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研究

2019-01-23赵军山

传媒 2019年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舆论工作者

文/梁 晓 赵军山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几个根本问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从而提高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应立足于新闻专业建设的特点,进行工作方法的创新,使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双促进”“双丰收”。

一、政治意识方面的工作创新——使学生树立“人民性”新闻意识

(一)创新的理论依据

树立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人民性”新闻意识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本质理论,概括而言就是“人民性的新闻舆论工作”,其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目的、动力、源泉三个方面。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目的。新闻舆论工作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中,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与其他社会制度的新闻舆论工作最本质的区别是为人民服务。党的历代领导人对于为谁服务的问题都非常重视。毛泽东提出为“工农兵”服务、为人民服务。在新中国建国初期,“工农兵”是新中国的主要建设者、社会主义的主要拥护者,因此为“工农兵”服务与为人民服务是一致的。邓小平提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改革开放以后,人民的范畴包括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和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人民服务更加符合社会主义本质,同时与为社会主义服务是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党的领导,而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人民性的新闻舆论工作”与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一致的。因此,从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目的方面看,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就是“人民性的新闻舆论工作”。

2.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种创造既包含了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也包含了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应有之义之一就是人民对新闻舆论的需要。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只有把人民的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才能使其成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新闻舆论工作;只有把人民的需要作为落脚点,才能使其成为推动历史发展进步的新闻舆论工作。因此,从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动力方面看,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就是“人民性的新闻舆论工作”。

3.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源泉。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不是脱离历史、脱离人民、脱离生活而凭空产生的,其产生的源泉无论是历史的角度或是现实的角度,都离不开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央主要媒体与党和人民同呼吸、与时代共进步”,直接揭示了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源泉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生活本身就是蕴含着无比丰富新闻舆论原料的宝贵矿藏,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感来源、内容来源和检验来源。新闻舆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生活之中,了解人民群众对新闻舆论的需要,才能迸发出新闻舆论工作的灵感。新闻舆论工作者只有深刻体验人们群众的生活,在掌握大量素材的基础上进行凝练和升华,才能创作出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舆论作品。新闻舆论作品只有及时和全面地反馈给人民群众,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并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才称得上是优秀的作品。因此,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本质就是“人民性的新闻舆论工作”。

(二)创新的具体措施

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树立高校新闻专业学生的“人民性”新闻意识,主要从新闻思维的培养、新闻作品的创作两个方面进行。

1.“人民性”新闻意识的培养。高校新闻专业学生新闻思维的培养,要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高校新闻专业学生要乐于深入生活,乐于和人民群众打交道,与人民群众心心相通。当下一些新闻工作者脱离人民群众,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不屑与人民群众打交道,仅仅躲在城市高楼通过上网、看电视、聊天来培养新闻思维。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在本专业领域活动,可能会接触到一些脱离人民群众的新闻工作者,也可能会被其影响。因此,高校新闻专业建设必须使学生认识到新闻思维的培养来源于生活,来源于人民群众。那些脱离人民群众的新闻工作者,其新闻作品必定不能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应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阅览大千世界,体会世间百味,培养自己的新闻思维。同时还要注意,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人民群众生活、与人民群众聊天的形式上,而应该从情感上认同人民群众,视人民群众为亲人,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培养成正确的新闻思维,创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

2.“人民性”新闻意识的体现。高校新闻专业学生新闻作品的创作,其内容应该以人民为主角。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因此新闻作品的创作内容只有以人民为主角,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反映社会发展脉络,标示社会发展方向。当下一些新闻作品内容中的角色限于小众范围,脱离了广大人们群众,这样的新闻作品受众面很窄,不容易被广大人们群众接受认可。高校新闻专业学生还应认识到,把人民群众作为新闻作品的主角,并不意味着主角只能是普通大众,不能是英雄人物,恰恰相反,时代先锋人物、模范先进人物等就是人民群众的典型代表,以这些人为主角的新闻作品有利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样的新闻作品是高校新闻专业师生创作的目标之一。

二、责任意识方面的工作创新——培养学生“唱响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意识

(一)创新的理论依据

培养学生“唱响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新闻意识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价值理论,概括而言就是“主旋律和正能量的新闻舆论工作”,其主要表现在弘扬爱国主义和追求真实客观两个方面。

1.弘扬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主旋律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价值追求是我国全体人民共同价值追求的具体化,应然也必然体现和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闻舆论工作者,更应该把爱国主义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主旋律,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新闻舆论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号召力,新闻舆论工作者应借用其感染力和号召力弘扬爱国主义,使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价值追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追求。

