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阳市颍州区湿地保护问题及保护规划对策

2019-01-19杨玉清田胜尼任宇晴奚晓宇龚园园房岭丽

绿色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问题与对策

杨玉清 田胜尼 任宇晴 奚晓宇 龚园园 房岭丽

摘要:介绍了颍州区湿地资源概况,分析了颍州区湿地在保护恢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对策,旨在促进颍州区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为阜阳市乃至整个皖北淮河平原地区湿地保护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资源;保护规划;颍州区;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X8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 (2019) 24-0005-05

1 引言

湿地作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1],有“物种基因库”、“地球之肾”之称。根据安徽省湿地保护红线划定的范围,阜阳市颍州区主要属于I类红线区域。依据不同类型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程度不同,颍州区所属I类区域应按照法律法规,强制性保护其湿地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资源[2]。此外,颍州区湿地还具有类型多样、受干扰程度高、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功能和价值显著的典型特点。面对独特的湿地特点和严格的生态保护要求,颍州区林业局审时度势,把握生态文明发展趋势,为使颍州区今后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对该区的湿地保护恢复进行了规划。

2 颍州区湿地资源概况

2.1 湿地面积

潁州区位于淮河以北,安徽省西北部,隶属于阜阳市,湿地总面积达2590. 06 hm2,占全区国土面积的4.2%。主要有永久河流、草本沼泽、永久淡水湖、洪泛平原、水产养殖场、库塘、输水河7种湿地类,湖泊、沼泽、河流、人丁4种湿地型(表1)其中河流面积最大,共计523. 29 hm2,占湿地总面积0.29%1。

2.2 湿地植物资源

据安徽省第二湿地资源调查及相关野外科考发现,颍州境内共有维管束植物49目77科239种,其中蕨类植物4目5科6种;裸子植物1目3科5种;被子植物44目69科228种,以菊科( Compositae)、禾本科(Gra-mineae)、莎草科(Cyperaceae)、蓼科(Polygonaceae)等为优势科。颍州区境内发现有国家Ⅱ级保护物种野菱(Trapa incisa)、莲(Nelumbo ucifera)、野大豆(Glycine soja)。

2.3 湿地动物资源

颍州区境内野生脊椎动物共26目58科126种。其中鱼类共4目7科19种,主要有鲫鱼( Carassius au-ratus)、鳜鱼(Siniperca chuatsi),鲶鱼(Silurus asotus)等;两栖类共3科5种,属省级重点保护的2种: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和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ta);爬行类共3目3科6种,属省Ⅱ级保护动物的有1种,为黑眉锦蛇( Elaphe taeniura);兽类共5目5科7种;鸟类共14目38科89种,其中属国家I类保护鸟类有东方白鹳( Ciconia boyciana)、大鸨(()tis tarda)、白头鹤( Grus monacha)3种,属国家Ⅱ类保护鸟类有小天鹅( Cygnus columbianus)、灰鹤(Grus grus)、鸳鸯(Aixgalericulata)等10种省级重点保护的有鸿雁(Ansercygnoides)、灰雁(Anser anser)、花脸鸭(Anasformosa)等。

3 颍州区湿地保护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有效的湿地管理协调机制

颍州区湿地及其资源类型多样,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是湿地保护工作高效运行的保证。当前,颍州区相关部门多从自身任务和需求出发,在保护环境与生产任务之间产生多种矛盾,湿地保护管理工作难以形成合力,湿地保护与开发利用长效管理机制难以形成[3]。

3.2 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有待加强

颍州区湿地保护虽然进行了一定的宣传教育,但由于宣传的力度不够,市民对湿地的价值和重要性没有形成足够的认识,对湿地的开垦意识大于保护意识,重利用、轻保护[3]的思想依然存在。湿地保护工作大多只停留在从事与湿地工作相关的人群中,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仍滞后于当下生态资源保护形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

3.3 环境污染压力较大

颍州区位于阜阳市中心城区,常住居民83万人,人口密集,城镇化进程快,伴随而来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污染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而且导致自然栖息地质量下降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颍州区环境污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水体污染,河流上游居民及企业众多,导致排污现象严重,使得城区附近流域的水体富营养化,水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是大气污染,影响全区环境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为NO2和CO,表现为汽车尾气排放、土方开挖回填、以及材料运输过程中产生扬尘污染等。

3.4 不合理开发屡有发生

随着颍州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核心消费人口已达100万人,辐射全市消费人口近1000万人,城镇集聚效应明显。伴随而来的开发建设用地需求与湿地保护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诸如城市扩建、工业园区建设、房地产开发等从自身利益考虑,未通过审批就占用湿地、填堵河道屡有发生。

