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舞蹈节目的民间文化元素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

2019-01-27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馆51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9期
关键词:西关民间文化岭南

(广州市荔湾区文化馆 510000)

在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以舞蹈节目为核心的文艺表演活动是比较常见的途径,舞蹈节目作为一种典型的艺术形式,通过在创作中融入民间文化元素,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传承,同时有利于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水平,这对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重要影响意义。

一、地域民族文化是舞蹈节目内容的创造源泉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在内容上有显著差异性,这与当地民间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以笔者身处的广东省广州地区为例,广州作为广府文化岭南文化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自五千年前新石器时期至今,有建城前的百越文化、建城后的汉越文化融合和中西文化交融,一直延续不断形成自己独特风格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从历史遗址、考古文物到文献记载,从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商业文化、宗教文化到各种文化艺术,都贯穿着一种开放的人文意识,特别是变革意识、商业意识、务实意识和平民意识,反映出广州人的开放观念、兼容观念和改革观念。传统文化艺术,从粤剧曲艺、广东音乐、岭南画派、岭南文学、岭南建筑、岭南盆景、岭南工艺到岭南民俗和岭南饮食文化,都反映出岭南文化丰富内涵和独具一格、绚丽多姿的地方特色。自有史册记载开始,几千年来广州一直是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岭南文化的代表。

在具体舞蹈形式方面,有灯舞、舞狮、莲花舞等民间传统舞蹈,前述种种传统民间文化元素为多样的舞台表演艺术创作提供了充沛的灵感与素材,促使广州文化更为丰富和多元,并赋予舞蹈节目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由此可见,广州地区的舞蹈节目在内容创造方面,主要源于当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近几年,广州市依托丰厚的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和底蕴,打造出一批舞蹈艺术精品:如新近获荷花奖的大型民族舞剧《醒狮》、获文华大奖的舞剧《沙湾往事》等;而在群众文化舞台上也有像群舞《等太阳》《海上渔歌》《海路上的明灯》《匠心铜忆》《沓饼声声》《警笛》《传·龙舟》、双人舞《归来》等在音乐舞蹈花会上大放异彩的舞蹈佳作。在这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作品中,涵盖了民族舞、古典舞、现代舞等多种舞蹈形式。在创作题材和立意上,有的描绘对金银线绣、西关铜艺等传统技艺的坚守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有的展现海上渔民、疍家妇女等劳动人民勤劳坚韧的生活形象,演绎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有的展现人民警察打击犯罪的飒爽英姿和基层工作者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有的反映都市中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有的穿越时空畅想未来,呼吁加强环保意识;有的将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与西洋乐器结合,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融合……从这批“接地气”的舞蹈节目中展现出与其他地方舞蹈节目所不一样的特有的岭南舞蹈风格。

二、舞蹈节目是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构成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以多种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为核心,而舞蹈节目因其广泛性和普及性更是文艺演出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和突出亮点。首先从广州市近几年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过程来看,像每年“羊城之夏”系列活动中的“乐舞飞扬”——广州市群众音乐舞蹈大赛、“舞动花城”——广州市群众舞蹈创作精品展演等均为年度常设性开展的以舞蹈为主的全市性大型群众文艺演出活动;而从全市各区整体文艺演出活动开展现状来看,无论是以重大节庆为主题的文艺晚会,社区文化惠民巡演,还是特定主题的活动如非遗展示等,舞蹈节目均占有较高的比例,通常会占到60%以上。当下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发展良好,得益于以舞蹈节目为主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演出活动的开展:舞蹈节目多元的形式和内容既取材于百姓生活,又反映民生民俗,极大丰富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而这些以舞蹈节目为主的文艺演出活动也成为地方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融合民间文化元素的舞蹈在所有节目中占比较高,对于相关民间文化元素的采集整理同时也为舞蹈节目的创作提供了多样的素材和充实的支撑;再者,正是通过这些舞蹈节目在各种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上的展现,有效彰显出地方性文化元素及民族文化。在2017年广东省第七届群众音乐舞蹈花会中,广州市13个节目参加全省角逐,其中舞蹈类6件,广场舞1件。这些节目是经过地方层层筛选,充分体现近几年广州市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对舞蹈人才培养、作品创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侧面反映广州市民间传统文化元素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结合发展的成果:天河区文化馆的《传·龙舟》在火热的赛龙夺锦中述说传统的延续与继承;黄埔区文化馆的《沓饼声声》洋溢着客家阿妈们沓米饼的欢乐氛围;同为黄埔的《海路上的明灯》用舞蹈写意的手法再现了粤女祭海、赶海、闯海、盼海的动人故事……不仅彰显出各区特有的民间传统文化,因其本身即取材自百姓从小耳濡目染的民俗活动,深受群众的欢迎和喜爱。。

