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速填充型肝血管瘤与肝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

2019-01-21王梓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期
关键词:包膜门静脉肝细胞

王梓鹏

(大庆市第三医院CT室 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快速填充型肝血管瘤(HCH)和肝细胞癌(HCC)在临床上是常见的良恶性肿瘤,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式完全不同,因此需要临床进行明确的诊断。医学上多采用CT对这两种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但是仍有部分HCH和HCC在动脉期病灶呈均匀强化状态下难以进行鉴别,本次对我院收治的10例HCH和40例HCC患者采用CT进行鉴别诊断,以下是本次研究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例HCH患者(15个病灶)和40例HCC患者(45个病灶)进行CT诊断,HCH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在24~66岁,平均年龄为(36.5±1.8)岁,HCC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在25~68岁,平均年龄为(36.2±1.7)岁,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手术病理或者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HCH或者HCC,无其他恶性肿瘤史,两种疾病的所有病灶CT扫描呈动脉期均匀强化,HCC患者无胆管内浸润、门静脉或肝静脉癌栓、肝外浸润转移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螺旋CT检查,给患者进行全肝轴面扫描,设置扫描参数: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175mA,矩阵为512×512,层距、层厚均为5~10mm,螺距为1.0,首先进行全肝扫描,之后进行双期或三期扫描,CT对比剂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注射液(生产厂家 安盛药业有限公司 欧乃派克 规格 300mg/ml),剂量为1.5ml/kg,流速为3ml/s,双期扫描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分别在注射对比剂后30s和65s进行扫描,三期扫描在注药后3min增加延迟期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其病灶大小、平扫密度值(AV)、动脉期密度增加值(EV)、动脉-门静脉(A-P)分流、假包膜出现率[1]。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来处理全部数据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给予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给予χ2检验,若组间存在差异,则P<0.05。

2 结果

HCH和HCC的CT鉴别诊断在病灶大小以及平扫AV上无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HCH的动脉期EV、A-P分流显著高于HCC,HCH的假包膜明显少于HCC,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表 HCH和HCC在CT诊断上的差别比较(x-±s)

3 讨论

随着CT技术在临床上的不断推广,临床上对HCH和HCC的鉴别诊断方式主要是CT技术。HCH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快速、完全强化的HCH病灶,其特点是血窦管径均一细小,高流量,增强扫描后对比剂可以完全的快速的将整个病灶血管腔填充,表现为动脉期均匀强化,病灶的构成是疏松纤维基质和异常血窦,平扫为稍低密度或者低密度。因此HCH的病灶大小、平扫AV和HCC相似,难以进行诊断[2]。但是CT诊断发现HCH和HCC在动脉期EV、A-P分流以及假包膜上存在明显差异(P<0.05),可根据这些对两者进行明确的诊断。HCH和HCC在增强扫描早期均呈均匀强化,但是强化程度存在差异,HCH动脉期和主动脉的强化程度相似,这和HCH血窦管径细小有关,该强化是对比剂在血窦内直接造成的。动脉期快速均匀强化的HCC主要是组织分化差的、透明病变的小肝癌、瘤内无明显细胞坏死、结节型肝细胞癌,肝动脉是其主要血供[3],其强化主要是对比剂通过异常增多的肿瘤血管向细胞外进行间隙扩散、蓄积造成的,但肿瘤间质存在高压使得对比剂间质扩散能力受限,因此不能将HCC的强化程度和动脉强化程度进行对比。因此,临床上可使用CT对HCH和HCC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明确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助于临床治疗[4]。

综上所述,动脉期呈均匀强化的HCH和HCC采用CT动态增强扫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诊断效率明显提高,建议在临床上应用。

猜你喜欢

包膜门静脉肝细胞
肝脏脾植入误诊为肝细胞癌1例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外泌体miRNA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
锌指蛋白与肝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肝脏门静脉积气1例
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DSA 表现及介入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