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芭芭拉·麦克林托克

2019-01-23

发明与创新·小学生 2019年1期
关键词:托克医学奖籽粒

在12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女性中,芭芭拉·麦克林托克是唯一独揽该奖的女性。由于在玉米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她被人们称为“玉米夫人”。

麦克林托克出生在美国一个多子女的医生家庭。有时,母亲不能陪伴她,便在地板上摆一个枕头或者给她一个玩具,然后忙自己的事情去了,她从来不哭,不吵着要东西,一个人自得其乐。她1岁半被送到叔叔家寄养,5岁时被接到父母身边,幼年生活使她变得很独立,她常常一个人长时间思考问题。她像男孩子一样爱好打垒球、踢足球和爬树等“野蛮”运动,为了行动方便,她不愿穿姑娘们喜欢的花裙子,总是身着裤装。在那时这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行为,而她的父母认为这正是她与众不同的地方,并鼓励她向大自然学习,使她得以自由发展自己的爱好,并树立极强的自信心和坚持到底的决心。

读高中时,麦克林托克喜欢上了科学,解答科学难题使她快乐,她说:“我解答问题的方法常出乎教师的意料……我请求教师允许我按自己的思路解题,看能不能找到标准答案……我找到了,那真是快乐无比!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1919年,麦克林托克入读康奈尔大学农学院,1923年获得学士学位,4年后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留校担任讲师。她在康奈尔大学农学院的试驗地里种了一些玉米进行基因研究。她没有结婚,和玉米终身相守。在康奈尔大学,麦克林托克常常穿着缝有许多小布口袋的工作服冒着酷暑穿梭在玉米地里,细心观察幼苗、籽粒上的斑斑点点,并在显微境下检查其染色体行为。而玉米对她的最好回报是向她倾诉了许多有关染色体以及基因的奥秘。

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1944年,麦克林托克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第三位女院士,次年被选为美国遗传学会第一位女会长。在1944年至1950年这6年间,她在对玉米进行细致观察和研究后提出了“转座子”理论。

传统的遗传学理论认为基因在染色体里有一定的位置和排列顺序,它们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但麦克林托克通过研究发现,基因是可以转移、跳跃的,可以从染色体中的一个位置跳到另一个位置,甚至可以从一个染色体跳到另一个染色体,这种可跳跃的基因即“转座因子”。正是由于转座因子的运动,玉米籽粒才出现了斑斑点点。

1951年,在冷泉港实验室的一次学术会议上,麦克林托克首次公布了她的这些重要发现,那些资深的生物学家听了后目瞪口呆,有的生物学家说她在妄想,有的说她是怪人,有的甚至说她疯了。

5年后,麦克林托克再次阐述她的跳跃基因学说与相关的机制,而结果是受到更多的奚落、批评与攻击。这让她非常痛苦,不得不承受冷落和漠视。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分子生物学有了进一步发展后,越来越多的发现印证了麦克林托克的理论,麦克林托克的研究才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认同。1983年,麦克林托克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后,终生未婚、早已习惯安享孤寂生活的麦克林托克迎来了最热闹的时刻——被邀请去演讲、座谈,人们等待她的接见,向她索取研究用的玉米种子……在科学领域孤军奋战数十年的麦克林托克终于迎来了胜利,然而面对周围人的赞许和仰慕之情,她依旧淡然。

猜你喜欢

托克医学奖籽粒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撒落成星星
黑乌鸦托克
施氮对不同氮效率玉米籽粒碳代谢的影响
玉米籽粒机械直收应注意的问题
2016年玉米籽粒收获机市场潜力大
徒托克的花儿
傻瓜托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