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及创新精神的培养

2019-01-3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医学生导师研究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1]。研究生教育是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随着我国公众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医学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对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医学研究生不仅是传统医学知识的学习者,还应当以医学研究进步的推动者为己任。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形成完善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具有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展现新时代临床医学研究生基础扎实、积极创新的新风貌。

1 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及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临床医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复杂而多元的生命过程,不断的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是医学不懈的追求。临床实践要求医学生把握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精髓,从临床实际出发灵活的应对千变万化的临床问题,从而消除患者的疾苦。而传统医学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科研素质的培养及创新精神的发掘。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医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及主动钻研的能力,当面对临床实践中活生生的患者时就暴露出了能力的缺陷,大大影响了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因此,培养医学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既是医学生未来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当下医疗服务的内在需求。

一切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离不开创新,医学也不例外,正是创新焕发了医学的生命力。回顾医学发展的进程,我们不难发现,每一次医学发展的里程碑都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进步之上的,一如青霉素之于外科感染,胰岛素之于糖尿病治疗。现代医学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之上而成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同前沿学科交叉融合,息息相关。今日的医学生就是明日的医学科学家,当代临床医学研究生既要做好医学的继承者,同时也要做发扬者、创新者,以科学的精神投身医学研究,学习如何从临床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将各学科科学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因此,培养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是未来医学研究发展的重要前提。

2 当前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及创新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

当前医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研究生科研素质及创新精神的培养,阻碍了具有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目前临床医学研究生自身认识和学校培养管理两方面上。

2.1 临床医学研究生的自身认识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多数医学生习惯于以知识为中心的填鸭式的被动学习,阻碍了研究生求真求确的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尽管多数医学生对于科研素质及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有了较高的认识,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缺乏能力上的锻炼,医学生在自信心上存在很大的不足,这种不足在来自所谓名牌院校和普通院校的学生的对比中尤为明显。由于教育水平上的先天不足,来自普通院校的研究生缺乏创新自信心,在各类创新实践活动中缺乏积极主动性,处于盲目的被动的参与状态,同时由于缺乏良好的科研训练,没有建立起系统性的科研思维,看问题不能很好的把握住问题的关键,从而导致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失败,再次损伤了创新的自信力,最终导致创新兴趣的淡薄。

其次,科学研究的性质决定了其过程注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一项科研成果的诞生的背后常常是无数次的反复尝试与失败经验的总结,同理,创新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以水磨工夫在平时广泛学习相关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思维的发散并付诸尝试,而这个过程要求研究生具有相当的意志力。因此,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中,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建立起相当的自信力与意志力。

2.2 学校培养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研究生的教学管理及培养方式的不足影响了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发掘。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除思想品德教育及专业知识外,“研究生综述写作”“学位论文撰写”等有利于研究生科研素质及创新精神培养的实用课程开展较少,即使有开展也多流于形式。在教学实践中,所谓科研设计课程往往表现为教师完成教案计划任务式的教学,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启发性,学生参与度低。偶尔有教师尝试“创新”,结果是师生双方都不适应,讨论不起来,究其根本还是教学思维和方法没有转变过来,缺乏创新性。

课堂之外,研究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研究室或者医院中度过的,研究生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在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中起关键作用。要培养出创新型人才,言传身教的研究生导师自身就要具备创新意识以及过硬的学术水平。在实践中,研究生导师主要存在创新理念不坚定与角色缺位两大问题。其一,部分研究生导师自身创新意识就不强,教育理念陈旧,缺乏创新教育的自觉性,对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仅停留在研究生能够顺利毕业即可;其二,研究生师生之间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尤其是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因参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长期在不同的临床科室轮转[2],其导师则因为临床工作繁忙,在科学研究上投入的时间较少,两者叠加下来,加之师生双方主动性有限,师生间的沟通时间、导师对学生科研的指导大大减少。更有甚者部分导师懒于进取,不钻学术,招录的研究生则处于“放羊”状态,这既是对研究生的不负责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3]。因此,培养研究生也要培训导师,导师受到了严格的培训,研究生也将得到良好的培养。

