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书画品鉴

2019-01-27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19期
关键词:赵孟頫书画书法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赵孟頫出生于公元1254年南宋末期,今浙江湖州人,汉族、字子昂,又号松雪道人,欧波,中年时也曾署俯,是南宋王室后人,是一位从南宋时期到元朝年间过渡时的伟人。先祖为宋太祖赵匡胤,也是秦王赵德芳之后。赵孟頫一生勤奋刻苦,自5岁便开始学习诗书、绘画,自小便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跟随师父明本禅师学习诗、书法、绘画,同门学生还有一位管道升。管道升是元代颇具盛名的女书法家、画家、诗人和前人的东晋卫铄夫人,并称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书坛两夫人”。赵孟頫和管道升自小青梅竹马,后结发为夫妻,诞下三子:赵雍、赵奕、赵由晰,后又有孙子赵麟、王蒙(与黄公望、吴镇、倪瓒合称“元四家”)一家都精通书画.善于音律,可谓是书香大家之门第,世间少有令人惊叹。

一、 赵孟頫的生平

1.赵孟頫的官职经历

赵孟頫初期仕途平淡,中后期受到元朝忽必烈的重用,官职平步青云,十四岁的赵孟頫,便通过了史部选拔官员的考试,担任了真州司户参军。但自南宋灭亡之后,赵孟頫便时常待在家中认真钻研诗、书、绘画方面,后期成就颇大。在当地也开始颇具名气,后被元朝的史部尚书夹谷之奇推举为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但赵孟頫因自身是南宋后人,心中颇有芥蒂,加之忧虑亲朋好友在此后议论他对先朝的不忠等事,不愿任职。直到元朝二十三年,被元世祖忽必烈单独邀见,适才入朝为官,忽必烈见其人,对赵孟頫评价甚高,称之为:如神仙般的人,充满才气又相貌不凡。赐赵孟頫之职位高于右丞叶李,自此之后,赵孟頫的官职一路上升,成为朝廷重臣,是百姓赞誉有加的难得清官。赵孟頫也因受到了赏识,能够发挥自身之才能,帮助百姓,而走出过往心中之芥蒂。后被封为魏国公,谥号“文敏”。

2.赵孟頫的书画经历

南宋时期,山水画的风格,主要强调于自然写实的风格,绘画者会和友人游山论道在大自然中体会山水的意境和观察自然的细节:再通过自己的绘画,表达自己对山水的见解之法和生活的体悟。宋朝成就最具盛名的山水画家,是以李成、董源、范宽为代表的,被称之为“三家山水”。年轻时的赵孟頫常常赏析、学习李成和董源的山水画,来体会山水在画中的灵性气韵。同时赵孟頫为了不片面了解学习山水画也认真学习了唐人的画风,取长补短。在人物和鞍马的绘画风格上,赵孟頫完美的继承的唐人对绘画的特点。马儿灵动强健,人物华美有趣.在此的不断学习中,他经历了从只学习到继承和变革他所学习的画技。在宋元的过渡时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曾有位明朝的世人说过“文人画起自东坡,至松雪敞开大门”由此可见赵孟頫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元朝的一位关键人物,赵孟頫曾在绘画上提出过具有变革性的几个重要特点,第一“书画本来同”在绘画过程中用写书法的笔法来绘画,使山水等物更有力有灵气,加重了文人气息,第二“不假丹青笔,何以写远愁”意为在画中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想表达的意思,使一张绘画作品得到精神上的升华。第三“作画贵有古意”提醒人们应多学习前人的画技,让画风不再工烦琐细,走向质朴自然之境地,第四,“云山为师”强调了绘画基本功的重要性和实践的技巧,同时也强调了去除“墨戏”的陋习。赵孟頫也吸收南北绘画中的优点,使之融在一起,延续绘画优点的传承。

赵孟頫变革了传统的绘画手法,开创了新的中国画方式,在画的空白之地提诗词与之呼应。这一做法为将来的“元季四大家”的那种书法化和意境化的文人画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把赵孟頫推向了打开元朝画风的宗师地位,同时赵孟頫的书法也相同于绘画。融和了晋朝、唐朝各大家书法的优点,推陈出新,自创“赵体”,在古代大多数的书法家只擅长行草两种书法,而赵孟頫却能精于各个字体的书法,不愧为中国书法史上之大家,为世人所敬仰,被后人列入了楷书四大家之一。

