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策略

2019-01-20江苏省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王迎丽

天津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道德

■江苏省无锡市堰桥初级中学 王迎丽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需要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紧密融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充分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价值,才能在这样的课程学习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能力、生活能力等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进行结合后,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自身的错误,从而使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就我国教育现状来说,该课程发展存在明显不足,需要开展更为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一、建立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基础上课程开展存在的问题

素质教育改革从实施至今,历史较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传统教学方式的比例依然很大,教师教学往往都会将传统教学方式作为第一选择。但是就许多实践结果证实,传统教学方式展现出的缺点要远远多于它的优点,并不能够在我国教育质量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这也造成了道德与法治课并不能够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过程中发挥应有价值。目前教学现状展现出几个较为明显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水平不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根据学生表现或者课程改革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教师单方面重视向学生进行课程知识的传播,而忽视不同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不重视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具体需要。基于这样的背景,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降低,不能够以积极心态应对教学活动,使教师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教师教学工作往往缺乏课程知识之外的教学目标,仅重视单一的知识传授,忽视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学过程过于枯燥单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于教师的教学产生共鸣,没有办法清楚明白教学内容,不能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进行有效结合,无法将各类知识进行适当联系。这样不仅导致学生学习充满压力,使学生面对学习充满烦躁,还会大大降低教学质量。

二、道德与法制课程生活化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一)生活化教学的含义

生活即指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活动,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创造真实的生活场景,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学习知识,构建更为清楚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于教材与课程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简单、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操。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能将道德与法治课程与生活内容进行结合,充分展现出生活化教学对提高教学意义的价值。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学生学习掌握速度。

(二)生活化教学策略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积极作用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生活化教学,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进步,具体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课程教学中充分贯彻生活化理念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兴趣。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教学内容略显枯燥,如果在教学期间教师能够适当融入生活类元素,课堂内容会变得较为活泼,学生学习积极性就会提高,在生活化的课堂中体会到道德与法治的意义,自身素养也就得到提升。

第二,生活教学策略的开展能够使道德与法治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教学过程生活化,通过知识与生活的紧密结合充分贯彻新课改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生活化教学中有所改善,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充分展示出自己的主人公地位,以有趣的形式增强自我认知。

三、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基础上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的实施策略始终要将学生看作课堂主人公,要深刻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在教学中体会到生活化的简单与愉悦。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教学不知不觉改正自己的错误,提升自我的核心素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加强教学生活化。

(一)带领学生分析生活问题学习课堂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从生活问题中发现道德与法治知识,这样能使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知识有一个更深刻、透彻的认识。教师将生活案例进行统一归纳,形成全面的理论系统,在讲课时再将这些知识转变成生活案例,帮助学生理解。

举个例子,教师在开展诚实守信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曾子的故事:曾子的儿子一定要跟着妻子上街,妻子为了让儿子好好待在家里,对儿子说:“回来给你煮猪肉吃。”当妻子返回家中后发现曾子竟然真的在杀猪,就连忙阻拦说:“怎么你真的在杀猪,我前面说的都是哄儿子的。”此时,曾子答道:“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有可能进行模仿,一旦今天不守信用,孩子以后也不会听父母的话了。”然后就真的将猪杀了。教师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对妻子与曾子的不同看法。

在这样一个生活化案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向学生传递诚实守信等道德知识,让学生在掌握案例的过程中掌握道德与法治知识,相较于枯燥背诵来说,能够使学生更快理解。

(二)带领学生参与生活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将课堂作为唯一的教学环境,而是应该带领学生离开课堂,走入社会。让学生在带有问题的情况下进行个性化调查,将道德与法治知识延伸至课堂以外的环境中,让学生在开展个人实践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交流能力与学习能力,在真实的环境中领悟生活的乐趣,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比如说教师在进行法律保障生活知识内容的讲述时,可以开展以法律保障生活这一知识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去调查父母或者其他单位对于法律保障生活这项内容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束以后,再对学生进行统一的引导,告诉学生法律保障生活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将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生活化教学

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生活化教学,教师就必须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或者有熟悉感的课堂中进行知识学习,在这样生活化课堂的环境下,学生才能用自己学过的理论知识去解决生活化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比如说教师在开展抵抗不良诱惑的教学内容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真实案例,某位学生因为严于律己,最后过上幸福人生,而另一位学生因为意志薄弱,无法抵抗现实诱惑,最后踏上犯罪道路。通过这样的案例对比,更能够直白地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制的重要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将道德与法治内容以生活化方式进行展开,充分贯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让学生以简单的方式学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对于当今教师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与价值远不是单纯的说教就能够展现的,要深刻明白生活化教学的价值。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道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