3.5 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颍州区目前发现外来入侵物种主要有喜旱莲子草( 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绿穗苋( Amaranthus hybridu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等。上述有害物种在河滩、湖岸、库塘等湿地广泛存在,部分水域已被水花生、水葫芦封闭了水面,导致水域流通性差、水质逐渐恶化,区域生物多样性降低。

3.6 湿地生物资源过度利用

虽然近年来颍州区在西湖等重要湖泊河流区域加强对保护野生动物执法力度,取得一定成效,但偷捕猎捕现象仍未能根本杜绝,湿地动物资源持续遭受破坏。同时,湿地植物资源的开发也随着城市快速发展日益加剧,湿地野生植物资源也日益遭到破坏。

3.7 湿地保护专项资金投入不足

颍州区湿地保护专项资金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管理资金和科技专项资金上: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推进,各级政府对湿地保护已引起高度重视,但对湿地保护工程投入仍然不足,且项目分散,主要体现在湿地调查、污水治理、基础建设、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缺少资金保障[4],如颍州西湖自然保护区不属市林业局管辖,导致湿地项目申报和实施难以高效推动,不能享受政策优惠[3]。由于缺乏科技专项资金,导致湿地在科研队伍建设方面难以取得进展,高端的湿地科研项目无法实施,严重制约了湿地保护工作的开展。

3.8 湿地科研监测体系不完善

目前颍州区缺乏在湿地资源管理优化配置上的长远规划,不能对资源和土地利用后的湿地生态变化、生物多样性变化实施及时有效监控,科研监测处于较低水平。此外,相关部门监测机构,由于在监测对象、目标上不一致,监测方法、时间、设备上均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导致监测标准不统一。湿地监测信息标准不统一、各职能单位之间缺乏资料共享是造成颍州区湿地缺乏高效监测体系的重要因素。

4 颍州区湿地保护规划对策

4.1 加大组织领导力度

4.1.1 加大宣传力度

颍州区相关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纸质等宣传媒介,广泛宣传湿地保护方面的知识[5]。例如在湿地周边乡(镇)政府、村委会和中小学校,设立湿地保护图文宣传栏,尤其是要在中小学校开设生态知识的教育内容,使生态科普走进课堂。颍州区已开展“爱鸟周”和“安徽湿地日”等宣传活动,但还需在内容和方式上进行丰富与创新,例如借助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动植物园等公共场所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和湿地法律科普,动员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志愿活动,深入提高市民的湿地保护素养及参与能力[6]。建立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官网和湿地中国颍州西湖湿地公园子网站,扩大颍州西湖的社会知名度。

4.1.2 加强组织协调能力建设

为应对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颍州区应尽快成立专门的湿地管理委员会,统筹全区湿地建设与管理工作。通过湿地管理委员会来协同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创建联动工作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湿地管理能力。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对湿地规划范围内因保护湿地而受到直接经济损失的相关利益方给予适当补偿[5],启动退耕还湿、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和湿地保护奖励等工作。颍州区已经在崔庄、谭庄、铺顶分别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点,保护站点的设立有效促进了湿地公园的保护与管理。

4.2 加强保护管理能力建设

4.2.1 加强依法保护

(l)加强湿地立法,完善湿地法律体系:颍州区根据《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全国湿地保护“十三五”实施规划》和《安徽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明确了颍州湿地公园管理规章制度、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但还需根据湿地保护实践,对已有相关规定进行不断修订和完善[7],提高颍州区湿地保护工作效率。

(2)提高执法能力与执法队伍建设:颍州区各乡镇林业主管部门要深入学习各项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做到严格依法办事,组织执法人员定期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为做好湿地保护执法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4.2.2 全面推进落实退耕还湿政策

颍州区可通过扩大湿地面积和缓解人口压力为切人点,以生态监测和监管为保障,落实退耕还湿政策,加快全区退耕还湿政策的运行[8]。例如对颍河及泉河沿岸部分低洼地结合其地形地貌和生态特点,开展退耕还湿工程,积极扩大湿地面积;按照安徽省退耕还湿相关政策措施及工作安排,将颍州西湖规划范围内西侧和东南侧区域现有的116. 97 hm2农田恢复为湿地,利用现有低洼地势,促进湿地自然恢复,以此扩大西湖水域面积,提高湿地率。

4.2.3 合理利用与社区共管

(1)合理利用。利用颍州西湖国家湿地公园和双清湾文化园开发观光休闲类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一处体验效果良好的的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小型亲水游等活动场所[9]。在开发旅游项目的同时加大对旅游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以加快建设不同档次的适应市场需求的旅游服务设施及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打造“古韵西湖,最美颍州”的皖北湿地旅游新名片[10]。不断开发湿地旅游新产品,如湿地观鸟、民俗体验、生态文化科普等[7]。在沿泉河和颍河洼地及河滩低湖洼地,构建特色适应性生态农业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优质水生经濟作物种植、渔牧生态循环、水生花卉种植、休闲观光农业等产业,使之成为水资源充分利用区和水陆生态系统良性互动区。

