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教学的运用策略

2019-01-20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小学郭旺武

天津教育 2019年17期
关键词:人文情境探究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公园路小学 郭旺武

一、设置探究式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要创设丰富立体的学习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探究式的学习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待,对小学语文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理,积极主动地进入小学语文课程学习活动之中,提高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效率。

要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探究式教学,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文本中的素材,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和心理。以学习《鲸》这篇课文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讨论“鲸是怎么吃东西的呢?”并适时给予指示和点拨,如:鲸的体积较为庞大,吃东西的样子相较于其他动物而言,极其壮观,可以由此联想到鲸吞食物的样子。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课文的学习和思考之中,了解动物王国里极具特殊功能的动物,认识到鲸的大小、类属、种类和生活习性,获得对文章知识的理解和体悟。

同时,要根据学生既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和认知程度,在课堂中提出适宜的问题,引领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积极主动地进入小学语文知识的探究之中,实现对小学语文知识的深度解析。以学习《爷爷的黄豆》一文为例,教师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文章中说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金珠子还珍贵,这么珍贵的财富究竟是什么呢?”学生对于这一问题的思考可以基于自身的认知前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找寻问题的答案,把握和理解文章的深意,体会和感知爷爷身上的精神品质和人生阅历。

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小学生喜爱听故事的心理,精心创设适宜的故事情境,帮助和引领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和思考,更加深层地体会小学语文课文的知识,感知小学语文文本的乐趣。以学习《三袋麦子》为例,教师可以声情并茂地讲述文中的故事,使学生津津乐道于故事的情节和内容,熟悉文章的句子结构,从人物表现手法、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等不同层面,让学生体会故事中的内容,并思考问题:“文中的三个伙伴在获得土地爷爷分给自己的一袋麦子之后,会在一年后如何处理这袋麦子呢?”通过问题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提升学生探究语文知识的素养和能力。

二、挖掘人文教育资源,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在字词类教学之中可以挖掘人文元素,结合情趣化教学策略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汉字识记的乐趣,体会语文字词学习活动的人文性,开启学生的智力。以识字教学课堂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海上日出”的自然景观,上面画一轮圆“日”,下面则呈现出波浪形的海面,最后化圆为方,化微波为平坦,让学生由景触情,应景识字,认识和记忆“旦”字的写法和含义,引发学生的识记情趣。还可以挖掘阅读文本的人文元素,感知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和品质,如青海高原一株柳展示出来的顽强生命力等,将这些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注入学生的心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华民族的古诗词文学作品蕴含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让学生阅读和欣赏唐诗、宋词、元曲,在委婉圆润、朗朗上口的字字珠玑、句句经典之中,体会故事中的人物情感,在品词析句中获得思想的启迪和滋润。以阅读《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要让学生紧紧把握住“喜”字,由诗中的“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读书喜欲狂”,传递诗人对反叛势力被平定的喜悦、兴奋之情,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喜”。

猜你喜欢

人文情境探究
人文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人文绍兴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