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班幼儿对规则的理解与执行力培养的关键点

2019-01-19中共青海省委机关幼儿园马国毓

天津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执行力小班规则

■中共青海省委机关幼儿园 马国毓

3~6 岁是幼儿建立规则的关键期,而小班是规则意识发展的敏感期,建立科学合理的规则意识对幼儿适应社会和集体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幼儿规则教育的关键在于执行力的培养,本文从幼儿自身、家园、规则意识和执行力为基点开展研究和探讨,以期提高幼儿规则意识教育。

规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任何社会成员按照规则行事,才能为社会所接纳,才能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交往。幼儿期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小班是这一重要时期的转折点,幼儿出生后,家长会教幼儿一些家庭和社会的规则,但家庭的执行力比较薄弱,成人常常不能身体力行,造成幼儿规则执行力欠缺。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规则理解及执行力教育,既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帮助幼儿在理解规则基础上主动建构规则意识

(一)规则理解的意义

日本将“不要给别人添麻烦”作为规则意识培养的核心内容,他们制定了《21世纪教育目标与社会责任的培养》。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是一个重要转折,需要幼儿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这一阶段培养规则意识则会事半功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对于刚刚萌生规则意识的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不能自觉遵守规则,经常出现思想与行为脱节的现象。教师在规则教育时,首先要改变单向说教、限制幼儿的行为,而是让幼儿理解规则的意义,知道遵守规则有保护自己并且有利于他人的意义,幼儿只有理解了规则的意义,才会产生自觉遵守的愿望。

(二)充分尊重、满足幼儿规则意识发展的需要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幼儿任何道德行为的获得都是在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和思考而实现的。只有当幼儿理解了规则的意义,并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时,才可能产生相应的规则执行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于规则的监督者,幼儿始终应是规则的发动者和执行者。

例如:乐乐与小凡又发生了矛盾,小凡因为受了伤气势汹汹的样子。教师什么话也没说,只是把他们分开带到美工区和书吧,然后继续指导幼儿游戏并偷偷地观察他们的表情,从起初的气愤到无人理会的委屈,最后渐渐无趣开始寻找新的兴趣点。这时候,孩子们已经冷静下来,教师和他们进行沟通,孩子们意识到了自己不遵守游戏规则会造成彼此的伤害,在相互道歉后他们一起制定了游戏规则,并约定共同遵守。

中国有句古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教育孩子亦是如此。静下心来观察乐乐的一言一行,希望能找到适宜的切入点,慢慢地,我发现孩子身上其实有很多被忽视的优点,于是,我尝试调整方式,选择孩子们感兴趣的点,和他们讨论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并和孩子们一起制定规则,约定一起遵守并相互提醒。

刚开始孩子们无所适从,活动常常会中断,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孩子们主动性强了,逐渐对制定规则并相互督促执行规则产生兴趣。其实,教师如果能够冷静下来宽容地对待孩子,孩子们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宽容地对待他人。

二、培养幼儿对规则执行力的关键点

理解规则而不去执行,就是纸上谈兵。在充分尊重满足幼儿规则意识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如何通过行之有效的策略把幼儿对于规则的理解内化于心并落实到行动,形成良好的规则执行力,为幼儿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关键。

(一)规则执行要有耐心

教育是需要极大耐心的,需要软磨硬泡的功夫,一个人良好习惯的养成,或者一个不良习惯的改正都有一个持续的过程。

教师要有良好的修养,唯有如此才能驾驭自己的情绪,才能耐心去教育幼儿。规则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幼儿行为发生的心理动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与行为,为幼儿种下一粒“规则”的种子,当这粒种子发芽、开花时,将结出规则执行力的果实。

(二)规则执行贵在及时

小班幼儿正处于规则意识萌发的关键期,尽管教师意识到规则首先是自律的,幼儿也有参与的积极性,但这一时期幼儿分辨是非能力差,导致幼儿难以建立内在的规则意识与自觉遵守规则的行为。家长在规则教育过程中也不以为然,认为孩子还小,“树大自然直”。然而,错过幼儿发展敏感期,教育就会事倍功半。

规则教育贵在教师“用心”。幼儿天生就有被鼓励和肯定的需要,因此,在幼儿行为与规则产生矛盾时,要抓住时机,及时利用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比如红绿灯、暂停一分钟等规则游戏中,愉快地体验规则约束下有秩序地游戏,再从游戏过度到生活、学习中,促进幼儿主动构建规则意识,由被动接受转化为内在需要。

(三)规则执行重在坚持

规则教育具有较强的刚性尺度,当约定好一项规则就必须便全班幼儿和教师始终如一共同遵守。但总有一些例外,小豪是个特别的孩子,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小朋友的队伍中常常找不到他的身影。为了培养他的规则意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加上鼓励、表扬这些教育的不二法宝都用了但收效甚微,还有什么好的方法呢?

于是,我在幼儿园门口等他妈妈,和妈妈商量先不要出现,在暗处观察他的反应。他拿着扫帚一边扫地一边自言自语,时间过得很快,他似乎不耐烦了,放下扫帚走到楼道里一看,发现外面没有小朋友了,他突然大哭起来。

这时,我走过去问他为什么没有和小朋友一起排队回家,给他讲为什么要遵守规则,并和他约定好以后要遵守教师和小朋友一起约定的规则,我们还拉了勾。从那天起,我和家长一起每天和他约定一个规则,并一起遵守,每周完成后会奖励一个游戏机会。

在规则培养过程中,孩子在主动参与中有了积极的体验,理解了规则利人利己,建立了内在规则意识并愿意自觉遵守。我很庆幸坚持到了最后,我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成功。

(四)家园一体化共促幼儿规则执行能力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

而中国父母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读好书,将来能出人头地,家庭教育在对子女良好规则行为上的忽视与宽容,在规则教育上缺乏行之有效的策略,以说教为主、规则教育目的性模糊、无法做到身体力行等最终造成了缺乏执行力。

幼儿园是幼儿除家庭外最早接触的环境,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家园的配合。幼儿园可以在开放日活动中,引导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了解熟悉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规则,家长通过亲身示范,引导孩子模仿,内化规则意识。开展亲子游戏,家长与幼儿通过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在潜移默化中将规则意识升华为规则的执行上。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他的教育效果就越大。”

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带幼儿到社区环境中学习和理解规则。如过马路时,家长通过亲身示范引导幼儿理解遵守交通规则我们才能平安出行,马路上的车辆才会有秩序、顺利地通过等等,当幼儿已经能够认识到规则时,如果没有进一步地掌握、强化、巩固练习,那将会前功尽弃,因此,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和巩固规则,给他们生活、学习、游戏等带来诸多益处和愉悦,就应该让他们经常接触并执行规则。

三、结语

规则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有效的家园合力教育策略,下定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让新的、高度的规则认同感存在于新生一代的观念里,为提升民族素质不断努力。

猜你喜欢

执行力小班规则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让规则不规则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护理专业英语小班教学探讨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