(2)社区共管。通过与湿地周边乡镇(街道)、村(居委会)联合组建湿地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重要湿地工作管理处,由当地湿地主管部门统筹管理,社区共同参与保护。同时鼓励居民共同参与制定湿地保护管理计划,协商湿地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利用的重大事宜,形成全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共管模式。

4.3 加大湿地保护和恢复力度

4.3.1 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

按不同湿地等级将湿地资源进行分级保护、集中管理,提高湿地资源管理效率[8],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之间的关系[1],做到科学保护、合理规划。颍州区现有一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一颍州西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按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要求,对保护区内湿地资源进行严格保护。

4.3.2 推行小微湿地建设模式

小微湿地是一种蕴含着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新型湿地模式,在农村多以“乡村湿地”形式出现,这种新型湿地模式在扩大湿地面积、提升湿地生态功能上具有重要意义,是湿地保护的重要落脚点[11]。规划期内城区拟建小微湿地2-3处、各乡镇至少筹建一处。

4.3.3 加快湿地公园建设步伐

根据《阜阳市湿地保护规划(2017 - 2030年)》和颍州湿地资源分布特点,在规划期内拟申报2处区级重要湿地一七渔河湿地、芦桥沟湿地及1处市级重要湿地一双清湾湿地。规划建设湿地公园如图1所示。

4.3.4 开展湿地植被恢复建设

颍州区植被恢复首先应考虑对珍稀物种的保护:颍州区境内发现有国家Ⅱ级保护物种野菱、莲、野大豆,对于这些珍稀物种、有典型代表性的湿地植被应严格保护,使其在区内有良好的生长环境、自然演替。其次,加强外来物种防治:对于外来物种入侵,及时采用人工打捞、化学防治、利用天敌和控制传其播途径等方式来有效防治外来有害物种的入侵,恢复乡土湿地植被种类和植被群落,最终达到稳定的湿地植被生态系统。再次,在不破坏其原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对具有旅游观光潜力区域的植被進行景观塑造与提升,丰富湿地旅游景区景观层次。

4.3.5 开展栖息地保护恢复工作

详细调查颍州区鸟类资源现状,掌握主要种类的数量、分布情况和停留时间,结合其生理习性,通过建立生态浮岛等方式营造高低不等的适合鸟类依赖的乔灌树丛和草丛吸引水鸟及游禽栖息生境[12,13]。规范河流湖泊的捕鱼、垂钓活动,加强对偷捕、猎捕的执法力度,促进鱼类自然恢复。对珍稀鱼类产卵区等生态敏感区域,采取人工补救措施进行生态恢复和重建,丰富河湖生物多样性。

4.4 实施水质保护措施

湿地水体修复主要包含水系恢复与水质修复两大方面。水系恢复主要体现在河道的通透性上,采取疏浚清淤、河道(卡口)拓宽、清污分流等方式进行,保证河流水系通畅。

切实控制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控制废水直接排入湿地是减轻水质污染的根本措施[10],也是水质保护的重要前提。颍州区在控制水质污染过程中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对城市水体污染,采用污染源治理与生态治理同步,内中外三带修复的模式(雨污拦截调蓄带、生境改善带、生态修复带),分类与分期的治理过程,沿河截污一河滨带修复一水动力优化一底泥疏浚一水生态修复一景观提升一综合管理的路线,推进水环境生态修复,实施城区水系综合整治。从深化颍河、泉河等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河岸垃圾及河面漂浮垃圾的日常清理等水体保洁工作为起点,按照控制湖泊河流的人工养殖面积应控制在水域面积的15%以内,沉水植物宜栽种于水深1m左右区域[12],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应在近岸区域的种植标准合理种植,保证良好的水域环境。

4.5加大湿地保护监管力度

4.5.1 建立湿地保护成效奖惩机制,严厉惩处破坏湿地行为

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生态状况等保护成效指标纳入乡镇级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体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经批准征收、占用湿地并转为其他用途的,用地单位要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14],按面积相等和质量相当进行湿地恢复或重建,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

4.5.2 降低农业面源污染

积极开展农药化肥减量控害行动,推行专业化的系统防治,实现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15]。严禁含重金属、难降解的有毒害物质的污水灌溉农田,对排放污染物超过排放标准或排放总量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责令其限期治理,必须在2030年底前实现污染物100%达标排放,保证农作物用水安全。采取再生利用、过腹还田等方式科学处置农用薄膜和农作物秸秆等,实施农业废弃物再利用工程。

