把握。因而,2016年,我校开始了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教师在备课、教学、作业等分层中通过实施合理整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教学形式、采用灵活评价方式和选择不同的作业评判策略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以提升教学质量。

一、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教育要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教师必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区别对待,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够让他们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所提升,由过去的被动学习状态变为主动学习,树立起学习的信心,提升学习的潜能。

我校实践的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具体分层方法: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学习潜力、学习兴趣、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主要以前一阶段学习成绩为主要标准。学习潜力包括接受知识的快慢、知识的应用能力等。学习兴趣是指确定层次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程度。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从学生的成绩、作业、课堂表现等几方面综合评价学生。学生自评并不是盲目地让学生给自己打分,而是在“走班”前把每个层次水平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要求等告知学生,让他们结合自己的情况作自我评判。

然后,在保持行政班不变的前提下,依据学生数学、科学两门学科学习的实际情况,设置A(提优)、B(培优)两个层次。在上数学、科学课时,原相邻两个行政班的人数大致按3:4的比例分别到A、B班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走班”分层次教学。

分层走班模式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较强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分层走班模式符合了初中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它不仅仅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行为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以及学习能力、知识结构等智力因素。因此,这种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分层走班模式已经成为了新课程改革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

二、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分层内容

1.备课分层

备课分层是开展分层走班教学的前提。在备课中,教师要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来制定教学规划。A层次的学生,我们以适当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围绕几个问题展开预习,教学中以加强基础知识为主;B层次的学生,我们除了基础知识方面的指导掌握外,加强学科拓展,对于书本较易掌握好理解的内容布置给学生自学,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思考题之类的题目。

2.教学分层

教学分层应该包括概念分层、例题分层。A班的教学要深入了解他们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要淡化抽象概念,帮助他们解答疑难问题,尽量采用实质性的教学方法,树立他们对数学学科的学习信心,让他们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对于B班的学生来说,则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领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并归纳出一般的规律与结论,再引导学生进行变式探求,加深学生对概念、规律、技巧的把握,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技巧。

3.作业分层

练习和作业是实现知识巩固的有效途径,在分层走班模式教学中同样也应该进行分层。

例如上完浙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A班的作业:

(1)已知关于x的方程12(1-x)=1+m的解与34(x-1)-25(3x+2)=110-32(x-1)的解的和为0,则k的值为( )

A.-1B.0C.1D.2

(2)如果a、b为定值,关于x的方a3=2+x-bk6无论k为何值时,它的解总是

1,则a、b的值分别为a= ,b= .

A班的学生布置作业时选择难度小的题目,练习目标是掌握正常难度的解题方法。作业题目应尽量综合知识点,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信心。

B班的作业:

(1)已知关于x的方程12(1-x)=1+m的解与34(x-1)-25(3x+2)=m10-32(x-1)的解的和为0,则k的值为( )

A.-1B.0C.1D.2

(2)如果a、b為定值,关于x的方2k+a3=2+x-bk6无论k为何值时,它的解总是1,则a、b的值分别为a= ,b= .

B班学生作业重点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能灵活运用有关知识,提升数学思想及数学能力,因此尽量选择探究性、开放性和讨论性的题目。

4.辅导分层

对A层次学生,重点要掌握双基,采取学生多练习,教师多批改,集中进行训练的办法,促进学生基本掌握双基。对B层次学生,要在掌握双基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学习难度和广度。

5.评价分层

针对分层次教学的特点,学生的考试采用相同的试卷,适度删减,不同的评分标准,最终给出相应的等级,让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1.合理整合教学内容

初中数学教学中所使用的教材内容统一,很难满足不同层次班级中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在分层走班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新课程标准来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删减、添补、充足,为学生制定出最适合他们的教材内容。

A班教学重点关注基础知识。教师在按照知识内容进行分类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删减掉难度较高、综合性较强的题目,重点关注知识类和非工具类两部分,帮助学生形成以工具知识为主线的知识体系。

B班的教学除了课本中的知识之外,可以进行知识的拓展,增加高中知识的内容,让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更好的完成知识的衔接。

例如浙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过程中

(1)A班:例1 已知(m-1)x2-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代数式

201(m+4)(4-2m)+7m的值.

B班:例1已知(m2-1)x2-(m+1)x+8=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求代数式

201(m+4)(4-2m)+7m的值.

(2)讲解例4时:A班:若k为整数,则使得方程(k-199)x=1-200x的解也是整数的k值有几个?

B班:若k为整数,则使得方程(k-199)x=1-200x的解也是整数的k值有几个?

变式1:若k为整数,则使得方程(k-199)x=k-200x的解也是整数的k值有几个?

