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家风传递社会正能量

2019-01-19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党校张丽芳

天津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家训家风

■河北省邯郸市涉县党校 张丽芳

家教和门风可以浓缩为家风。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的变化,都要注重家教和家风,使家庭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好家风能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树立牢固的社会核心价值观。

家风是什么?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和风尚。家风是一个家庭的主旋律,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家风纯才能民风正。中国人历来重视家风,而家训又是家风传承的基础。

《颜氏家训》素有“家训之祖”的美称。直接影响了《朱子家训》《弟子规》等家训典籍。《颜氏家训》中的教子部分我认为重视一个字:早。其中教子篇中的第二段对今天家庭教育启示很大。作者颜之推书中讲到他家的门风家教向来严整周密,在他还小的时候家长就教他孝道,每天跟随两位兄弟,早晚问安态度恭敬孝顺侍奉双亲。父母也耐心教导他们,引导特长,态度和善而恳切。当颜之推九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由哥哥抚养他,哥哥仁爱而少威严,引导启示也不那么严格了。所以颜之推有些放纵欲望,言语轻率,且不修边幅。到18、19岁才稍微收敛了一下,只是因为习惯已成自然,短时间难以去除。直到20岁以后,大的过错才较少发生,但经常心是口非,善性与私情相矛盾,夜晚发觉清晨的错误,今天悔恨昨天犯下的过失,常叹息自己缺乏教育。

关于人的黄金成长周期,现代心理学普遍认为人格形成有三个关键时期。3~6岁,人格基础期,属于秩序养成的关键时期;12 岁,人格巩固期,属于对错形成的关键时期;18岁人性形成期,属于非固化的关键期。而《颜氏家训》也是在他成长的第二个关键期出现了家庭教育问题才导致成年后的问题的,所以每个关键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传统家训中关于治家之道的思想主要包括以圣贤为范的立家之道、以教子为先的兴家之道、以勤俭为务的持家之道、以睦亲为上的齐家之道等内容。它们是承载圣贤人格思想和教化方法的有效载体。当前城镇化速度加快,留守儿童的数量在增加,养育孩子的任务大多数留在了祖字辈的身上,由于家庭成员职责分配不均衡,教育孩子方面存在很多的短板和弱点,要么打骂要么溺爱,导致了很多家庭问题的产生。因此,发掘传统家训中的教子部分精华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对于推动当代家庭家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和启迪意义。

古今关于家风家训的文字记载更是多如繁星,不胜枚举。司马光在《训俭示康》中就有“习其家风”之语,这是历史上有关家训家风的最早表述。

著名抗金名将岳飞的家风家训是“精忠报国”,由其母亲自刺在岳飞的背上,成就了岳飞民族英雄的美名;晚清重臣位列三公的曾国藩的家风家训是:勤奋、简朴、求学、务实,他在公务繁忙之余经常批改子女的文章,关怀子女的成长,著有《曾国藩家书》享誉古今;抗日名将吉鸿昌的家风家训是当官要清白廉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柳亚子的家风家训是诚实、礼貌、规矩,做人最重要的是诚实,上学要勤,不迟到,不旷课,功课要好;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翦伯赞,他的家风家训是严谨,从童年开始,其父就严格教导他;黄炎培先生家风家训中第一条就是尊重农民,吃饭有饭掉在地上也要一粒粒吃掉。

好家训好家风,是真正的传家宝,是海上的引航灯,是东方的启明星,照亮了儿女前行的路,也是一个家族和一个区域的优良基因。

陕西省韩城市素有“文史之乡”的美誉。历朝历代名人辈出,先后有汉太史司马迁,明朝首辅薛国观,户部尚书张士佩,宣化巡抚刘永祚,清代状元王杰,刑部尚书张廷枢,贵州巡抚刘萌枢等。宋元明清四代,韩城有进士115人,状元2人。明清两朝,科举入仕者达800 余人,其中进士90 多人,举人544 名。有“一门三进士”“祖孙父子三代翰林”“父子御史”等佳话。