3 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素质及创新精神培养的途径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应当坚持创新教育理念,提供良好的科研场所、设备等硬件,配套开放合理的激励政策与竞争机制等软件,营造一种既严谨又宽松,积极、开放的学术氛围浓厚的科研环境,吸引教研相长的优秀人才,以达到提高研究生科研素质,锻炼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3.1 坚持创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学校应坚持以创新的教育理念,引导研究生转变思想,端正态度,明确研究生的学习和培养目标。

在思想上,学校应以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宣传创新的重要性,强化研究生创新发展的价值观,鼓励研究生创新发展,提高研究生创新的自信力,激发研究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动力,并为之努力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针对不同学位类型、不同生源的研究生,学校应加强个性化教育。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前提下,学校在进行入学教育时除相应规章制度、思想政治教育外,应重点强调专业型学位和科学型学位的培养目标定位及相关政策,使研究生充分了解研究生三年学习任务,从而做出正确合理的时间规划。在生源上,大部分研究生来自应届本科毕业生,对临床有初步接触,但缺乏科研训练;少部分为返校进修的临床医生,临床经验较多,同样科研经历少。前者的培养,一方面临床知识、临床技能的训练不能落下[4],另一方面要加强科研思维、分析能力、实验能力的培养,争取尽早完成科研启蒙,完成学位课题开题,进入研究学习的正轨;后者临床背景较深,要着重培养研究生从临床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在临床实践中验证完善科学研究理论的能力,以利于研究生返回工作岗位后进一步的发展[5]。

3.2 深化教学改革,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在原有的临床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学校应尝试在医学研究教学及研究生管理培养方式上进行创新。

教学上,学校应更新教学内容,积极开展实用性强的课程取代陈旧、枯燥的传统课程,提高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6-7]。如通过开展文献阅读课,指导研究生对文献中的实验方案设计及科学逻辑推理展开学习,引导研究生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建立起基本的科研思路[8]。课堂之外,应积极开展多种类型的学术活动,营造学术氛围,调动研究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甚至国外的学术报告会,拓宽视野的同时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兴趣。除理论学习外,应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级别的自主创新探索项目,提供更多的科研机会,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

制度上,需要有合理的考核激励制度配套。考核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只有改革了既往应试的考核方式,才能提高研究生创新的动力。研究生学习主要理论学习和科研实践两阶段[9],在理论学习阶段应重点考核研究生是否建立起良好的科研思路,是否掌握好基本的科研方法,逐步取缔停留在识记水平的传统考核方式;科研实践阶段,应强调研究生研究的创新性,一个课题是否成功,是否足以让研究生顺利毕业应重点考察研究的创新性。为了研究生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学校应提供相应的政策及激励制度保障,包括灵活的课程设置及培养计划、专项科研经费的设立以及科研成果的评审奖励等等。

3.3 加强导师遴选培训,重视科研人才

治学严谨、积极创新的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学校应完善研究生导师资格的遴选制度,对于懒于进取,缺乏科研成果,缺乏创新主动性的教师不应给予导师资质,已取得研究生招录资质的应予以取消,严重者在一定期限内不得申请;对于积极创新、勇于探索的年轻教师,可灵活变通,适当降低资格门槛破格给予研究生招录资格[10-11]。与此同时,应加强导师的培训与考核。对于获得招录资格的导师,应重点考核教学水平,适当组织交流教学经验,通过教学考评反馈等多种方式积极促进师生沟通。对于暂时未获得导师资格的年轻骨干,通过组织培训提高其学术能力的同时,应重点灌输带教意识,充实后备力量。在用好现有人才的同时,学校应争取相应政策支持,吸引海内外杰出人才,为学校的科研创新增添新活力[12-13]。

猜你喜欢

医学生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V eraW an g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爱情导师
36位导师的创业建议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