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只是父母教育缺位的替罪羊

2019-01-30张丽珊

中学语文 2019年2期
关键词:替罪羊同龄人玩游戏

张丽珊/文 谢 超/评

[作者通联:江苏盐城市第一中学]

孩子为什么会网络成瘾呢?在孩子告别网瘾的路上,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

孩子迷恋网络,很多时候源于父母的影响作用。一些父母本身就是网络控,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妈妈不停地刷朋友圈,网上购物;爸爸玩游戏,关注各种讯息,以致敷衍着孩子的各种诉求。

一位三年级就被老师贴上“网络成瘾”标签的小伙子来我这里咨询,他上课精神涣散,总是走神,回家不写作业,过度地玩游戏,只要母亲严厉禁止,孩子就用不上学表达抗议……小伙子告诉我他的级别是至尊星耀,带了许多人提升段位,还赚到了装备。从他两三岁起,爸爸陪他时都是带着他打网络游戏,为了鼓励他学习,答应给他买配置更高的电脑……

一对年轻父母带着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来咨询,孩子被老师贴上“多动症”标签,不好好听课,不完成作业。母亲跟我诉苦,她每天晚上分身乏术,既要照顾3岁的小女儿,又要盯着大儿子写作业。父亲呢?他在干什么?玩手机呀!他每天下班回家,吃了饭就玩手机,如果不喊他睡觉,能玩到凌晨二三点,而一旦让照顾老二,他分分钟就睡着了……父亲用自己的 “身教”告诉孩子,手机好玩,网络有意思,孩子能不效仿进而上瘾吗?

学龄前的孩子,独立玩ipad很久而不打扰父母;游戏玩得级别很高的孩子,常被父母在人前炫耀,说孩子聪明、懂事、不粘父母。这就给孩子强烈的暗示,“会玩网络游戏”是优点,是可以炫耀的。

当然,缺乏兴趣爱好、没有良好的人际互动是孩子迷恋网络的内在原因。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没有帮助孩子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没有给孩子创设与同龄人友好互动的环境,造成孩子缺乏人际交往能力,而网络是一种能快速和别人达成互动的介质。有的孩子被网友骗了几千元后,依然不放弃交网友,一个孩子说:“我在现实中没有一个朋友,我在班里就是空气,所有朋友都在网上,如果把我的网断了,我就和这个世界脱节了……”有的孩子为了与玩游戏的同学有共同语言而玩手机游戏。

只要不影响学习,很多父母就不会干涉孩子玩网络游戏。而一旦孩子因玩游戏影响了学习,父母的态度就会180度大转弯,将网络看成阻碍孩子成绩提高的绊脚石,是孩子不能健康成长的罪魁祸首。亲子之间开始了“网络拉据战”。

其实,网络没有错,它是一个客观存在;孩子更没有错,他是一张白纸,他也有自己的需求,诸如青春期的浓烈情感、对社会交往的强烈需求、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能不能融入集体……他需要网络。那么到底是谁错了呢?是父母。网络不过是他们教育缺位的“替罪羊”。让孩子和网络保持一定的距离,重任在家长身上。

首先,家长要先放下手机。很多小学生跟我投诉,为什么家长手机不离手就没有人管,而我们玩手机就不行呢?为了孩子,请家长和手机保持距离,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

其次,家长要成为可以和孩子聊天的有趣的人。鲜活的人际互动,才能让孩子告别网络,在有品质的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多样和有趣。

第三,为孩子创造更多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一些成年人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或馈赠往往是购买电子产品,一旦发现孩子迷恋又要求孩子克制,提高自控力,这不是给孩子出难题吗?父母利用节假日带着孩子走出家门,亲近大自然,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参与更多的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结识更多的同龄人,建立真实有效的人际关系。

(选自2018年10月18日“中青在线”)

【解 读】

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必须正视并认真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很多孩子网络成瘾,耽误了学业,封闭了心灵,荒芜了精神,扭曲了性格,作者正是看到了这种严峻的现实,出于一种责任心与紧迫感,写下了这篇网文。标题中的 “替罪羊”,是比喻代人受过的人。作者旗帜鲜明地表达观点,孩子网络成瘾不是“网络”之过,而是“父母教育缺位”之责,为人父母者必须得反思并有所行动。

作者一开篇就连发两问,既是作者的忧虑,也是作者的希望,当然也显示出行文思路。

作者循着开篇两问,首先分析孩子们网络成瘾的原因。一是父母的影响,“一些父母本身就是网络控”,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经常刷朋友圈,网上购物,玩网络游戏,实质上这是父母对孩子的不良“身教”,无形中告诉孩子“手机好玩,网络有意思”。二是孩子的内因,他们往往“缺乏兴趣爱好、没有良好的人际互动”,一些孩子不愿好好听课,不想写作业,不愿与他人交流,只想玩游戏。三是外界的刺激,父母错误的夸赞与奖励方式为孩子接触网游提供了便利,网游的精彩刺激与升级诱惑强化了孩子对网游的兴趣,同龄人都在玩网游也迫使孩子自陷进去。作者对这些原因的分析,有自己平时的观察与思考,更多的是前来咨询的活生生的惨痛实例,这些原因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很多孩子不仅荒废了学业,也扭曲了性格,导致了很多家庭的关系紧张,父母的焦虑忧心。

针对网络游戏产生的严重恶果,作者认为网络不应该成为“替罪羊”,孩子也不是责任方,关键是父母的教育缺位。于是作者就“在孩子告别网瘾的路上,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开出“药方”,提出对策。作者的对策有三:一是“家长要先放下手机”,二是“家长要成为可以和孩子聊天的有趣的人”,三是“为孩子创造更多与同龄人互动的机会”。对策不在于多,而在于切实,但愿年轻父母们能够听得进良言,控制自己的网瘾,自觉给孩子良好的“身教”示范,切实履行教育孩子之责,促成孩子们的健康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替罪羊同龄人玩游戏
哈哈大笑玩游戏
回到古代玩游戏
感觉“被同龄人抛弃”,不过是错过一班车的焦虑
非药品不是假货的代名词,更不是竞争混乱的替罪羊,这个企业要为动保乱象发声
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现实主义小说中的替罪羊
莫等闲, 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本是同龄人 互为好榜样
玩游戏
替罪牛
一个乐于寻找替罪羊的民族是幼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