4.5.3 完善水质监管体系

制定湿地水质监测体系,实时监测湿地水质、地下水位、土壤退化和植物群落情况,掌握其变化动态[5],通过数据分析制定相关改善对策。工业集聚区应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单位坚决实行并、停、转、迁,确保企业合规排放、环保达标。加强突发事故处理能力建设,对突发的水体污染、异味、漂浮物等问题进行及时处理,保证湿地水生态安全。

4.6 加大湿地保护投入力度

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渠道资金筹措为辅的投资机制。湿地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将湿地保护经费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明确责、权、利的前提下,动员全社会共同出资赞助参与,加大对湿地资源调查、保护区配套设施建设、湿地监测、科普宣传工作的经费投入[7],使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经费得到充足保障[5]。

4.7 强化湿地科研监测能力建设

4.7.1 通过监测网络的运行,实时掌握各类湿地动态变化

依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定期对颍州区湿地资源进行监测,尤其对省级重要湿地开展连续、动态的调查,详细记录动态变化数据。

4.7.2 建立颍州区湿地资源信息数据库

通过建立数据库,系统探索湿地能量和养分循环,及时掌握颍州区湿地本底资源变化的趋势,科学制定湿地保护专项规划[16]。规划期内在颍州西湖设立鸟类监测站(观鸟屋)、区内主要河流(颍河、泉河)设立水文水质监测站、土壤监测点等进行实时观测。在数据信息完整的条件下,研究建立湿地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湿地评估研究。

4.7.3 加强湿地科研监测队伍建设

根据湿地保护项目实施和管理的需要,编写培训教材,加强对各类人员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筹划建立颍州区下辖1乡、8镇、5个街道办事处和安徽颍州经济开发区设立湿地保护管理专家咨询库,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相关工程项目及管理进行技术指导,保证基层湿地项目科学进行。注重将科研转化成实践,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侧重突破应用技术瓶颈,争取申请技术专利。

5 结论

(1)从颍州区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来看,湿地面临的最大威胁因子是人为破坏,颍州区湿地生态恢复其根本还是要提高全民环保意识、降低城市环境破坏。生态恢复和生态重建是今后颍州区湿地保护工作的主要方向[11]。

(2)颍州区湿地保护在宣传、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上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于全区各类型湿地保护管理依然难以形成一个健全高效的体系,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仍处在早期阶段。

(3)在创新湿地保护恢复模式中,强调了对小微湿地保护建设,这在安徽省区县级湿地保护实践中属走在先列,为阜阳市乃至皖北地区湿地保护提供样板。

(4)通过对颍州区湿地保护规划对策的探析为湿地保护面临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法,使生态文明的内涵得到充实、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得到提升,为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保障[17]。

参考文献:

[1]肖立矗,浅淡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湿地生态保护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4):220.

[2]卢一梦,周立志,安徽省湿地生态保护红线划分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19,11(4):1-9.

[3]王雨虹.李文化.阜阳市湿地园区保护存在问题探析[C].第五届中国湖泊论坛论文集,2015:417—419.

[4]赵伟.阜阳市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14,40(2):46-47.50.

[5]王大任.连云港市湿地保护探析[J].东北水利水电,2018,36(8):46-47.

[6]杨俊平.维护生物多样性让自然更美丽一共同关注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J].内蒙古林业,2018(11):4—5.

[7]徐元青,徐友英,袁德奎,等.铜仁市碧江区湿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对策探析[J].绿色科技,2019(16):43-44.

[8]王霞,我国湿地资源保护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园艺.2019(1):147-148.

[9]李林生,唐力.安徽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实践[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20):59~60,62.

[1O]李龙,邓抱林,皖北地区湿地生态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 6,5(4):85-89.

[11]安树青,张轩波,张海飞,等.中国湿地保护恢复策略研究[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9,15(2):41-44.

[12]邓 勇.安徽颍泉泉水湾湿地公园湿地资源现状及保护恢复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201 5,21(12):73-74,78.

[13]陈剑波,刘古月,吴 鑫.湖泊型湿地公园生态化规划设计一一以舵杆洲湿地公园为例[J].湖南林业科技.2018,45(4):88~92.

[14]刘 晶,我国湿地占补平衡法律制度完善[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8.

[15]包淑芬.浅析惠州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措施[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4):105.

[16]史丹,刘静,孔维健,济宁市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与对策[J].绿色科技,2019(18):48~50.

[17]刘争春.阜阳市颍州区森林城市规划思路与总体布局研究[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6,39(2):118-119,95.

收稿日期:2019-11-18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编号:kj2017A149)

作者简介:杨玉清(1994-),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规划,

通讯作者:田胜尼(1971-).男,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植物生态学。

猜你喜欢

问题与对策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高职院校篮球教学改革思路与对策
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浅析公路施工养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