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忆元素法在皮肤性病治疗教学中的应用

2019-01-30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外用药洗剂皮肤性病

我们把教学中能加强学生记忆的因素称为记忆元素,在教学活动中利用记忆元素增强学生记忆的授课方法称为记忆元素法。由于皮肤性病学课程为考查课,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上课时不注意听讲,考前再死记硬背,考后迅速遗忘,难以达到教学要求。这学期学院要求进行精讲,也就是不要求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是要求学生听课后能深刻记忆需要掌握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对授课内容做了调整,教师们进行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以皮肤性病的治疗一课为突破口,寻求这一节课的记忆元素,在理论教学中建立了多个记忆元素,应用记忆元素法使学生充分利用两学时在课堂上掌握所学的知识。

1 记忆元素

以下是在教学准备及教学过程中所总结的记忆元素:

1.1 口诀

外用药物治疗在皮肤性病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外用药剂型选择方法比较抽象复杂,急性炎症性皮损,渗出较多时,用溶液湿敷;渗出少时,采用半干的糊剂;干燥,结痂,有鳞屑时,采用乳剂,苔藓样变时可以用硬膏。外用药的剂型的概念本就是教学难点,剂型的选择更是难上加难,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学生只会“左耳听右耳冒”,如果采用口诀“干对干、湿对湿、半干对半湿”来帮助记忆,通过朗朗上口的口诀,辅以相应的讲解,学生的记忆就会被强化[1]。

1.2 重复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理论,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重复学习可以避免遗忘[2]。重复法是许多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学生背诵诗词、外语单词也多用这种方法。但是课堂上简单重复会让学生听得索然无味,理论课教学的重复绝不是简单的复述,例如在重点内容“外用药剂型的选择方法”的教学中,先向学生讲解不同的皮损要如何选用不同的外用药剂型,然后用幻灯片展示急性炎症、亚急性炎症、慢性炎症皮损的照片,按图片讲述该如何选择外用药的剂型,这是第一次重复;接下来利用剂型选择的口诀再讲一遍选择方法,这是第二次重复;课后小结时再把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简单总结,这是第三次重复;讲本学期最后一节皮肤性病学理论课后再次将皮肤性病的治疗中的重点内容简单回顾,这是第四次重复。按一定的时间规律重复学习,使记忆根植于学生大脑中。

1.3 举例

以病例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近年来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教学模式[3]。皮肤性病的治疗不是讲一种或一类疾病,难以以病例为引导,但是我们可以把临床事例融入到一些内容中。学生常常把洗剂的概念弄错,认为是用来清洗皮肤的外用药剂型。洗剂也称振荡剂,使用前需振荡摇匀,我在讲完洗剂的概念后给学生讲一个事例:我给一位患者开了炉甘石洗剂,他没有按我的要求取药后拿回来咨询用法,数日后复诊时对我说:你开的药没有效果,质量也不好,用了几天就再也倒不出来了。学生们都哈哈大笑起来,在笑声中牢记了洗剂的概念。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B班进行了课后测验,利用课后测验评价教学效果,洗剂概念回答正确率为98.72%。

1.4 直观

直观教学法[4]是由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教学方法,它利用图片、视频和实物等直观的方法教学,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生动性等特点。左脑记忆是语言性记忆,而右脑记忆是照相记忆[5]。文字是抽象的,而图片、实物是具体的,身临其境的记忆最深刻。口头的讲述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展示外用糖皮质激素后患者出现痤疮、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的照片可以使学生铭记这些外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各种外用药剂型的照片,播放气雾剂喷出气雾的视频,课堂上拿外用药实物做教具,把静置后分层的洗剂摇匀让学生直接观察到它的变化,这些直观的教学方法无疑是加深记忆的要素。