在融合民间文化元素的舞蹈节目与公共文化服务实践结合方面,笔者所在的荔湾区也作出了良好的示范。早在2013年,西关打铜工艺便被正式列入第五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该项目正是创建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重点项目之一。通过进一步加大对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力度,更好地传承十三行海上丝绸之路传统商贸文化,结合国家当下“一带一路”新时代国际区域合作发展倡议,发扬新时代工匠精神,从而让真正的民间传统文化在被赋予新时代新内涵新意义的前提下回归民众,全面满足荔湾民众文化需求,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在这一过程中,舞蹈节目对于非遗传统文化精神的创新发扬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宣传作用。2017年,为让群众对西关打铜工艺及背后的西关民俗文化实现更好的认知与了解,并为即将开展的老荔湾旧城文化活化改造夯实基础,荔湾区文化馆邀请了市歌舞团的专业编导,以西关打铜为依据,来对传统西关民俗及十三行商贸文化进行深度的挖掘与提炼,最终打造出一部深受群众喜爱的男子群舞作品《匠心铜忆》,并安排专业舞蹈干部面向群众推广教学及辅导。通过该节目群众对西关民俗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同,切实体会何为“广府文化最西关”,并形成一个能全民参与的舞蹈节目让群众得以切身参与到荔湾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中,真正做到文化惠民。未来荔湾将继续致力挖掘包括粤剧、粤曲、西关美食等广府岭南文化的深刻内涵,倾力打造西关民俗文化品牌,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影响力,使之成为宣传荔湾、推介荔湾的一张靓丽名片。

三、基于地域民族传统文化的舞蹈节目应结合公共文化服务共性特点,满足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活动的具体需求

结合广州地区舞蹈节目在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在开展舞蹈节目编创的过程中,应既融入民间传统文化元素,又能满足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在供人们休闲消遣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意义。为此我们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立足于本地民间文化资源,做好深度的挖掘与整理,从而准确把握文化精髓,并以此为依据开展舞蹈编创,运用民间文化元素激发自身创作灵感,赋予舞蹈节目民间文化内涵,促进其传承与发扬;二是应充分了解在地域及民族差异性以外的公共文化服务所共同关注的主题内容和具体需求,比如道德美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洁节俭孝道等优良传统,通过舞蹈来展现真善美,充分发挥民间文化元素舞蹈节目所承载的艺术德育教化功能,弘扬正能量,宣传主流价值观,在充分体现民族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还应结合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满足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活动的共性需求,从而发挥舞蹈节目最大的实用价值,充分体现融入传统民间文化的舞蹈节目在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实践意义,使其既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作用力,又对推动公民社会的核心价值及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有积极影响。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融入民间文化元素的舞蹈节目是其中一个重要载体。通过舞蹈节目既能促进民族传统文化及精神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又能在充分了解公共文化服务共性特点的基础上满足公共文化服务实践活动的具体需求,从而更好地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

猜你喜欢

西关民间文化岭南
岭南荔枝红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陶陶居“寻味西关”AR包装设计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文化学研究新探索
西关阔少与艇仔粥
难忘的接力比赛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素描西关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