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并轨培养模式下医学临床研究生毕业论文的选题

2019-01-30李香玲张志英王炎强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10期
关键词:选题导师课题

李香玲 张志英 王炎强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得益于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医护人员队伍。为加强高素质临床人才的培养,加快与国际医疗技术人员的培养接轨,我国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颁文对研究生的教育施行并轨“四证合一”的培养模式。即并轨模式下研究生不但接受为期至少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而且需要兼顾培养其科学研究素养。我们课题组对并轨模式下研究生临床实习、思想状况及日常带教、临床素质提高进行系列研究[1-3]。面对新形势下临床专业研究生如何兼顾平衡的临床技能的培训与科研学位论文撰写任务,如何将学位论文科学选题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值得学校教育者,尤其“当事人”“亲历者”研究生与导师深思。

1 并轨培养模式下医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临床科研的重要性

临床与科研是一脉相承,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无论重科研、轻临床,还是重临床、轻科研,都缺乏合理规划,未把握临床与科研的精髓。临床为科研基础,科研服务于临床发展,医学临床与科研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同等重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协同发展,在临床中发现科学问题,利用科研思维解决临床实践中问题,立足临床工作、培养临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临床能力提高及科研素养完善是培养我国医学高素质医学后备人才和发展医学相关科学技术的重要一环,与我国医学领域的可持续性发展密切相关。与我国提出的并轨“四证合一”的培养模式体现培养新型实用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战略及未来国家创新发展的思路相符合[4-5]。需要并轨培养模式下医学临床研究生在临床学习中不仅具备扎实的临床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而且具备优秀的科学研究能力,对于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高国家医院综合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并轨培养模式下医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选题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研究生来源不同,“五湖四海”,部分来自脱产刚刚毕业的在校本科生及专科生,部分来自基层单位或同级、上级单位具有工作经验的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还有医护、行政、基础临床跨专业跨行业者,及年龄大小不一、地域不同,就读研究生目的、要求、动机不一。因此对于临床科研认识、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其二:并轨培养模式下研究生既要完成理论学习、临床实践,忙于课程考试、科室轮转,又要完成科研课题,思想上“芝麻西瓜”、“得陇望蜀”“熊掌与鱼兼得”,而时间紧迫,敷衍了事,短期短视效应;其三:缺乏专业性,缺乏系统性,缺乏新颖性,缺乏可行性,选题盲目性,随意性,盲目跟风,追随潮流,不求专业指导,不求课题可行性论证,不求文献检索、阅读时效,甚至“依葫芦画瓢”“囫囵吞枣”“拿来主义”;其四:作为导师责任心不强,对研究生,图省心省事,放任自流,粗放式管理,“放羊式圈养”,以行政工作为由,以临床工作繁忙为辞,以精力有限为托,宽进宽出,疏于管理,缺乏师生间交流,对学生定位不准确,当做廉价的劳动力,拘泥于陈旧的教育理念,未予转变新的教育理念及模式[4-5]。

3 并轨培养模式下医学临床型硕士研究生选题中注意事项

把握选题的内容与方向:临床调查研究、病例报道汇总分析、临床药物、辅助检查观察、临床新技术新项目、临床诊治经验总结、临床回顾性及前瞻性研究与基础的动物模型制备、干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的探讨、离体在体研究、基因敲除结合不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等,体现应用性及转化性为根本,“来自临床,基础检验,回归临床,闭式循环,螺旋式上升”[6-7]。

掌握选题的来源:自选型课题,自己在临床学习期间发现、分析问题;导师的课题的延续,来自导师申报及完成课题;以师兄姐弟妹课题,进一步完善延伸;导师拟定课题,学生经文献检索,预实验检验从中选择;导师直接出题,学生按部就班,“顺坡下驴、顺水推舟”,根据不同来源的课题,结合导师方向,兼顾个人兴趣,依托医院科室特色,学科基础[7-8]。

立准选题的原则:创新性,体现在既往没有研究或存在争议性的问题,或者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前进一步或者提出新的问题,创新性问题以贴近临床实际;实用性,能解决临床问题,具有一定的转化价值;可行性,符合研究周期及个体状况,又不超试验或实验条件及基础;交叉性边缘性,以跨学科跨专业交流,锤炼科研思路,容易标新立异;嫁接移植性,以整体观、系统观为标准,综合评估,防止以偏概全,具有借鉴意义[7-10]。

充分选题的准备:前期基础完备导师科研助手及师兄姐弟妹的试验或实验环境熟悉、基本技能、思路的铺垫,加强学术、试验思路交流,充分运用辩证思维,掌握科研逻辑思维,熟悉流行病学及循证医学径路,临床与基础结合,完善自己文学素养,熟悉导师的研究方向,参照导师既往发表文章、科研成果,寻找科研思路,熟练本课题组的相关前沿进展及广泛阅读国内外文献、资料,熟悉文献检索查阅管理软件、科研图片的处理技巧、熟悉基本的科学研究技术,基本技术操作、流程(如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技术、Western Blot、ELASA),基本疾病模型资料,常用数据统计学方法的原则、适用范围,真正开始课题前完成基本的课题综述、开题报告、预实验设计实施,充分熟练运用科研思维导图及架构图予以展开等等[7,11-12]。

总之,毕业论文的合理选题与临床实践,应具备“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术与临床视野,“彼此平衡兼顾”,立足自身,把握学科优势,掌握本专业学术动态,以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中“人生三境界”模式,“昨夜西风雕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因势利导,理清思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全面提升临床综合能力的同时完善自己科研思路,“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健全个人发展、完善医学后备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选题导师课题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V eraW an g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