1.5 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素之一,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感兴趣的内容会如饥似渴地学习,我们对14级本科生125人进行了有关皮肤性病治疗方面的学习兴趣问卷调查,结果62.4%的学生对皮肤美容知识感兴趣,我们在课程改革后增加了皮肤护理、美容整形等内容。这部分内容虽然在课堂上占用的时间不多,讲授时一带而过,课后相关测验题的回答正确率仍达到89.74%。我们既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来教,又要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1.6 提问和强调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教师提问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地思考,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由自身思考得出的结论才记忆深刻。我在皮肤性病的治疗一课中以提问“你学医的目的是什么”为导课,学生回答“治病救人”,直接引出授课内容治疗学,通过强调这一课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重视,认为重要的东西就会用心记忆。对讲过的问题再次提问既可以加深学生记忆,又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检验学生对讲授内容的理解程度[6]。授课过程中我采用了“步步为营式”提问,也就是把提问贯穿到每一个内容当中,讲止痒剂时提问“为什么止痒剂能止痒”,讲遮光剂时提问“防晒指数是如何出来计算的”,讲外用糖皮质激素时提问“为什么要将其分为弱效、中效、强效、超强效”,使学生不断地处于由思考到记忆的过程中。

1.7 归纳总结

教学中的归纳总结法,就是按照学习内容的类别,将所学知识系统地分门别类,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7]。无规律的事物很难记忆,总结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就会给记忆插上翅膀。皮肤科常用的系统治疗药物很多,第8版皮肤性病学教材就列有十一大类,一类一类讲过后可能学生会昏昏欲睡,我把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归纳为对抗微生物的三大武器,学生便一次记住了三类药物,再把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维A酸的发现总结为皮肤病治疗的三次革命,学生便又记住了三类药物。

1.8 测验

我们常有这样的经验:考试考过的内容(尤其是没答出来或答错的内容)多年以后仍会记得,课后小测验是检验,同时也是复习,所以课后测验也属于记忆元素的一种。我院在理论课前先由授课教师出十道来自授课内容的选择题,课后留2~3分钟由学生通过手机微信程序答题,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并将答题情况反馈给教师。这种方法既强化了学生的记忆,又会督促教师想方设法让学生记住所授知识。

2 讨论

心理学认为,记忆是经验的印留、保持和再作用的过程,是大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加工、储存,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检索和提取的过程[8]。目前记忆产生的原理尚不清楚,有些教师讲过的课几十年后学生依然能够记忆犹新,这就是运用了记忆元素法的缘故。为增强记忆,李东雅等[9]采用了图标教学记忆法,而吕燕等[10]采用了图像记忆法进行组织胚胎学的教学,李红梅等[11]采用分类记忆法教学,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许多教师都在探索皮肤性病学教学的新方法[12],皮肤性病的治疗是皮肤科教师公认的比较枯燥的一节课,理论知识多,不像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那样可以用图片直观地教学。如果按教材一条条地讲完,学生很难记住,我们不能让所教授的内容成为过眼云烟,而是要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学生记忆中,于是从2014级临床医学本科开始采用记忆元素法教学。为了进一步观察和检验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内容当堂测验。结果表明,学生回答正确率在80%以上。

医学理论学习更多的是凭借记忆,但是记忆不能依靠填鸭式的教学,也不提倡学生死记硬背。以往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有意或无意地应用了记忆元素法,现在我们是在主动地运用它。我们将发掘更多的记忆元素,并将其融入每一堂课中,结合多种教学手段使皮肤性病学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牢记所学的知识是我们医学教育工作者永远的课题。

猜你喜欢

外用药洗剂皮肤性病
中药外洗剂加自拟敷脐散治疗婴幼儿腹泻的临床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第四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皮肤性病学科研型研究生培养方式的思考与探讨
果酸治疗黄褐斑30例临床分析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皮肤性病科简介
试论外用药治疗银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
三黄水治疗糖尿病足坏疽急性感染期疗效观察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激素类外用药使用指南
萨布如木病洗剂中苦参的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