二、赏析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在此幅“秋郊饮马图”中可看出,作者结合了唐人画人物鞍马的绘画技巧和前人朴实的山水画方式,用以远山作为背景,以树木和人马作为主题,树枝间的画法巧用了书法中楷体的写法粗细有序.部分树枝充满力度,部分树枝又纤细有型,像极了书法中的线条,在此画中树木清秀,湖水清澈平缓,马儿各有姿态,有的在奔跑,有的在饮水.有的在嬉戏,它们神态各异,生动形象。放马的人儿一身红衣,手持着长鞭,一幅画面好生热闹,有一种质朴归原之美。

一幅好的中国画,通常是“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可以从一幅画的绘画手法和书法用笔等地,看出作者在绘画、书法、用印等方面的修养。细看此画,从墨色看起,在用墨上曾有“五彩之说”,称之为“焦、浓、重、淡、清”看这幅画的树干,用墨厚重而不显得轻薄,又有主次之分,不显压抑,同时湖水的用墨又很通透,有远近的层次感,又不显浑浊,用色柔美,又不显僵化。山坡的青色,人物的红衣,马儿的黑黄棕色,有墨色多变之感,使之层次丰富,又有了空间感、立体感和远近的纵深感。在此画的用墨上作者多从这些物体本有的颜色出发,不从天气的角度考虑影响和变化,让世人感受到这张画的用色单纯和美好,不像西洋画的细腻复杂之感,具有一种清新明快的效果。再分层次的看这张画,画面后方的山坡,看似是一个为了丰富构图的无心之笔,其实正是这张画构图巧妙的高明之处。正是这几笔位于马后方的山坡,使得这张画的远近层次瞬间拉开,整幅画马儿的各种姿态,像极了相机里的快门一帧一画面。

作者在这张画的构图上也很讲究藏露,把树木、人马、山坡画于右下方,人和马儿向左走,只露地面不露天。左下方是空阔的湖面,整个画面有一种向左边延伸的视图感,达到了一种疏密开合,主次明确的效果,给人以美好的遐想。作者将此画的题名写于右上方,将日期和名字落款于左上方,更通透了这张画的气息,同时也可以从落款的“皇庆元年十一月子昂”中得知画此画的赵孟頫有了59岁高龄,集多年的学识和思想于此画,值得后人学习和敬仰。

此画的标题和落款是赵孟頫以自创的赵体所书,赵孟頫的字体温润闲雅,笔法精致,笔道匀净,主求圆润,不但看上去舒适而且更增添了一种灵气和自然的轻松之感。像这般一位集晋、唐、宋书法之大成的书法家,吸取了前人的长处,真正的做到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深刻内涵,是元朝书法的奠基人,在后世元朝、朝鲜、日本火极一时。

三、结语

如赵孟頫这般学艺多才,博古通今之人,是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价值和影响力的。赵孟頫力扫南宋卑弱的习气,不仅善写书法各体,而且善于绘画人马、山水、竹石、花鸟等。真可谓是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当真是一代书画坛的领袖。赵孟頫不仅精于学习而且善于授课。作为一代宗师的他不仅他的妻子、儿子和朋友深受他的影响,而且重多的弟子乃至元未的黄公望.倪瓒等人在不同程度上的继承和发物了他的思想和美学。让接下来的元代文人画长盛不衰,同时也在中国上下五干年的书画史上留下了绚丽奇特的篇章。赵孟頫的书画也在后世传至异国他乡,各方学士也以能以珍藏他的作品为荣,为当时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赵孟頫的一生可谓传奇、可谓绚丽、可谓刻苦、可谓荣光,取前人所需,扬前人所长,我亦赏之、叹之.学之。

猜你喜欢

赵孟頫书画书法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杭州六品书院作品展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上篇 笔走龙蛇 冠绝古今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书法欣赏
小小书画廓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