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模式下各方角色现状研究

2019-01-19马小焕

绿色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角色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摘要:指出了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类改革与创新发展都离不开技术人才,职业教育为我国各行各业输送了大量一线技术人才。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相继经过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等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梳理了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模式下,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现状,探讨了高职院校发展产教融合模式的办法,以期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提供一个可行的人才共育模式。

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角色;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19) 24-0325-02

1 引言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长期以来,受体制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部分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企业需求侧存在着“两张皮”问题,为了解决这种问题,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 95号),文件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

在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中,多数高职院校在国家政策指引下,相继探索了适合自己发展的产教融合模式,但尚存在地方政府、企业和学校三者角色和作用模糊等问题。

2 产教融合中政府的角色现状

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重点关注的是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毫无疑问,在这两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共同的问题是政府角色在职业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模糊问题。近些年,国家相继为职业教育制定了诸多规范和发展文件,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存在。然而,在目前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中,政府的功能尚有待加强。

2.1 重本科教育,轻职业教育

长久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于本科以上教育层次的高校建设比较重视,相较而言,地方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关注力度和监督力度不够,造成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相关的规划与制度建设不完善,发展所需的资金投入没有充分到位等问题,影响了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1];且在执政过程中,地方政府往往把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很少将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地方发展的重要选项;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会将重点放在市属职业院校的发展上,较少考虑省属和厅属的高职院校发展。“十九大”以后,这种现象得到明显改观,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启了新的路程。

2.2 重制度制定,轻制度落实

近些年,国家和地方各级教育部门对我国高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制定了多项制度,促进校企深度融合,但制度在落实执行方面遇到了困难,高校并未享受到制度带来的“红利”,社会各岗位也没有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并且在相关制度中,校企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以及利益分配没有明确规定,也没有相应的具体的激励措施,对企业、行业参与校企合作没做硬性的要求,使得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仅停留在表层,而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优势资源共享、标准制定、师资培养和教材课程开发等方面难以得到企业和行业的参与,呈现“一头热”、“两张皮”的奇怪现象。

3 产教融合中企业的角色现状

“企业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2]”。在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中,企业通过“订单培养”、合作项目班、定向培养等人才培养形式,获得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从而降低人才招聘、培养的成本,解决人才引进培养的难题;同时,企业还可以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开展生产运营及新产品研发,有效控制企业生产的人力资源成本,企业直接获得经济效益[3]。然而,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待加强。

3.1 追求利益,忽视公益

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在不同利益基础上寻求共同利益的过程,作为企业,利益永远是其追求的目标。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关注更多的是利益和利润,忽略了人才培养的社会“公益性”任务。与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多数企业只是看到了短时间红利,往往忽略了为企业的长远运行储备青年高技能人才的发展目标。因此,在学校有关人才培养方案、教材、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库和课程标准等方面,并未引起企业方的足够兴趣和重视。

3.2 动力不足,浅尝辄止

在我國产业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行业之间的分工日益明确,企业的生产功能与学校的教育功能逐渐划分出明确的界线。在行业竞争压力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少企业缺乏参与产教融合的发展动力,即便是响应国家政策来参与职业院校产教融合,也仅仅是浅尝辄止,导致校企双方的产教合作仅停留在表面上,不愿与校方展开深入合作。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具有资金优势,高校具有人才优势,而多数企业不愿将资金注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而宁愿将这部分资金用在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上,这对于缺乏了一定资金支持的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工作逐渐变为高校自己的“独角戏”。

4 产教融合中学校的角色现状

产教融合作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既是职业教育自身教学特色的主要体现方式,也是广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路径[4]。毫无疑问,学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职业院校作为教育主体,主要职责就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4.1 校方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在市场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下,多数企业的核心技术革新很快,这需要企业不断引进具有创新发展能力高端技术人才。很显然,这与普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学校培养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另一方面,时代日新月异,技术时刻更新,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学生一入学时就按照既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这就使得职业院校的专业培养始终落后社会和企业需要。

4.2 专业脱离产业,师资不能流通

在2017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谈到校企合作时明确指出:只有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才能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要推动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的相互流动,形成一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双重角色顺畅转变的“旋转门”机制[5]。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专业可以较好地与当地的行业企业对接,但存在着学校服务产业不明显的现象,而培养的毕业生仅限于服务各个产业的最低端,缺乏对行业领域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由于校企双方体制机制的不同,企业与学校缺乏一定的人才交流机制,形成了“企业技术人员不能上课,教师不能企业锻炼”的奇葩现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5 结语

2019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对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该文件进一步强调了职业教育的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未来几年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推动了全面职业技能提升,有利于优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更进一步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刘敏.职教发展定位中政府监管问题研究[J].职教论坛,2017(16):79-83.

[2]黄日强,张霞,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相互参与[J].职业技术教育,2004(16):17-20.

[3]康玉忠,余爱民,曾文权,等.产教融合,“异步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助推“教学企业”协同育人[J].课程教育研究,2017(37):20.

[4]周绍梅,产业转型升级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症结与破解[J].教育与职业,2018(2):6—14.

[5]苏华,关于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考[Jl.教育与职业,2018(2):5-7.

收稿日期:2019-10-09

基金项目:2017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编号:17YB308)

作者简介:马小焕(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经济林栽培。

猜你喜欢

角色产教融合职业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冰雪奇缘》开启迪士尼剧本角色新模式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