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时代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特质学生培养的研究

2019-01-28安红战方蕾

考试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研究

安红战 方蕾

摘 要:创新时代,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创新型专业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如何把个性差异的高职学生培养成满足企业所需的特质人才,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因此,研究如何培养高职特质学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就此做了一些研究,希望能对高职特质学生的培养起到推进作用。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特质学生;研究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国家发展的储备力量和主力军。所谓特质学生,就是具有某种品质的学生。每个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具有独立的个性特征,但处于不同教学单位的学生,具有许多共有的特性。如研究型大学,学生总体比较沉着冷静,勤于动脑,善于钻研;应用型大学和职业院校,学生活泼好动,乐于动手,不畏艰辛。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必须立足地区和行业的人才需求,根据学生的特质情况,制定有效的培养方案,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多方面的共赢。

一、 培养特质学生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工业水平不断提高,随着“互联网+”“工业4.0”“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概念的提出,以及国家对产业的升级转型,各行各业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强扩大,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匮乏更加凸显,且已成为制约工业水平进一步发展的主要瓶颈,越来越多的行业往往高薪无法聘请到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所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期望越来越高,职业教育肩头的担子是越来越重,职业教育承载着中国的工业大国之梦。如何实现特质学生的培养,满足不同行业的应用型人才需求,是职业院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职业院校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 培养特质学生的可行措施研究

高等职业院校存在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所需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在当前国家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时刻,高职院校必须以行业的最高需求为目标,以学生的共有特质为基础,制定一套有效的培养方案,实现应用型人才的跨越式培养。因此,有必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切实加强校企合作与交流。企业是学生特质培养的领导者,负责对学生特质培养提出具体要求;学校是学生特质培养的主要实施者,负责制定培养方案、开展具体的培养工作。关起门的高职教育使学生对企业永远停留在概念上的认识,高职的教育目标决定了和企业之间的紧密相互依赖。因此,学校要主动出击,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及时准确了解企业的需求及变化,定期邀请企业领导来校向学生讲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同时积极组织学生在企业参观、顶岗、学习,这样学生才能对企业的要求和自身的差距有明确的认识,才能清楚自己的努力方向。

第二,保持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成熟的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专业,树立以成为行业顶尖人才为自己在校的奋斗目标。能在生活和学习中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朝着理想坚定启程。

第三,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高职学生好动而善思,即具有喜欢动手实践而且在实践中思考的特质,为此在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必须设计有效的教学情境、有效的教学过程,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鼓励有效利用网络实现自主学习。

第四,培养职业素养。沟通、协商、合作是现代职业人的基本素质。每一个学生在保持自己个性的同时,要养成相应的职业素养,这是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有效工作的基本前提。为此,学校应该重视此类课程的教学,学生也应该对此类课程的重要性、有益性有清楚的认识。

第五,学会自我管理。所谓自我管理,是指学生对自己本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的管理,自己把自己组织起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自己激励自己,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最终实现自我奋斗目标的一个过程。大学生活里,由于课程相对较少,空余时间富足,学生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提前对大学生涯进行规划,注意管理好自己的课余时间,不断充實自己的生活。面对诱惑、压力和不良情绪,要提高自我控制、自我管理能力,坚决抵制诱惑,让压力和不良情绪通过丰富健康的课余生活及休闲方式得到释放或缓解。为此,学校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辅导工作,动员教师和辅导员密切关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在校园内开设心理咨询室,鼓励学生主动诊断,和心理专家面对面交流,排除不良情绪,释放自身压力。

三、 总结

培养特质学生,满足行业和企业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目标之一。要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顺应时代要求,突出特质培养,为企业输送合格人才,达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王栗娟.从90后个体特质看高职高专学生养成教育[J].科技资讯,2013(29):184-185.

[2]刘力涛.高职工科专业学生职业特质培养探讨——以智能电子专业为例[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2):44-45.

[3]卢竹.高职学生个人特质与职业能力培养的影响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1):85-87.

[4]孙烨.高校学生人格特质与创业倾向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50-153.

[5]莫映礼.软技能培养高职学生四种特质初探[J].农家参谋,2018(3):144.

作者简介:安红战,湖南省株洲市,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方蕾,湖南省株洲市,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