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01-24陶光彪邓生杙肖艺曼

建材与装饰 2018年49期
关键词:缓冲区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陶光彪 黄 豪 邓生杙 肖艺曼

(重庆市綦江区生态环境监测站 重庆 400000)

近年来,习总书记提出要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那么,重庆在新一轮的发展转变中,如何切实担负起上游职责,如何解决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短板,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维护地区生态功能,真正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当今最为重要的课题。

1 重庆市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

1979年4月,重庆市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缙云山自然保护区建立[1],拉开了重庆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序幕,经过将近40年的建设和发展,重庆市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显著,截止到目前,已建成58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853085.93hm2,占重庆市国土面积的10.35%。包含了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自然遗迹类三大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在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物种多样性保护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2]。

按照管理级别进行分类,在58个自然保护区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共 241387.1hm2;市级自然保护区 19个,共 274100.1hm2;县(区)级自然保护区33个,共337598.73hm2。

表1 重庆市自然保护区按照管理级别分类统计表

按照类型进行分类,在58个自然保护区中:自然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37个(森林生态系统类27个,内陆湿地和水生态系统类10个),共514383.73hm2;野生生物类自然保护区19个(野生动物类10个,野生植物类9个),共297244.2hm2;自然遗迹类自然保护区2个,共41458hm2。

表2 重庆市自然保护区按照类型分类统计表

2 当前自然保护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区规划不够合理

(1)保护区内人口密集,原住居民生产生活对保护区影响较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核心区,缓冲区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的活动,除实验区可进行参观考察、旅游等活动外,核心区和缓冲区实际构成了一个“无人区”,以确保原始生态不受破坏和干扰,并禁止在自然保护区内进行砍伐、放牧、狩猎、捕捞、采药、开垦、烧荒、开矿、采石、挖沙等活动。但现实中,由于自然保护区规划不够合理,将乡镇、撤乡并镇老乡场划入保护区范围,居民聚居程度高,大量原住民在核心区、缓冲区随意进出,生产生活和交通旅游等设施多,人为活动频繁,使自然保护区内出现普遍违法问题。比如城口县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保护区总面积为136017hm2,占县域面积的42.1%,共涉及到12个乡镇,3.3万多常住人口,由于居民土地、林地等生产资料都处于保护区内,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度较高,给生态环境带来干扰及破坏,使得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与群众利益产生冲突,不能调度起群众保护的积极性,保护难度大。

(2)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落地。因核心区和缓冲区仍存在大量的原著居民,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导致一些诸如交通设施、水利设施、通信设施等民生工程难以落地,并且部分保护区内贫困人口众多。如綦江区万隆县级自然保护区内有2个贫困村、225户贫困户、贫困人口770人,城口县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贫困人口5000多人,受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当地产业发展、旅游开发受到制约,部分贫困村、贫困户实施的扶贫开发项目难以落地。

2.2 管理力量薄弱

根据目前重庆市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实行综合管理与行业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环境保护部门作为自然保护区综合管理部门,其他各个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作为自然保护区的行业管理部门,管理部门众多,导致管理主体分散。另外,保护区管理人员少、经费不足、设备落后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在中央环保督察推动下,虽然重庆市各级自然保护区均已建立管理机构,但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薄弱、管护手段落后、科技水平不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专业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大多数管理人员属于半路转行,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不能进行高层次的物种调查与保护,严重影响科研工作的开展;同时,政府在资金方面的投入也无法满足实际管理需要,保护区防火、通讯、监测、科研等基础设施缺乏会对正常的建设、管理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保护区管理效果[3]。比如大巴山国家级保护区山高坡陡,地形地貌复杂,仅有10余名管理人员,因缺乏有效的监管设备、科技手段,很难及时发现违规问题;綦江区共有3个自然保护区,仅有18名管理人员,每个保护区平均6名管理人员,平均每人管理1556hn2范围,再加上技术装备落后,管理难度较大。因此,自然保护区人员、经费、设备、基础设施亟需加强。

3 重庆市自然保护区发展对策

(1)科学规划。科学规划自然保护区是实现自然保护区科学管理的基础,对自然保护区的划界、功能区区划、保护价值进行科学的评估,对划界不合理、符合调整规划条件的,实事求是调整空间布局,将生态价值低的人口密集区、交通干线等调出保护区范围,集中力量实现应保尽保,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统筹推进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和发展;同时,制定保护区生态移民政策,出台民生工程、扶贫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指导性意见,分类解决民生和遗留问题,对于保护对象价值重大、与原住民发生冲突的区域,制定政策,有步骤、分区域实施生态搬迁。

(2)改革体制。科学的管理体制是自然保护区良性发展的关键,因此,要强化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建设:①推进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改革,承担管理职责的主体越多,管理责任就难以落实,管理的效果越差。因此,应当强化对自然保护区的统一管理,加强机构、职能以及人员的整合力度,组建统一的监管机构,专门行使自然保护区的监督管理权利,确保权利集中,责任明确,有效的进行生态资源管理[4]。②要建立自然保护区资金投入体系,一方面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市场等渠道来完善融资体系,资金能够保障,才能完善自然保护区的办公、科研、监测等必要的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才能实施生态搬迁、生态补偿。③加大人才队伍建设,要配备充足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选拔专业对口、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及时开展保护区的科学研究。④建立科学的开发体系,探索制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标准,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认证标准[5],加强保护区内旅游项目管理,开展符合自然保护区规划的生态旅游,把保护、科研、监测、旅游和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和与布局,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旅游与教育等关系[6],实现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在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缓冲区自然保护区保护区
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基于ARC的闪存数据库缓冲区算法①
高黎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方案
保护自然保护区刻不容缓
一类装配支线缓冲区配置的两阶段求解方法研究
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获批
初涉缓冲区
英国铁路保护区段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