以韩家党家村为例,整个党家村共计有四合院100座,几乎家家户户门楹上有高挂着木制和石制的匾额,匾额之上的内容也是不尽相同,有的刻着“和致祥”,有的则是“慎和谦”,有的则是“孝悌慈”,有的是“耕读”“笃静”等等。整个党家村还遵循一致的家训,其内容共七条:事能知足心长惬,人到无求品自高;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动莫若敬,居莫若俭,德莫若让,事莫若咨;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顺有存;心欲小,志欲大,智欲圆,行欲方,能欲多,事欲鲜;富时不俭贫时悔,见时不学用时悔,醉后失言醒时悔;无益之事无为,无益之人勿见,无益之书勿读,无益之话勿说。

2014 年,中央电视台播出一档节目:家风是什么?这个话题引发大家无尽思考,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五千年的传统的家风还存在吗?如今,虽然家风出现一些问题,但是在当下依然有很多人在传承着优良的好家风。西安市的退休工人尹慧玲,三十年如一日地照顾着自己的婆婆,毫无怨言。50 多岁了,还经常看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和生活的书,以加强自己照顾婆婆的知识。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年过百岁的婆婆陈凤英身体依然健康,一家五代同堂,其乐融融。

山东有一个年轻人叫田世国,在自己的母亲患上尿毒症需要换肾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肾脏移植给母亲,而母亲手术结束都不知道为她捐献肾脏的“大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上海中山医院的大夫为之动容,说:“我们这里从来都是父母给孩子移植器官,而孩子移植给父母器官的,这是第一例。”这样的事例告诉我们,家风传承之风依旧,人间有爱,世界美好。

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传承优秀家风,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呢?我认为主要应该在四方面下功夫。

一、小处着手,早期养成

现代家庭教育由于受多元价值观的影响,在家风传承上出现不同的见解。我感觉过于“高大上”的家风容易落空,应该从小处着手,早期养成。从小事抓起,从小时抓起,一个好的家风培养应该从3~6岁就开始,因为这是人秩序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不讲脏话,物归原位,尊重父母,团结伙伴,礼貌待人,不贪小利,讲究卫生,这些最朴实细小的规矩养成了,孩子就会形成正确朴素的行为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本能,就会内化于心成为自身人格的一部分,好的家风也就会自然形成了。

二、点滴积累,德字当先

培养优秀家风不能靠空洞、虚幻的要求,而是要在细节的点滴培养上,细节的点滴持续关注上下工夫。《劝学》中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颜氏家训》中说:“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好家风的点滴积累可以于无声处塑造孩子的品行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为社会传递正能量,以小家带动大家的成长。好家风必须强调好品德。德为人立身之本,现在的家长重视孩子才能的养成,忽视德行的内化,也就是缺乏君子品格的养成,德大于才方为君子。百德善为先,百善孝为先,百信诚为基,百获勤为根,只有如细雨般润物细无声才能给孩子的心田送去滋养。

三、以身作则,父母先行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其行为言谈举止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父母应该自觉提升自我修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传承美德,营造环境,培植好家风的养成和习得,可以说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俗话说:“一个好女人,幸福三代人。”《孟子》中也说:“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讲的也是以身作则,用礼法感动妻子和兄弟,就能由近及远教育全国人民,也就是说,欲能够要从严治家,必先修正其身。家教,首先是家长的自身教育,好家风就是要由父母带头传承美德,以身作则。

四、价值认同,礼字当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好家风的培育的目标,具有改造、引领、团结的作用。孔子讲过:“宗庙之内,君臣上下同听之,同则莫不和敬;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内外同听之,则莫不和顺;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关键是“同听之”。正是有了这种同感性,才能让人们心中有孝,有敬,有惜,有谦,有中,有正,有和,有爱,成为中国人为人处事的立场、原则和方法,在全社会开展好家风舆论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好家风评比活动,对五好家庭进行表彰,在小区、村委会开展具体可行的好家风优秀代表评比选拔,让好家风真正形成无言的教育,无声的力量,无字的典籍,也成为家庭美德的基本营养和传统元素,为社会传承满满的正能量。

猜你喜欢

家训家风
勤劳是最好的家风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家训伴我成长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朱子家训》(六)
《朱子家训》(五)
《朱子家训》(四)
《朱子家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