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调查及思考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

2019-01-27杨艳梅

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党员社区服务

杨艳梅

(北京市海淀区委党校,北京 100193)

自2018年4月以来,海淀区已有38089名在职党员回社区(村)报到,各社区(村)已接收在职党员报到人数为112073名。随着“双报到”工作的开展,如何在社区党建实践中加强对社区党员的管理,如何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如何发挥他们在社区建设、服务群众中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近日,我们选取万寿路街道今日家园社区为实例,通过问卷调查对该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摸底,了解党员双报到活动开展情况,并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今日家园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突出做法

今日家园社区是万寿路街道建设较早的经济适用房小区,共14栋楼,其中13栋居民楼和4栋复式楼,拥有住家2806户,常驻人口7700多人。自2001年小区开始入住,住户多为沙窝地区拆迁户和总后领导干部安置户,人员素质较高、经济状况和生活水平较高,只有1个低保户。目前,社区参加报到的在职党员280多名,在社区自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居民自治水平较高,社区党委和居委会组织力强

目前,今日家园社区已经形成了由单位大院组成的居委会,社区居民可以通过社区党委和社区居委会反映诉求。在居委会的带领下,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参与度和支持力普遍较高,形成了居委会在地区党委领导起决定作用的氛围。近年来,社区党建工作显现出了党委领导的重要性。比如,社区群众组织从去年整治群租房后,中青年居民参与,开始以整治群租房诉求加进来,对社区党委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二)在职党员对党员报到认识程度高,主动参与社区建设的意愿强

我们在今日家园的社区在职党员中发放了调查问卷300份,收回问卷225份,有效问卷225份。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本社区对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认识程度较高,有98.2%的在职党员认为“所在单位对在职党员社区报到进行统一部署”,90.7%的在职党员认为 “所在单位已经将在职党员社区报到服务情况纳入单位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党员积分制工作”,并有68.0%的在职党员认为“社区报到是在职党员的职责任务”。同时,本社区在职党员对所居住社区的社区情感认同度非常高,十分关心社区中发生的事情,大部分党员希望居住的社区建设越来越好。有98.2%的党员认为在社区工作人员邀请的情况下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94.7%的在职党员愿意成为社区志愿者服务中的一员,86.2%的在职党员想过要为社区做贡献的事情。这表明,社区在职党员自愿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建设的意愿较为强烈。

(三)志愿服务组织健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有声有色

目前,社区以中年人为基础形成了老年唱歌队、姐妹互助团等多个社区志愿服务队,社区文化活动完全交给志愿者,弥补了社会组织难以建立的空白。例如,以中年人为主组建了中年女性防精神崩溃妈妈喊歌团,以个人爱好为主组成骑行团、夜猫团,起到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增强邻里关系的作用;成立小水滴志愿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组织孩子参与献爱心活动,编红绳送给爷爷奶奶,组织跳蚤市场,得钱捐助红十字会;加强小区宠物狗的管理,组织小孩子拿小卡片,给养狗的人,做好养狗垃圾分类;组织孩子自己设计井盖,还有英语角学习活动;组织书香客厅活动,让每个孩子发起读一本书,录下来,线上发给喜马拉雅,做到线下分享。这些活动的开展全部发挥了在职党员和志愿者的主动性和参与作用。

(四)组建以社区党员为主的议事厅,议事作用发挥良好

今日家园组建居民议事厅,其中在职党员发挥了很好的议事作用。比如,关于是否允许各种快递车辆进入小区的问题,由社区党员组织居民开展了多轮议事会议,并通过志愿者一个一个和快递公司打电话,和物业公司协调。最后达成一致协议,得到问题的妥善解决。目前,社区虽然大,但是生活很方便,很有序。

(五)搭建“微信”沟通平台,加强党员之间的互动交流

党组织和党员个人通过微信群、QQ群实时参与“党员报到”相关专题讨论,分享服务体验,增进沟通联系;社区党委通过沟通平台规范引导各项活动,解答问题咨询,实现了社区党委与党组织、党员个人的紧密互动。

二、今日家园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的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今日家园社区的在职党员对于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认同感较高,90%多的在职党员表示愿意积极参加到社区建设和服务中来,但从实际参与度来看,实际参加社区服务的在职党员比例仅为70%左右。这说明,在职党员实际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的参与度远远低于主观意愿。究其原因有多个方面:一是大多在职党员认为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参加;二是想参加,但是没有有效的途径;三是因自身或者社区原因双方在需求信息对接上不畅通;四是由于体制性要求,体制外在职党员参与实际行动低于体制内,体制内企业低于体制内机关和事业单位。还有就是当前社区组织活动的时间和频次存在难以把握的情况。活动太少起不到服务的效果,活动太多可能会影响服务质量和党员参与积极性。一些党员反映有的活动频次太高,导致党员参与热情有所下降,很多党员在“八小时工作”外也难以经常抽出时间。

(二)社区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有待进一步提升

良好的双报到效果需要有形式多样的载体来支撑,活动内容和载体直接影响着党员参与积极性。通过调研发现,很多在职党员反映社区组织服务活动形式单一,多以打扫卫生、治安巡逻、集中学习等活动为主,没能切实结合在职党员自身的特长和潜能,没能提起在职党员的兴趣点,导致活动效果不明显,党员参与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所以社区党组织在组织活动时,还是要立足基层实际、结合群众需求、发挥在职党员专长,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另外,丰富的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和互动阵地。目前,社区党组织开展在职党员服务活动,缺乏必要的经费使用渠道和活动阵地,影响了活动的开展。

