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村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研究

2019-01-27嘉兴市文化馆314000

大众文艺 2019年19期
关键词:村级农村服务

(嘉兴市文化馆 314000)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随后,中央陆续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被写进规划。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等重要法律和文件的陆续发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逐渐夯实,尤其在我国东部地区,覆盖乡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但村级文化建设依旧是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最薄弱的环节,还存在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

一、当前村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现状

1.在服务途径上,文化阵地建设成效显著与设施利用率低下并存

近几年,浙江省通过开展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东海文化明珠”“文化示范村”等活动,建立起了较为现代化的文化活动场所,一些富裕乡镇、村基本实现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全覆盖。但农村文化阵地存在利用率低下等问题,“门庭冷落车马稀”,农家书屋“铁将军把门”,终日难觅村民的踪影。浙江省在20世纪初推出东海明珠工程,以提高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水平,但调查显示创建完成后只有约三成的“东海文化明珠”发挥着功能。于是,浙江省又推出文化礼堂建设工程,尽管农村文化礼堂在打造农民精神文化家园上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建设资金投入压力大、可持续机制不健全、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管理不够规范、千篇一律等问题,离精神家园的要求还有加到差距。

2.在经费投入上,一次性文化活动经费开支过多与文化经常性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并存

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思路下,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各样的乡村文化节。这些节庆活动丰富了农村文化,但也存在不重实效、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大活动的现象,看似资金投入很多,但效果不明显。与之对应的是,尽管近年文化事业经费总量有所增长,但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仍明显偏低,村级公共文化机构经费缺乏长效性保障。即使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有限的文化事业投入也主要在乡镇一级,除了少数以奖代补项目,村级文化事业投入几乎为零。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例,由于政府考核制度的约束,文化礼堂的建设经费通过多方努力,多少能够得到落实,但文化礼堂的活动经费和运行经费主要依靠村级集体收入,这在一些薄弱村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3.在服务功能上,农村业余文体团队发展迅速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服务功能缺位并存

农村业余文体团队是农民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体现农民公共文化建设自主性的重要形式,是农村文化获得长期稳定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业余文体团队建设。浙江省推出加强乡村文艺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在农村组建“三团三社”为代表的乡村文艺团队。嘉兴市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大力培养、发展农村业余文艺队伍,按照每个行政村不少于3支队伍的要求发展业余文艺队伍,推出业余文艺队伍等级评定和资金补助政策,全市农村业余文艺队伍数量迅速增长,目前超过万人在从事民间文化艺术,群众文化业余骨干超过13000人。但是农村业余文艺团体作为一种松散型社会组织,稳定性差、经费紧张、艺术素养不高。他们迫切希望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尤其期望得到高水平教师的专业辅导。但市、县、乡镇各级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大量的精力是直接投入在各类节庆活动和城市文化服务上,为农村特别是村级文化活动提供辅导、培训等公共服务的功能日渐萎缩,无法满足村级文化建设的需要。

4.在服务产品上,村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与公共文化产品粗糙并存

近年来文化部门通过“送戏、送影、送书、送展”等一系列活动,直接服务农村基层,建立文化公园、健身苑点、宣传长廊、青少年活动场所、篮球场、活动舞台、文化活动室等,村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体滞后,活动总量少、活动质量低、活动可及性不佳,适合农民口味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非常少,不能满足农民的精神文化需要。例如,农民能够读得懂、用得上的书籍不多;能够引起农民共鸣的影视作品非常缺乏;所谓的农村频道和对农节目不是种地就是养殖;带有地方色彩传统文化活动和传统节日正被淡忘。

二、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的基本原则

1.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载体要体现地方特色与优势

村级文化建设只有与地方特色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彰显文化艺术的魅力。农村群众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欣赏艺术的水平相对较低。把文化建设与当地特色优势结合起来,才能吸引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村级公共文化服务要体现在当地农业、加工业、节假日活动等生产生活中去,而不是为了文化服务而专门搞几场文化活动。