由于A班和B班教学的内容差距较大,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专门为两个层次的班级编写校本教材。

2.选择合适教学形式

初中数学在采用分层走班的教学模式时,除了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要进行区别之外,教学形式的选择也应该有所不同,要符合该层次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学习要求,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A班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完成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围绕难度小的练习,进行边讲边练,并通过旧知识来把握新的知识。有条件时,还可以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展开他们能力范围内的教学活动,例如由学生完成课堂的小结和反思,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积极性。

B班的教学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思考等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知识。

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过程中,在讲解

例2解方程:13(x-1)+34(x-1)=12(x-1)+23(x-1)

A班上常规解法: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解法,然后教师归纳,先去括号,再移项,合并同类项,最后得到解。

B班上优化解法,上课时引导学生将(x-1)看成整体,可设a=x-1(换元思想)将原方程化为13a+34a=12a+23a

解出a的值,然后代入a=x-1,求出X的值.

并有变式训练13(x-1)+34(x-1)=12(x-1)+23(x-1)

再如上完《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后,在课时特训P19出现的第12题、第13题、第14题、第15题。这些题从结论来看是非常规的,对B班来说可以讲讲,而对于A班的来说则要求太高了。于是决定在晚自习时的课间要求学生按照分层走班的要求走班,A班自习,在B班分析这几个题的解题思路。

还有在A班、B班进行试卷讲解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解决大多数学生的问题,然后对A班的学生可以个别讲解不理解的问题,在B班可以集体讲解难度较大,学生无法自行解决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及创新思维和能力。

3.采用灵活评价方式

新课标要求评价不应该只关注学习的结果,还要重视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具体到数学教学中来,除了要重视学生的数学知识把握情况之外,还要看到他们在学习中所产生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分层走班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客观的评价内容将对学生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让他们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不断提升数学能力与水平,满足综合素养的要求。根据学生的层次来制定学习目标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信心的关键。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在分层走班模式下教学评价标准应当如下:

A班重点关注数学基本知识以及基本技能的情况。B班的评价则应当以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为自主,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评价的标准都应该建立在自身的水平和基础之上,并根据他们的优势和不足及时进行调整。

评价的方法主要两个:一是传统的试卷考核。教师根据学生层次情况进行分层考核,通过题目难度、数量等方式来衡量不同层次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习情况。二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评价。

例如小组合作进行课题学习、分析数学错题等等。

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不仅仅可以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情况,还能够充分发挥出评价的作用,推动学生在数学學习中的成长。

4.选择不同作业评判

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主要手段。传统教学中,教师批改学生作业通常是以答案对错作为衡量标准,而在分层走班模式下,除了对答案对错的判断之外,教师要尽可能通过评语形式对学生作业作出评价。

对于A班的学生来说,教师的作业评价内容应重点关注学生的闪光之处,发现他们学习中所获得的进步,以此帮助他们树立起数学学习的信心。

对于B班的学生,教师的评语内容重点在于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解题思维以及解题技巧,让他们能够通过评语的内容拓展自己的解題思路,提高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

四、分层走班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1.重点关注学生的积极性

采用分层走班模式的目的就是要为学生找到最合适的学习方式,这种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其自主性和积极性十分重要。因此,无论是在进行哪个层次的教学时,教师都要通过有效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一方面,教师要提高学生的成就感,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成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后续学习的动力。例如,在二次函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先通过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判断对称轴、定点坐标,然后再加大难度让学生尝试去绘制函数的图像。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试卷的设计与评价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分层走班模式与传统学习中的不同。

2.采用人性化班级管理方式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中数学成绩和学习的状态都会发生变化。如果学生的成绩有所提升,教师就可以建议学生进入到高一层次的班级中去进行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如果学生的成绩出现了大幅度下降的情况,教师则可以建议该学生调整到训练难度较小的班级中调整自己的状态,当成绩稳定后重新进入该班级。当然,这些班级的调整必须要依照学生自身的意见,教师只能给出相应的参考建议,不能替代学生做出决定。在这样的方式下,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再是简单的教和学关系,而是带有理解和包容的亦师亦友关系,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

3.关注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思来调整自身学习方法以及学习进度的能力。如果学生缺少自我学习能力,完全依靠教师来进行学习,忽视了自身的探究与提升,自然也就无法在分层走班教学中得到提高。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必须要向学生不断强调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让他们找准自己当前的学习情况,定期对自己进行分析,总结不足之处并进行调整,实现自我进步。

[参考文献]

[1]张颖.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研究[D].集美大学,2019.

[2]顾飞.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19(04):44.

[3]杨舟波.初中数学AB分层走班制研究[D].宁波大学,2017.

[4]陈燕迎.学科分层走班教学调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於潜第二初级中学,浙江 杭州 311300)

猜你喜欢

初中数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试分析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教学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