2.真实客观是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永恒价值。“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媒体要直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同时发表批评性报道要事实准确、分析客观。”一言以蔽之,就是新闻舆论工作要追求真实客观,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最早出现在班固《汉书》中,用来描述河间王刘德的治学严谨,后来被毛泽东借鉴用于我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就是实事求是。新闻舆论工作者的价值追求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致的,这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做真人、做真事、求真理。做真人指新闻舆论工作者应真诚待人,提高自我新闻业务修养和综合素养;做真事即新闻舆论工作者应真实客观的通过新闻舆论作品反映社会,既不能黑化事实也不能粉饰太平;求真理指新闻舆论工作者通过做真人和做真事最终达到实事求是的价值追求。

(二)创新的具体措施

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培养学生“唱响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意识,以培养“唱响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新闻意识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可以通过“双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和党的思想路线教育来实现其价值追求。

1.“双基地”爱国主义教育。高校新闻专业建设要培养“唱响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责任意识,必须首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否则,培养“唱响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责任意识就会成为空谈。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依托,然而高校爱国主义大多不承担新闻专业课的实践教学责任,同时高校新闻专业的专业课实践基地一般也不具备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这就导致了新闻专业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基地层面上不相融合的困境,而“双基地”爱国主义教育正可解决这一困境。所谓“双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就是高校设立的实践基地同时具备新闻专业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双重功能。“双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使高校新闻专业学生将爱国主义“入耳、入脑、入心”。因此,“双基地”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学生“唱响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新闻意识的重要抓手。

2.“双课堂”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而真实性也正是新闻的生命,对高校新闻专业学生进行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和新闻专业教育在核心层面上是一致的。目前我国高校的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工作主要依靠学生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来组织进行,专业院系对于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工作涉及较少,专业建设工作对党的思想路线教育也很少涉及。此种状况对于高校新闻专业开展培养学生“唱响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的责任意识的工作是非常不利的,“双课堂”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可以解决此种问题。所谓“双课堂”党的思想路线教育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新闻专业课在讲解党的思想路线和新闻真实性原则内容层面上,相互融合、相互印证、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从而使高校的新闻专业院系与学生处、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形成合力,使高校新闻专业学生自觉将“唱响主旋律和传播正能量”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价值追求体现在新闻舆论工作的每时每刻。

三、党建方面的工作创新——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新闻专业建设的领导

(一)创新的理论依据

加强和改进党对高校新闻专业建设的领导的理论依据,是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第一性原则理论,概括而言就是“党性的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党性原则最重要的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原来的第一条第二款后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具有最高法律依据。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具有合法性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要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领导干部自身应主动担负起促进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发展的历史使命,提高自我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和新闻专业造诣,注重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领导干部必须在尊重和遵循新闻舆论规律的基础上,加强和改进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不能用违背新闻舆论规律的政策命令来指导新闻舆论工作,也不能用违背新闻舆论规律的要求标准来限制新闻舆论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

(二)创新的具体措施

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现着党对高校新闻专业建设的领导,提高党组织建设质量、打造“双带头人”是加强和改善党对高校新闻专业建设的领导的重要举措。

1.提高党组织建设质量。提高党组织建设质量是在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最为突出有力的举措。高校新闻院系党组织要组织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人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相关内容,并将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高校新闻专业建设的具体工作中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高校新闻专业建设方向。要引导高校新闻专业建设工作者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从政治上高度重视和扎实推进高校新闻院系党组织建设;要将红色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党的组织生活紧密结合,开展尊重和遵循新闻舆论规律的组织生活会和“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要将解决高校新闻专业建设工作者工作障碍和生活困难同党的组织生活紧密结合,开展紧紧依靠新闻舆论工作者的谈心谈话和民主评议党员等党的组织生活;要善于运用网络、微信、微博、QQ等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开展党建工作,及时全面地向广大党员、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达广大党员、群众的诉求;要合理设置高校新闻院系基层教工党支部和学生党支部,确保党的工作覆盖无死角。

2.打造“双带头人”。使高校新闻院系党务工作者成为“双带头人”是在高校新闻专业建设中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最为直接有效的举措。高校新闻院系党务工作者既是党建的带头人又是新闻专业的带头人,在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的具体工作中,必定会以新闻专业业内人士的姿态与其他新闻专业建设人员形成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必定会以新闻专业业内人士的思维作出尊重和遵循新闻舆论规律的党建指导。各地党委教育工作部门要加强对“双带头人”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各地方党委的统一部署,系统推进工作,做到有规划、有指导、有落实、有检查。各高校党委要以新闻院系为中心,牵头人事部门、组织部门、教师发展部门一同制定“双带头人”工作计划,并保障实施。各高校新闻院系要把“双带头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重点落实,纳入本院系党建工作考核体系之中。各高校要出台“双带头人”工作相应政策,促进新闻院系党务工作者成为“双带头人”。对于“双带头人”应给予一定的工作津贴和生活补助,并在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定、国内培训、出国深造等项目中优先考虑。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舆论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爱国主义教育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