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文化的困境及其突破路径

2019-01-27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550004

大众文艺 2019年19期
关键词:乡贤村民建设

(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55000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一直都把“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放在凸出位置,“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处理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党工作的重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央看到了乡村振兴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为了更好解决好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应运而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到“要充分发挥新乡贤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乡贤是一股新兴的力量,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注入动力,为乡村文化建设带来活力、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为了激发新乡贤的活力,就要不断培育乡村新乡贤文化。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新乡贤文化的建设在当下的乡村环境的面临了一些困境和难处,本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分析出现的困境与问题,并提出其困境的突破路径,创新乡村发展模式,多措并举助力乡村振兴。

一、新乡贤文化

费孝通先生曾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到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传统意义上的乡贤主要指的是我国乡村中德高望重的家族长老、有德有才对乡村有贡献的人。乡贤文化是在乡贤参与基层治理中长久积累下来的约定俗成和道德规范。新乡贤指的是在接收传统乡贤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又融入了新时代的时代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要求为乡村发展带来动力的这群人。他们是一群身怀乡愁乡情,为人公平正直,拥有高尚道德品行具有正影响力的“强人能人”,同时他们也是愿意回到乡村扎根农村贡献自己力量的“村里人”。新乡贤文化是对传统乡贤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摒弃传统不良之风的基础上融入新时代发展特征,提倡民主,倡导法制、强调合作竟争的意识、求同存异精神等现代化要素,形成的独树一帜的文化体系,它以新乡贤为代表,以乡愁乡情为桥梁,以实现乡村治理民主,乡村经济发展,乡村振兴为目标,是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的发展步骤。

二、新乡贤文化的作用

(一)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新乡贤自身资源丰富,和一般的村民比起来,他们常年在外打拼累积了丰富的经济、也拥有大量的社会资本。他们关心家乡的发展,思乡爱乡的浓厚之情促使他们愿意回乡,为家乡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地方发展建言献策,为乡村的发展注入活力。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接受过良好教育的新乡贤他们在外生活眼见开阔,建设美丽乡村也有新思路,如新的发展思路,新的产业,不仅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还能促进乡村的转型发展。

(二)创新治理模式

新乡贤文化并非以传统的人治为核心,而是提倡自由民主平等法治等观念。在这种观念下,村民看到自身存在的价值,更愿意为乡村治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村民也乐于表示自身诉求,促进善治的发展。在新乡贤的参与治理下,打破了原有的治理格局,也带动了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多维的治理主体更具民主性,促进了治理模式的创新。

(三)孕育文明乡风

现代化的进程打破了传统的意识形态,传统道德像过去那样作为社会评价标准的功能越来越小。新乡贤接受教育程度高,他们思想比较开放,他们弘扬传统优秀道德,同时也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他们的参与下,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在孕育新的乡村道德文明。新乡贤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影响他人,用自身的行动来激励他人,组织民众积极参与道德民风建设,宣扬传统美德,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增强村民明辨是非的能力,白觉树立起文明家风、睦邻友好等新道德风尚,孕育了乡村的发展的优良社会风气。

三、新乡贤文化建设中遭遇的困境

(一)农村空心化导致新乡贤文化人才流失困境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镇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农村大量的青年劳动力纷纷涌入城市,造成了农村的“空心化”。城镇中较优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量的乡村资源以及本地精英,农村成为无竞争人员的驻留地,人才的流失让新乡贤文化培育成为“无源之水”。留在农村的大多都是年纪较大的老人、留守儿童以及一些缺乏劳动力的人,他们自身生活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担负乡村文化引领重任。人才流失的困境,导致新乡贤文化的发展举步维艰。

