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古诗词人物形象塑造中的虚实结合手法

2019-01-28丁志峰

考试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虚实结合人物形象古诗词

摘 要:塑造人物形象是古诗词的常见内容,虚实结合手法经常被用在人物形象的塑造尤其是作者自我形象的塑造上,它可使人物形象更加具体、饱满、真实可感,有感染力,从而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本文在厘清虚实结合范畴的同时,着重论述古诗词中常见的虚实结合方式,结合教材中的实例,具体说明虚实结合手法在古诗词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作用。

关键词:古诗词;人物形象;虚实结合;效果作用

虚实结合,顾名思义,虚与实相对,即将客观存在或眼前具体的现实与主观抽象或未知虚假相结合。一般来说,能够用视觉、听觉、触觉等具体感官感受到的即是真实具体的,而存在于人的思想意识中的则为虚。

古诗词中的虚实结合手法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考量,从时间角度看,实写即此时此刻之事、之象、之境,而过去与未来的皆为虚。从空间角度看,眼前客观存在的为实,而非眼前、主观的,包括幻想、想象、回忆、联想等,皆为虚。

实际上,虚实结合是用虚来写实,落脚点还在写实上,虚写只是一种角度和方法而已,只是在结构、层次、深度等方面表达出的效果比实写更好,最终还是为抒发情感服务的。虚与实搭配,更具情致和韵味,效果更明显。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言:“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可见虚实结合手法的作用。

古诗词中常见的虚实结合方式大概有以下几种:

一、 写实+回忆

这是虚实结合最常见的一种方式。这里的回忆有时是回忆自己或和自己有关的事,有时是回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如陆游《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前两联虚写,后两联实写。首联回忆了自己青年时的豪气如山,展现了一个以身许国的青年诗人自我形象,充满力量感,磁场力巨大,有感染力。颔联回顾历史,回忆了两次对金作战的胜利,字里行间充满了自豪感,这是一个渴望朝廷打胜仗、一心报国的诗人。颈联和尾联写眼前自己的处境:理想破灭,年老体衰,充满心酸与无奈,可他又不甘心,羡慕诸葛亮的功业,渴望能像他一样建功立业,因而又不绝望。

虚实结合,刻画了两个诗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诗人的情感更深,情感深则形象更高大更饱满,更具有感染力。

再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上片实写赤壁所见的壮丽奇景,下片先回忆历史人物周瑜及其功业,之后又回到眼前写自己,向往与失落感顿生。这样壮丽的赤壁山水中激荡着一个既想建功立业,却又无可奈何、失落悲叹的诗人形象。虚实结合,使词人的内心世界自我解剖得更深刻,形象更真实可感。

二、 写实+想象

这里的想象有时是时间上的,如对未来的想象,有时是空间上的,有时又是对具体事物、景物、情景、场景的设想等。总之,是多方面的。

如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上片写男女送别的场景,再想象楚地之远,前路之迷茫,渲染了一个凄清悲凉的氛围,表现出了自我的伤心与无奈。下片想象离别之后自己的所在,则更为伤情,是虚写。虚实结合,渲染了氛围,使自我形象更具体更有感染力。

再如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作者在空间上想象故国之容貌,通过虚写具体物象,抒发物是人非的悲愁,更见亡国之痛、故国之思。

三、 写实+联想

这里的联想即由此及彼,从对方的角度来写,也就是反写。反写为虚,是想象的内容。

如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着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实写自己客居他乡遇到节日倍感孤独凄凉的形象,后两句是虚写,想象家人深夜未睡,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明明要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思念至深,却偏偏不直接写,反而从对方(家人)的角度写家人牵挂自己。

以虚写实,虚实结合,更有层次感,抒情更强烈,形象更鲜明。

同样题材内容的如高适的《除夜》。再如杜甫的《月夜》,写自己思念妻儿,却偏偏反着写,营造了一个妻子月夜闺中独自望月思己,儿女不解其中意味的场景。同样是用虚实结合(反写)的手法来抒发情感、塑造自我形象的。

四、 写实+幻想

幻想即不切实际,不能实现的一种想象,它往往具有大而空、天马行空、神奇瑰丽等特点。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是对天姥山夸张的写实,而后文主体写梦中所见天姥山之境则为虚写,作者大胆幻想,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瑰丽奇美、灿烂光明的神仙境界,这在现实中是难以找到的。幻想的梦境的美好,实为反衬现实的黑暗,从而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故而这首诗中的虚实结合(虚为主体),以虚写实,刻画了一个愤世嫉俗、追求光明自由、傲岸不羁、个性鲜明的诗人自我形象。

总之,人物形象实则是思想情感的外化,骨子里还是内在情感的表达。用虚实结合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实则是在用另类方式表达情感。虚实结合手法,可以突破诗词因篇幅短小、内容有限而带来的无法言尽的困顿,使诗词的结构更有层次,韵味更加浓厚,内涵更深,真正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正如清代吴乔《围炉诗话》所言:“文章实做则有尽,虚做则无穷。”这样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也必定更具感染力,带给读者良多回味。

作者简介:丁志峰,中学语文二级教师,甘肃省平凉市,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虚实结合人物形象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教赛融合”在“虚实结合”教学平台建设中的作用
虚实结合,婉转缠绵
基于虚实结合的陆军数字化装备体系试验装备体系构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