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低年级教学内容结构化再设计

2019-01-28龚怡

考试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研究

摘 要:以低年级数学的教学内容为抓手,紧紧围绕“计算”“概念教学”以及“解决问题”三大板块,依托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和教材三维目标,对相关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将原有学习内容进行切割和糅合使之产生新的教学结构,是对原有教材进行的一次再编和重新整合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低年级教学内容;结构化再设计;研究

一、 概念界定

(一) 低年级教学内容

新课标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低年级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概念以及解决问题三大板块。其中计算包括计算类型、计算方法以及规律运用;概念教学中包括认识人民币、认识度量单位和认识时分秒以及认识方向;数量关系中有部总关系、相差关系以及份总关系等。

(二) 结构化再设计

结构化再设计不是推翻原有的对教学内容的设计,而是基于学生差异与对内容本身的结构联系,找寻到内容彼此之间的关联,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内容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相应的结构体验与联系应用过程。

本研究中对于低年级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再设计,个人理解是:在不改变原有教学内容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对低年级部分学习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将原有学习内容进行切割和糅合使之产生新的教学结构,是对原有教材进行的一次再编和重新整合的过程,并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育人价值。

二、 小学低年级教学内容结构化再设计的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低年级教学内容结构化再设计试图在前人有关计算、概念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以及教材编排的特点,对有关内容进行结构化的再设计。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难度地解决问题以及抽象的概念学习,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理解教材中的重难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取代被动学习。

(二) 现实意义

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开展教学,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对计算、概念教学以及解决问题板块进行再设计,即是针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进行的适当调整,既适应了学生的个性需求,又可以在学生日益见涨的需求与不变的教学内容之间寻找到合适的点。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引发低年级孩子对所学内容的深入思考,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再设计就是让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体会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

三、 教学内容结构化再设计的主要内容

(一) 低年级教学内容结构化教材解读的研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因此根据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从低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出发,现将部分教学内容结构化再设计后对教材内容重新编排:

计算中对乘法口诀以及口诀求商进行再设计,将乘法口诀根据不同乘数独立成课并且在适当的地方安排课堂练习,给予学生巩固口诀掌握记忆方法的时间,当学生建构起表内乘法之间的内在联系时,熟练口诀也就不再是问题。

概念教学中借助各种学具币以及真实的人民币,让原本抽象的概念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认识度量单位时,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利用各种长度单位认识厘米和米。

数量关系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形成部分数和总数概念的初期,就对教材进行结构化再设计,形成正确的未知数的概念,在后续教学中避免学生产生误差;同样的,认识相差关系的初期阶段,也将不同提问方式渗透其中,建立系统而完善的认知。

(二) 低年级教学内容结构化再设计中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正因为涉及到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再设计,与学生早先建立的固有印象或许会有冲突,有可能会对后续的学习产生系列的影响。教师要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新旧知识的冲突,也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例如在计算板块中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几个几到1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转换,历经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帮助学生生成学习乘法口诀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过程结构。在后续的口诀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运用转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沟通中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不仅是计算学习,在概念教学以及解决问题教学中更是这样。到最后,学生才会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将提炼的结构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能力,在“经历”“体验”“运用”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中对于学生成长的育人价值。

四、 教学内容结构化再设计的运用价值

(一) 形成了低年级教学高质量有效率的教学组织形式

正因为涉及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再设计,与学生早先建立的固有印象或许会有冲突,有可能会对后续的学习产生系列的影响。教师就要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新旧认识的冲突,也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例如在计算板块中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几个几到1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转换,历经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独立思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帮助学生生成学习乘法口诀的知识结构、方法结构、过程结构。在后续的口诀学习过程中,学生自然会运用转换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在沟通中加深对结构的理解。不仅是计算学习,在概念教学以及解决问题教学中更是这样。到最后,学生才会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将提炼的结构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能力,在“经历”“体验”“运用”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成长的育人价值。

(二) 提升了学生数学课堂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1. 计算版块:在研究计算版块时着重研究了1的乘法口诀,在学生通过“几个几”就是“几乘几”的学习后,在学习1的乘法口诀中教师只要教会学生记忆的方法,在后续学习2~9的乘法口诀中,学生自然而然的就能运用掌握的方法去记忆。计算教学中的结构化再设计克服了学生害怕口算的障碍,让学生体会到有效学习与快乐学习。

2. 空间与几何:在研究了低年级教学内容中的《观察物体》时,面对较为抽象的四个位置关系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立体物体作为抓手。在可触摸、可感受、可见的范围内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经历过程、体验观察四个位置看到的不同形状并且运用观察到的普遍结论,真正地感受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3. 数量关系:低年级数学中的数量关系包括部总关系、相差关系和份总关系。如果纯粹地学习数量关系,学生既会觉得晦涩不明,又提不起兴趣,所以在教学数量关系的过程中,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过程中运用比较类比的方式推进,让学生明确数量关系的内涵,并且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6.

作者简介:龚怡,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华润小学。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