(二)村民对新乡贤认同感低

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统乡贤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基层稳定器的作用,传统乡贤更多的是以自身地位和既有的道德准则起着规范的作用,村里人视他们为自身的准绳,更多的是一种敬仰的态度。而对于新乡贤来说,这些人有的是离开村庄很久了不了解村里的现状,有的是发展观念与村民意见不符合,也许他们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建树,受教育程度高,人际关系网广,但未必全都是有道德的人。村民虽对他们心怀敬畏,但并非心心相印,更多时候,村民怀着一种怀疑的心理。在乡村,认同感很重要,认同感高的乡贤让人敬佩,处理问题顺风顺水,而认同感不高的乡贤则是受到很大的阻碍。还有,新乡贤的评定缺乏一个明确的标准,导致了新乡贤群体的异质性,乡贤之间差距大,新乡贤文化建设也不好统筹。

(三)新乡贤文化建设配套不完善

新乡贤投入到建设家乡的行动中,除了来自于思乡爱乡的情结的因素,还有来自于家乡各种完善的设施配套的因素。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新乡贤文化的建设需要资金和乡村设施配套的支持,资金是基础,设施是保障。资金是一切政策运作的前提,新乡贤文化建设涵盖的面很广,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才能让新乡贤机制顺利运行,新乡贤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需要资金做支撑做保障。但是在现实中,乡村公共资金的投入有限,审批比较麻烦,导致了资金投入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乡村的自然环境有优势,但是偏远地区的交通受限,乡村普遍医疗卫生条件有限,影响了新乡贤们居住在本地的心理,制约了新乡贤投入到乡村振兴中。

四、新乡贤文化建设困境的突破路径

(一)多角度培育新乡贤资源

首先,在本地村民中深挖新乡贤力量,通过村民选举,选举身边的好人,能人。开展最美乡村教师、医生、致富带头人评选活动,有意识的培养他们,并让他们参与村里事务,逐渐培养他们成为新乡贤。再者,要变被动为主动,努力改善乡村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主动吸引在外工作学习的乡贤。通过宣传家乡的方式,让家乡的形象更生动,激发新乡贤们的乡愁乡情,增强他们对乡村认同感,让新乡贤们愿意回到乡村、愿意投身到乡村建设之中。最后,可以探索“网上商议”的乡贤服务方式,如今网络信息发达,打破了传统的空间观念。对于在城市中愿意为乡村贡献自己一份力量但又不方便回乡村的新乡贤,可通过网络这一渠道让他们为乡村振兴提供自身的资源,同时也为乡村的建设宣传提供了新途径。

(二)完善新乡贤机制,提高村民认可度

在那些人情地缘深厚的乡村,村民认为新乡贤不了解本村的情况,加上政府宣传不够到位,导致一些初来乍到的新乡贤会受到排挤。因此,要让村民们更加透彻的认识和了解新乡贤。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新乡贤标准,各地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新乡贤的标准,找到本地区的短板,吸收那些有能力补齐短板的新乡贤,促进本地区的协调发展。其次,定期组织优秀乡贤在乡村进行宣讲,开展座谈会等形式让村民更加深入了解新乡贤,加强和本地村民的沟通,建立相互双方信任的关系。最后,监督机制很重要,为了保证新乡贤们在参与到乡村事务中的公正与透明,村委会以及村民还有乡贤本身都应该对新乡贤运行机制进行监督,让新乡贤制度在阳光下运行。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配套设施

新乡贤文化的建设需要经济和乡村设施配套的支持,资金是基础,设施是保障。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大对新乡贤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号召乡村本地的村民集资,建立专款专用、减少行政审批手续,确保资金需求。政府部门可以偿征收空闲房屋为新乡贤提供住房,同时应该抓住机遇努力改善交通条件,组织村民修缮村里的公路,减少与城市之间的交通阻隔。最后,通过政策的优惠吸引医学人才,提高乡村医疗队伍的水平。建立医疗服务网络,缩小乡村医疗与城市医疗的水平。落实好各种医疗报销政策,让新乡贤们“病有所医,医有所报”。

猜你喜欢

乡贤村民建设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