2.村级公共文化产品要体现地方传统文化底蕴

实践证明,农村文化建设一定要与农村传统文化底蕴结合起来。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我国农村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各种民间传说、民谣、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等令人留恋忘返。所以在农村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中,要积极挖掘农村现存、农村独有、农民身边的文化传统,才能引起农民共鸣、才能获得农民喜欢。事实证明,题材接地气、内容很充实,形式极创新的作品才是深受农民喜欢的作品。既有传统性,又赋予时代性、教育性的文艺作品方能成为传播先进文化的载体。

3.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主体要依靠地方文艺人才

人才是制约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大短板。但是,按照现有政策,依靠现有体制内的人员来办农村文化显然是行不通的。因此,要依靠农村的非遗传承人、手工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热心人来实现文化人才的多元化。这些人长年生活在农村,与群众为伍,最知道群众需要什么文化,喜欢什么文化,他们创作的文艺作品在农村也最具有生命力。因此要充分挖掘和发挥他们在传承农村传统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农村文化队伍的培训与指导,积极培养农村文化骨干,使其成为村级文化发展的领头雁。

三、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的着力点分析

1.文化建设体制改革是前提

以体制内的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形成的农村文化活动,缺少活力。所以首先要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机制改革,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提高他们面向村级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要大力发展民办文化,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捐赠、冠名等形式兴办各种文化实体,形成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和社会文化实体共同发展的格局,增强市场活力;农村文化设施具有体量小、设施简单的特点,因此适合采用委托管理的形式进行管理。要鼓励文化志愿者、文艺团队共同管理文化设施,通过议事会等形式加强文化活动监督,使农村群众真正成为文化建设的举办者、参与者和享受着。

2.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是关键

阵地是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载体。文化阵地的建设水平是影响群众参与程度和效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持续推进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齐全、功能完备、服务便捷的活动阵地。大力发展公共数字文化,提供公共文化的时代魅力,增强公共文化的时代魅力。要整合利用农村小学、废弃的宗祠等,实现综合利用,发挥最大效益。要明确专人负责文化设施的管理,鼓励积极推广农村文化专职管理员制度。

3.村级文化人才培养是根本

人才队伍是农村文化事业的主体,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村级文化事业建设,更加需要一支热爱文化、喜爱农村、业务精湛、爱民亲民的文化专业人才队伍。要注重加强农村专职文化队伍和文化业余骨干队伍建设,注重加强对业余文艺创作人才的辅导、培养、提高,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的价值和作用,打造一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熟悉农村、活跃在农村”的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化骨干队伍。

4. 村级文化资金投入是保障

为解决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政府应逐年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要按照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的要求,科学测算公共文化服务经费并纳入财政预算。特别要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的投入,充分利用转移支付政策,加大对薄弱村的扶持力度,推进城乡之间文化事业的均衡发展。同时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服务农村文化事业,拓宽村级文化建设资金渠道,鼓励设立农村文化基金会,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力支持。

5.村级文化产品创作是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公共文化有了历史性发展,公共文化从“有没有”转向“优不优”,传统的吹拉弹唱已经满足不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要改变单纯的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的思路,鼓励挖掘当地文化资源,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农民的身边人身边事,通过以小见大的作品来引起农民的共鸣。要加大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力度,发挥传统戏剧的魅力,用传统戏剧的形式展现具有融入时代特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品。要发挥红色文化的宝贵资源价值,使其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要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引导、扶持和组织区域性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活动,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6.村级文化产业发展是方向

村级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创新的方向在于培育文化市场,发展农村文化产业。要充分利用利用农村传统文化资源,通过创造性转化,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大力扶持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鼓励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民群众自筹资金、自己组织、自负盈亏、自我管理,兴办文化实体;要加大文旅融合力度,要利用建设旅游重点村的机遇,瞄准发展旅游业的结合点和切实点,把旅游文化和推动旅游业发展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既可以提高农村文化建设的含金量,又增强了文化建设的实用价值;既为旅游业发展服务,又展示农村文化事业魅力,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村级农村服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村级义务消防队值得一试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伊川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探索
谁为村级产业“接生”?
能寻下好产业,看得见恓惶人——蒲城依托“村级社”破解“空壳村”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新农村 新一辈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