(三)社区与在职党员之间信息沟通平台有待进一步升级

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大多数在职党员反映活动信息的发布还多是以党员微信群为主,信息发布和沟通的平台尚比较单一,不利于党员和社区之间的沟通。同时,在职党员微信群管理力度也有待加强。由于微信群中人员数量较多,大多数不是太熟悉,缺少凝聚力,再加上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日常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时间管理微信群事务,正面引导不够,微信群中很容易出现个别党员发布小广告等现象。

(四)社区工作人员队伍和组织力量有待进一步增强

据了解目前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还是相当薄弱的。大部分社区工作人员反映,他们每天都在疲于应付各项工作,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当前社区各项工作仅靠社区一根扁担很难开展下去,需要多加助手来干。其中,社会组织是一种有力的补充。但目前由于社会组织注册难度大,在社区层面还很难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性的社会组织力量。

三、对推动社区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思考

(一)强化党员教育和管理,提高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意识

一是抓好在职党员的教育。组织社区在职党员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学习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增强党员服务社区的意识,促使党员自觉在社区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抓好在职党员的管理。建立在职党员登记和评议制度,通过《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双向联系册》的落实,使党员在社区亮明身份,使社区成为在职党员“八小时”以外发挥光和热的地方。加强社区与单位的联动机制,双向加力,强化党组织对在职党员的管理,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与服务作为日常性工作来抓,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体系,督促社区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各项活动,提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觉悟和意识。

三是抓好在职党员的考评。通过党员积分制等方式强化对在职党员的考评,建立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专项考评档案,并定期对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情况向所在单位进行反馈,年末对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评议,对表现突出的,在评先选优中优先考虑。同时,加强对先进事迹的宣传,通过树立典型,督促每名党员从自身做起,带头参与、带头报到、带头服务,激发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强化内容和形式创新,提高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热情

一是加强需求调研,听取党员真实心声。配置专门人员,采取多种形式和多种方式,深入在职党员中定期开展问需调研,认真听取在职党员的意见和需求。不断完善沟通机制,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拉近党员与社区之间的距离,增进相互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一方面广泛征求党员对社区工作的建议,推动社区各项服务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通过平台发布信息,通报落实结果,使党员加深对社区工作的了解,激发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和信心。

二是精心策划组织,创建社区活动品牌。结合各个社区和党员实际需求,精心策划服务项目方案,创建适合本社区的活动品牌。例如,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党员在环境治理、文体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的特长和意愿,组建多个志愿服务小组,并以小组为单位统筹推进社区党建活动的开展。在总体推进上,采取在职党员与居民党小组相融合、在职党员与社区文体等兴趣小组相融合、在职党员特长与“专题项目”相融合等多种融合方式推进。

三是抓好载体建设,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例如,可以结合社区实际需求,迎合大部分在职党员对居住环境整治的意愿,从开展“美化社区环境”等常规化活动开始,然后逐步拓展活动形式,充分调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信息平台的搭建,提高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力度

一是重视互联网平台的搭建。互联网具有传播快、传播广、成本低等特点,所以在利用微信群平台的基础上,区政府可以引导社区开发具有自身特点的微信公众号或者APP,通过设置不同的版块功能,打造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互联网阵地。比如,为了解决在职党员因工作繁忙没时间参加学习的困难,可以通过设置网上“学习之音”模块,将学习内容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推送给党员手机客户端,由党员个人自行下载学习。

二是重视“党建+”大数据的应用。在区级层面上通过开发社区“党建+”数据库支持系统,将单位党建资源、驻区单位党建资源和街道社区党建资源进行有机的融合,形成辖区内党建资源数据库系统,实现大数据应用社区基层党建资源开发、利用的格局。

三是重视在职党员微信群的管理。社区要加强对在职党员微信群的管理,指定一名党员委员专职负责微信群管理,在职党员微信群重点用于工作交流、发布工作信息、工作通知等,要求每名在职党员严格遵守 《关于规范党员干部网络行为的意见》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发布相关规定,不得散布、传播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违背的言论;不得发布未经公开报道、未经证实的小道消息;不得发布庸俗、低级趣味等有损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信息内容;不得发布娱乐消费、商业广告信息等;群内交流不掺杂负面情绪,坚持正面交流、文明用语。

(四)强化社区组织体系和队伍建设,提高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成效

一是进一步健全社区群众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好社区民主议事会、管理委员会和业主委员会的作用,提高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地发挥群众共商、自治的作用。成立由党小组长、楼栋长以及物业管理员等组成的若干个管理小组,由管理小组牵头人员带头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意愿和困难,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共同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进一步推行党建、民政、综治网格化统筹管理,强化自治组织对社区的管理和服务。

二是适当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根据发展需要,社区党组织要不断培育、发展和壮大社会慈善组织、科普组织、群众性文体组织和为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提供生活服务的各类社会组织,并为他们开展服务活动创造便利条件。要积极协调辖区内各类社会组织围绕服务居民等方面开展活动,并在组织运作、活动场地、服务设施等方面为其提供帮助,对参与社区管理服务作用突出、深受居民欢迎的社会组织,积极向政府争取 “以奖代补”政策对其进行奖励或协调争取社会各界的赞助支持。

三是进一步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根据社区发展需要,不断吸收具有某一特长并热衷志愿服务的人员加入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中来。引导社区各类志愿者广泛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既要组织好社区居民开展互助性服务,又要大力支持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公益活动,使之成为推进社区工作的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党员社区服务
我是党员向我看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